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加坡要這樣挖也是沒辦法的事, 他們國家內人才不夠. 並且一個國家這麼不尊重自己國家培育的人才, 有時也有點令人難過. 台灣這點比他們好一點, 有比他們規模還要大的研究社群. 新加坡說翻臉就翻臉, 哪天他覺得不想做了, 要換領域, 你就被迫要轉做別的, 這點台灣就比新加坡寬容許多. 在台灣做科學很自由, 基本是你不想追逐潮流, 做很熱的題目, 還是拿得到經費, 有產出就好. 我不希望台灣變得像新加坡那樣炒短線, 或者變得更外國的和尚會唸經. 我們自己有優秀的人才, 我們要想辦法留得住自己的人才, 才會有競爭力. 如果這個制度到最後都無法留住人才, 那才是悲哀. 像台灣這種研究環境, 用不著去追逐美國炒出來的熱潮題目, 更不要變成像新加坡那樣. 拼人力就拼不過美國了, 灑錢也比不上新加坡凱. 要多鼓勵做小而美有創意的題目, 鼓勵大家合作, 不要很膚淺的只數 paper, 計較 credit. 如果一個研究題目重要但冷門, 有做出貢獻的話, 時間久了, 自然還是會有人注意到. 又何必去炒短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215.230
cybergenie:台灣..並沒有很尊重自己產出的人才呀..那種薪水.. 10/22 01:03
etonman:我還蠻少聽到有人會覺得台灣重視人才的 Orz 10/22 01:16
CarloL:台灣是沒多尊重啦. 但比新加坡好一點. :p 10/22 02:11
※ 編輯: CarloL 來自: 111.240.215.230 (10/22 02:14)
Silience:會嗎?? 台灣會重視人才??? 我怎麼覺得台灣比較重視人脈 10/22 09:41
lne:有次去訪談一個教授 結束後閒聊時 那個老師還要我考慮DROP 直 10/22 10:20
lne:接去國外念比較快 他說臺灣的學校都不尊重台灣的土博士 又說 10/22 10:21
lne:她聽到文化大學不擬聘國內土博士當教授 不曉得真的假的 但是看 10/22 10:23
kenvi:台灣有很多教授都是把博士生騙進來之後,就是能凹就凹 10/22 10:23
lne:了一下幾個前段國立 近幾年來年輕的土博助理教授也不少 10/22 10:24
kenvi:美其名是能力訓練,實則是凹論文數~更常見大概是要學生做了 10/22 10:25
lne:同意K大的觀點 真的是能凹就凹 10/22 10:25
kenvi:一堆後都不改,等到學生預計的畢業年限快到了~才在說 10/22 10:25
kenvi:沒改完不能走(類似什麼:這原本就是你的責任云云) 10/22 10:26
kenvi:小弟目前最大的後悔大概就是識人不明~跟了個愛拖又龜毛 10/22 10:27
kenvi:舊東西放著不改,一直做新東西或是打雜.... 10/22 10:28
puec2:lne大,那些是本土大老的子弟兵 10/22 11:53
puec2:相信我,就算是harvard MIT Caltech在競爭這個位置上 10/22 11:54
puec2: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10/22 11:54
cybergenie:想到竹科大學某大老.自己學生accept的題目也不搞不清楚 10/22 12:52
cybergenie:,可是第一跟通訊作者要全吃,要不然就不掛名.. 10/22 12:53
cybergenie:只要這種教授還在學術界一天,台灣大概都很難作出什麼.. 10/22 12:53
jjsakurai:台灣真的還不差 今年有兩篇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10/22 13:24
jjsakurai:的作者是台灣人 雖然一個是以色列籍的 10/22 13:24
jjsakurai:科學研究 自由真的是成功最重要的因子 10/22 13:25
Silience:以色列籍的台灣人!!! 10/22 13:29
jjsakurai:well..這得感謝台灣的女性 讓一些優秀的物理學家成了 10/22 13:33
jjsakurai:台灣女婿 我依稀記得某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也是台灣女婿 10/22 13:34
jjsakurai:好像常去中央演講的樣子 10/22 13:34
Silience:我想這可能跟樓上k大l大說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10/22 14:23
jjsakurai:台灣的學術環境對已經進圈子的專職人士是還不錯 10/22 14:32
jjsakurai:自由且低標不是太困難 但是要進這個圈子 就是另一回事 10/22 14:33
jjsakurai:puec2說的 基本上我已經聽說過真正的例子了 10/22 14:35
jjsakurai:我還只是postdoc也不想多說什麼得罪人 10/22 14:37
Silience:哈哈 看來j大有卦!!! 總之還是謝謝分享囉 10/22 14:47
puec2:呃,我的意思是這些大老訓練出來的人非常優秀...^^;; 10/22 15:12
Silience:p大英明...台灣的博班教育比harvard MIT水準還高哩 10/22 15:31
ANUBISANKH:jjsakurai 說的應該是奧雪洛夫吧,他人還不錯 xD 10/22 20:44
roron:如果想當PI. 比起美國或新加坡. 台灣的學術圈算好進的了。 10/23 08:47
roron:另外要說台灣的學術環境(進來後)還不錯. 這個也是有點保留啦 10/23 08:49
roron:也許是比較輕鬆. 但也說明了這環境的競爭比較沒那麼激烈. 10/23 08:50
roron:而且我覺得比較糟的是 大鍋飯式 的資源分配制度 10/23 08:52
roron:你太拼命也沒用. 另外薪水很死. 等你有老婆小孩以後,為了 10/23 08:54
roron:經濟,恐怕花在"外務"的時間比花在看paper想research的時間 10/23 08:55
roron:還會多上好幾倍. 這個環境並沒有真的很美好啊. 10/23 08:57
CarloL:薪水真的是低, 制度沒有太大的鑑別力. :( 10/23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