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ff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記者郭怡君╱調查報導  台北市這次成為納莉風災受創最重的災區,光是台鐵台北段和台北捷運的損 失就超過數十億元,根據防洪專家這兩天到台鐵松山站和台北捷運昆陽站等地 現場勘查的結果,才發現當年台鐵和捷運地下化時,竟然在地下軌道出口省略 了極重要的「防洪閘門」工程,導致滾滾洪水把軌道當河道,順著出口下坡, 暢通無阻地沿著軌道灌入台北車站和捷運板南線!  從事「台灣防洪水利研究」長達十多年的台大生物環境與系統工程系主任許 銘熙指出,當年兩大交通建設要地下化時,防洪界都強力建議,要記取先進國 家多年前地下交通建設淹水的教訓,仿照他國在各地下軌道出口建置防洪閘門 ,他一直以為台鐵和台北捷運有照著做,昨天去現場一看,才驚恐地發現:「 怎麼會都沒有做?」  七、八年前許銘熙到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做地下鐵防洪考察時, 發現每個地下鐵跟地面銜接的軌道出口,都必備防洪閘門,閘門多採用船艙防 水設計,大水來時可以像電梯門一樣關起來擋水,八年前跟日本專家打聽的價 格,一對閘門約要三千萬台幣,他唯一能想到我國台鐵和捷運沒做防洪閘門的 理由是「省錢」。  許銘熙搖頭沈痛地說:「這種錢也能省嗎?」  許銘熙指出,這兩天各界探討台鐵、捷運損失慘重的原因,很多人把焦點放 在車站防範淹水的設計不夠抵擋暴雨才導致進水,但他和學生到現場勘災拍照 才發現,絕大部分的洪水應該是從台鐵台北段和捷運南港機廠的各地下軌道出 口灌入,才重創台北車站和板南線。  但即使缺乏防洪閘門的屏障,若能及時得知「玉成抽水站」故障,及早通知 松山站和捷運南港機廠動員相關人力前去堆沙包圍堵,台鐵和捷運的進水也不 會這麼兇。  貴為東南亞最大的玉成抽水站擔負松山、信義、南港等地的抽水量,是台北 市最重要的抽水樞紐。納莉颱風在台北降雨強度最大的時段是十七日凌晨六點 到早上十一點,有些地點每小時降雨高達一百公釐,排水系統根本無法負荷, 導致地面積水流竄,南港機廠在當日上午八點便發現地下軌道有些進水,上午 九點後玉成抽水站關機棄守,松山、信義、南港的地面積水程度以驚人速度節 節升高,造成台北車站和板南線進水一發不可收拾。  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吳育昇前日辯稱「沒有法令或行政程序規定抽水站停擺要 向中央報告」,凸顯台北市政府官員完全不瞭解「災害防救法」到底賦予各級 政府何等義務和權利,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身負行政指揮重責的台北市政府, 竟然會在豪雨來臨前,「完全忽略」要前往市府大樓做堆沙包等盡人事的防堵 措施,才會淪為淹水慘重的受災機關。  災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各級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在災害應變的必要範圍內 ,得優先使用各種通訊設備,蒐集和傳播各種緊急應變相關資訊,並做出任何 必要應變處置。  玉成抽水站停擺的重大消息若能早點通報給中央應變中心,在中心的防洪專 家便能趕緊依照淹水潛勢資料庫的模擬,大致推算出可能影響的區域,提早對 台北市應變中心做出警告,通知位於松山、信義、南港的居民及各重要設施主 管單位,利用淹大水前的一兩個小時做防堵應變。  台北市和中央都在九月十五日上午成立應變中心,台北市傳出嚴重災情多是 在十七日上午玉成抽水站棄守之後,中間足足有三十多個小時的整備應變時間 ,兩個應變中心都有跟氣象局連線,中央應變中心的專家和水利單位莫不時時 盯緊氣象局最新預測雨量,才好做下一步的應變,但從這次台北市受災程度來 看,實在令人懷疑,市府應變中心所收到的預測雨量資料都用到哪裡去了?  根據氣象局對外公布的雨量預測,電視新聞在十五日中午便播報北部山區累 積雨量將達五百公釐,十六日向上修正為八百公釐,到十七日再修正為一千兩 百公釐,跟氣象局連線的應變中心所得到的資料,都會比電視新聞來得更即時 、更詳細。  換句話說,納莉破紀錄的驚人雨量並非降下來才知道,而是淹大水前就知道 的事,待在中央應變中心的專家從十六日開始就膽戰心驚,頻頻建議總指揮官 政務委員陳錦煌一定要提前應變,行政院長張俊雄十六日晚上到中心巡視,專 家特別建議院長留下來,親自致電給可能受災的縣市進行「強制疏散」,果然 發揮保命功效,許多地方淹大水、發生土石流,但至少不至於造成人命傷亡。  南投記取桃芝的教訓,聽取中央應變中心的疏散建議,在納莉颱風中達成「 零傷亡」的奇蹟。如果事前能做的都做了,不用官員辯解,民眾也都能瞭解都 是天災惹的禍,但若事前該做的都沒有做,災後還要強辯是豪雨太大、抽水站 設計不良,那不但是推卸責任,更是不可原諒的愚蠢。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如果經了事還不長智,如何對得起民眾給予 公權力的付託?在台灣歷次天災中,處處可見「災前節省小錢,災後損失大錢 」的惡例,省略各防洪閘門數億元工程的結果,造成如今數十億元的損失。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人員勘災時,也在台北市民眾身上發現「花小錢 省大錢」的模範。防災國家型計畫體系組研究群召集人、台大城鄉與建築研究 所教授陳亮全指出,他們看到在台北市某區有兩棟鄰近大樓,一棟地下室嚴重 淹水,隔壁棟大樓的地下室卻完全沒事。  瞭解後得知,沒淹水的那棟大樓住戶防災意識很高,先前就有為地下室做活 動式的防水閘門,颱風期間看豪雨猛烈,便有住戶聯手幫忙堆沙包,才能在破 紀錄的豪雨侵襲下倖免於難,這種在生活中做好防災的正確觀念,值得全國民 眾學習仿效。  我們誠摯希望台北市政府不要再推諉責任,徹底記取本次納莉的慘痛教訓, 若市府官員從上到下再不加強應有的防災觀念,下波豪雨和颱風來襲時,台北 市民要靠誰保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6.2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