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ric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時報 2007.03.12  陸以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洲獨立潮50周年 迦納大肆慶祝 台灣沒有人注意到,非洲最早獨立、 原稱黃金海岸(The Gold Coast)的迦納共和國(Ghana), 上星期正大張旗鼓地慶祝獨立五十周年,非洲各國冠蓋雲集,熱鬧萬分。 三月八日,剛卸任的前聯合國秘書長、原籍迦 納的安南在首都阿克拉演說時, 在場有廿餘位非洲各國總統, 包括南非的姆貝基、奈及利亞的奧巴山約和辛巴威的穆加比。 非官方的貴賓更包羅萬象: 美國黑人領袖傑克遜牧師、流行歌王史提夫汪達、 乃至巴西籍足球王比利都來了。 難怪迦納總統庫佛爾笑逐顏開,在那個五十年前堪稱富有 今日卻民窮財盡的國度裏,花兩千萬美元搞這場政治大拜拜,仍然值回票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黑非洲仍是歐洲的殖民地,但民主自由之風已經深入民心, 加上史達林指揮下共產國際的煽動,許多地方都掀起了武裝獨立運動。 肯亞一九五二年發生Mau Mau之亂,英國費九年時間才敉平。 葡萄牙屬地安哥拉和莫三鼻克繼之而起。 另一葡屬的幾內亞比索也爆發了獨立戰爭。 大英帝國見風轉舵,一九五七年首先同意迦納獨立, 伊莉莎白女王派堂兄肯特公爵為代表,到阿克拉移交治權。 那年三月六日午夜,在阿克拉降下英 國國旗, 升起紅、黃、綠三色的嶄新國旗。剛獨立時, 迦納仍為「大英國協」的一員,奉英女王為元首。 因鼓吹獨立曾被囚一年,卻因所領導的「議會人民黨」 (Convention People’s Party) 在臨時議會卅八席中贏得卅四席, 黨魁恩克魯瑪順理成章地就任首相。 一九六○年制定新憲法,他變成了第一任總統。 也就是那年十一月,我奉命初次訪問非洲, 從西北角的塞內加爾開始,順非洲西岸而下,一共走了十個國家。 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就是迦納。 說它重要因為當時恩克魯瑪的聲望如日中天, 公認為非洲最傑出的革命領袖; 說它困難則因他和毛澤東打得火熱。 那次非洲行,在與台灣仍有邦交的國家,除我國大使館外, 美國中央情報局也通知各地人員暗中協助; 唯獨在迦納,連老美也吃不開,事先就警告過我。 我就讀哥大新聞研究所時,全班六十人中只有兩名外國學生, 一個是我,另一個名叫阿喬羅羅(Eric Adjorlolo), 湊巧來自迦納,後來才知道他居然是當地舊王朝的貴族。 一別五年,他已是「迦納廣播公司」的部門主管, 幫我辦落地簽證,帶我拜訪新聞部長,並且介紹了許多政要與我認識。 但見不到總統,到頭來仍是功虧一匱。 恩克魯瑪和非洲第一代領袖一樣,好大喜功, 雖然滿口革命,實則貪污腐敗,他用的部會首長也都是一丘之貉。 一九六四年他修改憲法,自任終身總統。 我還記得他曾從英國訂做一張大床,據說鍍滿黃金,美國報紙大登特登。 迦納本就盛產黃金,所以原稱「黃金海岸」。 那次我在國家博物館裏,還看見過阿尚梯 (Ashante)土王坐的純金凳子。 即使那張床是用純金打造,只顯示恩克魯瑪自認他的豐功偉業, 已經超越了兩三世紀前的國王而已。 迦納獨立前後,黃金與可可粉在國際市 場的價格不斷上漲。 一九五二到一九六○年間,迦納每年經濟成長率恆在九%至一二%之間。 獨立時從英國人接收的國庫充裕,使鄰近各國羨慕不已, 但這些錢都被他揮霍掉。一九六六年,恩克魯瑪應胡志明之邀,訪問北越; 迦納國內發生軍事政變,從此未能返國,晚景淒涼, 一九七二年死在保加利亞。此後迦納又有政變,每下愈況。 如問恩克魯瑪還有什麼貢獻,就是他力倡非洲團結。 他原來的構想是非洲各國都參加包含整個大陸的新聯邦,稱為「非洲合眾國」。 但此事談何容易? 退而求其次,一九六三年,已經獨立的卅二國在衣索比亞首都成立 「非洲團結組織」(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簡稱OAU), 現有五十三國。成效不彰的原因,是各懷異志,誰也不肯讓誰。 一九七五年因安哥拉內戰,分裂表面化。到二○○二年,索性改組成 「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簡稱AU)。 改名只是換湯不換藥,AU仍然無力解決今日索馬利亞的內戰、 蘇丹的種族屠殺或辛巴威的獨裁專制等問題。 沒錯,非洲許多困難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歐洲殖民國家不顧種族分界線, 隨便亂畫地圖;只知搾取資源,不肯投資當地; 造致今日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愛滋病流行, 統治階級與一般平民猶如兩個國度的現象。但都怪白人,問題就解決了嗎? 非洲獨立浪潮的第一代領袖,如依激進到緩和的程度排列, 還有:坦尚尼亞的Julius Nyerere、肯亞的Jomo Kenyatta、 阿爾及利亞的Ahmed Ben Bella、剛果的Fulbert Youlou神父、 塞內加爾詩人總統Leopold Senghor、與象牙海岸在法國做過部長的Felix Houphouet-Boigny。 回顧半世紀的非洲史,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就是單靠煽動人民革命熱情,卻不知埋頭工作, 從普及教育和發展經濟著手,國家永難翻身。 這也是國際法新添的「良好治績(good governance)」 觀念的基本精神。迦納大事慶祝,顯示仍沒體會這個硬道理。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1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