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bletenni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決賽收視率竟不如一女雙 乒乓球危機靠美國扭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09:56 新聞晨報 http://sports.sina.com.cn/o/2009-05-25/04364397631.shtml   世乒賽僅僅1%的收視率,乒超聯賽自娛自樂的荒蕪局面,還有老百姓越來越無所謂的 榮譽,終於在2009年的春天,成為中國乒乓球最為尷尬的瞬間。包攬冠軍,當被「昇華」 到一人獨大時,成績,突然間成為大眾最不關心的東西。   在當下的乒乓世界裡,「榮譽」和「流行」第一次脫離了干係,形成了矛盾的反比。 在中國乒乓球「習慣性」勝利的同時,大眾也逐漸開始麻木、甚至抗拒榮譽的刺激。這種 逆反心理,難免讓人心裡一緊。   2009年乒超聯賽簽約儀式上,央視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拋出了一組讓人吃驚的數據, 「橫濱世乒賽,中央電視台的直播收視率中只有兩場中外高水平選手的對決場次接近1%, 而男女單打決賽的場次均未能達到0.5%。」   按照央視的統計數據,收視率每損失0.5個百分點就意味著絕對收視人數減少600萬。 這相當於整個南京城的老百姓「罷看」比賽。而按照以往的慣例,比如2007年薩拉勒布世 乒賽前夕,央視轉播國乒隊隊內選拔賽的收視率就輕鬆達到3%以上,在乒乓球重大國際比 賽上,焦點場次的收視率更是遠遠超越了 5%。   江和平認為,照常理,半決賽、決賽關注度應該會達到峰值,但這次世乒賽卻恰恰相 反,據他回憶「1%差不多是這次世乒賽最高的收視率,我記得有一場是中外選手對抗的女 雙小組賽。」   「女雙」、「小組賽」,幾個關鍵詞讓人難免一愣,按照老百姓正常的觀賽習慣,這 些都扮演著魚腩的角色,大多是陪太子讀書走過場而已。但這一次,卻恰恰因為「中外對 抗」這一個噱頭,發生了如此有悖常理的現象。   其實仔細想來,就不難理解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蔡振華一直想要推廣「養狼計劃」的 初衷了。在當下的情況裡,無論任何形式的乒乓球比賽,只要有中國選手參與,一人獨大 就在所難免,但如果有個國外好手前來「攪局」,那麼一場精彩的比賽也就此應運而生了 。   換句話說,營造精彩的激烈,把流行的形象正確樹立起來,已經成為了中國乒乓球的 「必須」。   不過,對於「養狼計劃」也有反對之聲,名宿張燮林在上週接受某媒體採訪時,就明 確表示自己並不贊同所謂的「養狼」:「作為一個教練員,最重要是出成績。國際乒聯有 國際乒聯的想法,他們認為中國大包大攬,導致比賽不好看,所以要『養狼』。那我們把 狼養大了,最後輸了球,一個冠軍都拿不到,比賽就一定精彩了?」   這話細細咀嚼也有它的道理。精彩的背後,一旦加入更多人為因素,那麼,成績很有 可能由此走向無法控制的局面。而在「是否養狼」這兩者難以取捨的背後,真正把准市場 的脈搏,對乒乓球的發展而言,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也就不難理解,在橫濱世乒賽上,成功連任國際乒聯主席的沙拉拉提出了一個大膽 的假設,那就是從美國人「下手」。   「運動只有在美國發展了,才能在全世界更好的發展。」談及在美國發展乒乓球的原 因時,沙拉拉特意舉了NBA這個例子,「目前中國有兩個隊員在NBA打球,因此更多的中國 受眾開始瞭解了這個項目。」   「美國擁有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媒體宣傳力度。紐約是世界金融中心,而洛杉磯是世 界娛樂工廠,只有讓乒乓球在美國流行起來,才能夠讓它在世界變得更受歡迎。」。   這話初聽的確有些可笑,但如果你覺得沙拉拉的解釋有些弱智,那麼你錯了。大家現 在去看看經濟蕭條的美國,這個加拿大人的話是收到奇效的,乒乓球這個原本無人問津的 運動,終於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因為它的經濟和實惠即將甩掉「小眾」標籤了。   目前,在甲型H1N1流感橫行的紐約,有不少桌球房都撤掉了桌球檯,換成乒乓球檯。 「肥貓」就是紐約西村一家挺有人氣的爵士桌球酒吧,今年夏天開始,酒吧內增加了三張 乒乓球檯,結果生意越來越好,現在,酒吧老闆還在計劃把球檯增加到10張。「越來越多 人想玩乒乓球。」32歲的酒吧老闆諾亞·薩皮爾說,「每到週末,來打球的客人都排成長 隊。」麥迪遜廣場公園附近的Slate球館裡有16張桌球檯和6張乒乓球檯,要想在這裡打乒 乓球,排隊時間比桌球要長一個多小時。布魯克林的Ocean's8桌球酒吧今年也購入了5張 乒乓球檯,原因是常來這裡打桌球的客人強烈要求老闆增開乒乓球業務。   據美國國家乒乓球協會的統計資料,自2006年以來,該協會的會員數一直保持著穩定 的增長勢頭,增長率在10%左右。在雅虎社群中,與乒乓球運動有關的小組有457個,其中 有不少專門向準專業乒乓球愛好者開放,參與的網友超過2000名。   這是一個讓所有人,包括中國人在內都感到吃驚的奇蹟。   牆內開花牆外香,這是中國乒乓球不得不正視的一種尷尬關係,因為在大洋彼岸的美 國老百姓開始大面積普及乒乓球的同時,國內卻因為逐漸蔓延的麻木情緒,而引發了一種 畸形的效應。   上週六晚上7點,上海乒超俱樂部的主賽場之一——上外體育館,算是上座率過五成 的賽區之一。在原本就只能容納700多人的場館裡,坐了大約500名觀眾。   這個數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出乎記者預料的。時間往前推兩年,在當年聖雪絨 俱樂部還在上海施行免費場的時候,全場的觀眾也只不過坐了200 人而已,所以,從以往 的上座率來看,去年拿下乒超總冠軍的上海俱樂部,這次還算是在主場打響了開門紅。可 這500號觀眾群,卻並不能在實質上挽救上海的乒乓球球市,事實上,對於今後是否會持 續賣座,包括俱樂部高層在內心裡也沒底。   最直接反應他們心理的證據,就是在乒超第一階段18輪比賽、上海9個主場中,俱樂 部把5個主場移到了山西,一個和上海球迷八桿子打不著的地方。雖然這和有山西贊助商 入資球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對於上海球市的「忐忑」也是促成球隊無奈出走的主要 原因。   據記者瞭解,上海主場一張乒超聯賽的門票只有30元而已,和動不動就是上千元演唱 會門票而言,有著極大的差距,顯然,經濟能力並不是阻礙觀眾觀賽的主要因素,但即使 是王勵勤這樣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球星,依然無法讓老百姓走進球場,心甘情願地摸出鈔票 看一場比賽。這可以說,最直接的反應出老百姓對於中國乒乓球「無趣」的抗拒。   上海和紐約,同樣是頂尖的城市,但在經濟同樣發達的地區,乒乓球卻遭遇了截然不 同的命運。顯然,這小小的銀球現在還無法在中國用市場來說話,以乒超聯賽為例,貌似 職業化的背後,因為牽涉了更多的環境因素,而最終淪為一場「准全錦賽」而已。橫濱世 乒賽低迷的收視率,只不過是中國乒乓球尷尬生存的一個縮影,如何挽救一人獨大所造成 的「乏味和無趣」,才是目前已經榮譽無數的中國乒乓球,應該面對的問題。(晨報記者 黃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85.234
CourantTseng:應該在十多年前的連線桌球版,就有當時的鄉民提出這樣 05/25 23:05
CourantTseng:的看法.只有透過美國強大的包裝與行銷能力,乒乓球人 05/25 23:05
CourantTseng:口才有可能增加.莎拉拉乃覺一十年啊... 05/25 23:06
superBIGdd:中國再不養狼,等到美國起來,就只能養豬了 05/25 23:24
yoyo7917:如果美國起來→中美大戰,不就更有看頭? 05/25 23:31
Iknow:美國一直有在自己high killerspin.... 05/25 23:46
bm061596:不過這樣就爽到美國~到時美國強起來又要秋了~ 05/25 23:46
dan192:讓我想到棋靈王的一句話.."圍棋是要兩個人下的啊!".. 05/25 23:52
RyuSenMing:美國至少不會封殺其他國的吧XD 05/26 00:01
gologo:在美國要靠媒體來推廣乒乓球我覺得滿困難的 用大量乒乓產品 05/26 00:08
gologo:外銷美國或許比較好 畢竟美國人個人消費能力強 到處都有空 05/26 00:09
dan192:要出偶像級的明星選手啦... 05/26 00:09
gologo:間能擺球檯 等到家家戶戶人手一隻桌球拍 自然能漸漸發展 05/26 00:10
gologo:起來 可惜要在美國本土養成一個明星級球員 五年都嫌太短 05/26 00:12
gologo:打球環境跟亞洲地區差很多 程度好的都靠聘起大陸教練 05/26 00:14
gologo: 聘請 05/26 00:15
hsnuallen:"有不少桌球房都撤掉了桌球檯,換成乒乓球檯。" 05/27 00:26
hsnuallen:我一直以為桌球=乒乓球耶@@ 差在哪阿... 05/27 00:26
Eliean:香港的桌球是指撞球 05/27 00:27
maxwellee:美國人有錢 聘請私人大陸教練應該很吃得開吧 05/27 01:22
gologo:為配合當地開銷 大陸教練的價碼也不低 除非真的有心變強 要 05/27 06:57
gologo:長期請也是一筆開銷 不如先想辦法讓桌球進入學校會比較大眾 05/27 06:58
gologo:化 美國中學生每天都有體育課 但能開桌球課的學校 數量似乎 05/27 06:59
gologo:極稀少 如果能讓美國的一些桌球教練進入學校工作的話 會讓 05/27 07:00
gologo:更多孩子對桌球產生興趣 就我認識的幾個有學桌球的美國小孩 05/27 07:01
gologo:對桌球的熱情真的不輸台灣國小校隊 但同齡的對手卻不好找 05/27 07:02
gologo:還有城市活動中心也是非常適合擺球桌 但多只看到免費撞球桌 05/27 07:12
gologo:教堂有看過幾間有 美國教堂多到一個極致 應該還能更普及 05/27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