精華區beta swi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野外戲水安全 http://163.29.141.191/spo/book/book/water/sp2_02_04.htm 台灣地區溺水事故十有九件發生在沒有專責單位經營管理的野外水域,事故發生者又以 臨時起意下水的戲水者為多,在活動前即計畫以游泳為主題活動者,所發生的意外反而 較少。因此必須討論野外水域和非游泳主題的戲水活動安全。 野外水域不包括人造的游泳池、經過人工整理的特定溪床或海水游泳池,戲水活動則不 包含換起游泳衣,並在救生員監護水域中的純游泳活動。 野外戲水場一般可分為海岸、溪潭、湖泊及野埤等四個類型。前二種水域的 水流是動態的可能有海流、風浪、激流、漩渦等現,後二種水域是靜止的,但由於環境 的特質,並不見得比動態水域安全。戲水者必得把握其特質才能維護活動安全,避免危 險的發生。 溪潭戲水場 溪與潭戲水場,本可再加上河流,不過,台灣境內所有名為「河」的水體大部分汙染嚴 重,早已沒有所謂河流的戲水場。台灣本島腹地高山多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溪水雖然 清澈,但多湍急,而且大部分溪流邊缺乏救生器材和救生站監護,加上大部分溪流河道 未經測繪規畫,所以大部分地區的戲水者得自己負擔本身的安全責任。 台灣北部的新店溪、大豹溪,南部多納、茂林等溪流,在暑期中經常有水上安全與救生 社團,在較為大眾化的遊憩點設立假日義務救生站,各救生站的水底地形、水溫及水流 特性多經救生員探測過,而且通常救生站的交通和水域都比較方便,民眾如有到溪邊活 動和戲水,不妨考慮使用救生站附近的地點。 依各地救生社團資深駐站救生員指出,溪流戲水場發生事故遊客的年齡層最普遍為十七 、八歲的青少年,其特徵是結伴出遊、愛在溪邊嬉鬧,並未更換游泳衣,直接穿著長牛 仔褲下水。台灣各地溪流山高水急,大部分戲水點雖為較靜流的溪潭水域,但未經人工 整理的溪床仍然高低不平,溪水的溫度往往低於氣溫甚多,且從水面下到深層的水溫漸 層變化大,戲水者不可不慎。在活動前先向熟悉的當地民眾或救生員探聽當地水流特性 ,並且在人多時自備繩索、竹竿等救生器材是較安全的做法。 湖泊戲水場 台灣沒有天然的大型湖泊,大型泳場其實代表一些由人工堤堰圍起的水庫,如石門水庫 、日月潭等,水庫類地形典型的代表是邊坡陡峭,極少形成沙灘,而且深度極大,水溫 隨截流區的海拔而有變化,但大體來說靜水型的水體由於對流較不旺盛,水面和水底的 溫度變化仍大,而且在岸線地質以泥濘或岩質為主,極少形成沙灘,加上絕大部分水庫 禁絕一切機動性浮具,甚至戲水、釣魚活動,所以更不是好的戲水場所。 野埤戲水場 事實上台灣較少天然池塘,大部分的「野埤」是魚塭、或採石、建築後所所留下的水坑 ,野埤型戲水場的水質通常無人管理,更須注意戲水後的衛生問題,建築廢留的水坑須 注意水底的廢棄物,所有在自然水體間活動所受的外傷都得特別注意消毒上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