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十分認同版友的意見再補充一些想法 ※ 引述《boblu (六百)》之銘言: : 個人經驗 台灣的薪資水準與生活品質比歐美烈強還是差太多 台灣生活品質環境比大陸好應該沒問題 也的確薪資上也差歐美一截 不過反向思考 要是拉高台灣教授的薪資 基本上也不可能超英趕美 也或者吸引到歐美人才大量到台灣工作 美國的薪資很高 但是留學生數量最高的一樣是東亞國家居多 中國 印度 日本 韓國 台灣 除掉中印二人口大國 歐陸沒一個國家擠進前五 今天要是台灣拉高教授薪資到跟美國一樣高 同理歐洲人一樣也不可能來 人家的學生連美國都未必肯去了 同理 美國學生也未必就想去歐洲求學 再把角度放到港新 香港的大學出的起Global pay年薪十萬美金 請電機的助理教授 已經Match美國Tier 1的薪水了 但是香港大學裡面 還是一堆留過洋的名校亞洲教授 而不是一堆歐美學者 也就是提高薪資 拉到的往往是在歐美頂尖學校的亞洲人 而非歐美學者 (當然砸錢挖角特定教授 就不在此討論) 個人認為 薪資未必是歐美學者的首要考量 生活環境 價值觀 工作觀 小孩子的教育環境 醫療等等 眾多因素都要考慮 而要讓校園是更國際化多元 靠的不光只是砸錢在學生教授而已 整體學術環境 生活品質 工作觀等 想想要是台大一堆外國學者 光全英語授課 學生就不一定全吃得消了 這點也是我認為台灣教育環境對陸生會有吸引力的原因 台灣的生活品質 社會環境 醫療品質 尤其是小孩子教育 (大陸現在國考 考研還要考什麼政治概論之類的洗腦課程 封閉的網路資源) 一胎化仍是重點 不是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第二個小孩子墮掉只因為政府規定 甚至是離家鄉的遠近因素 這關係到如何照顧爸媽跟家庭(我想留學生有所體會) 這些都會是選擇工作或留學的考慮之一 : 當然 對大陸學者來說 近 語言通 是額外的誘因 : 但是兩相權衡 要說台灣對大陸學者的吸引力能與列強相提並論 個人是覺得有點勉強 : 不過當然 大陸人口多 人才的比例就算低 總數還是大 : 說難聽一點 我們就算是撿歐美列強不要的 也能一定程度上補強自己所需 另一些想法補充 大陸的名校 北京 清華電子系等 也不是每個人都出得了國的 要是GPA不高 很多人一樣留在中國唸研究所 這道理跟台大電機要是成績差 也不是申請美國學校就必上一樣 又或者進竹科比去美國唸差一級的學校有意義多了 但是既使 北京 清華 電子系後50%的學生 也沒有人敢說程度不好吧 也許這些學生會有交換學生的可能性 (50%這數字來自於我之前同事) 又換個角度想 美國老師挑國際學生 很多都要求phone interview 有的大頭甚至告訴我 他不收沒有親自當面面試過的國際學生 道理就是這個學生適不適合做一個project 適不適合自己的lab 工作習慣 很多東西不是二頁resume 幾頁CV可以秀出來 也許重點不在於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的陸生"書面資料"有多優秀 重點也許在於 老師對學生的掌握度跟看法 以及有沒有前面好幾篇版友 提出來像美國一樣 層層的篩選制度 也就是陸生的退場機制如何? 否則 自以為招了書面上很優秀的陸生 後來發現作假等亂七八糟的事情 要能給老師解決問題的模式比較重要 : 還是那句老話 對陸生/學者應該看成洪水猛獸但也不需要把他們當神 : 國家整體的移民政策在哪裡才是更要緊的問題 真的不能同意這句話更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9.189.246.113 ※ 編輯: Godzilla28 來自: 209.189.246.113 (01/21 14:30)
JohnMash:發不發獎助學金? 01/21 15:24
這是個很棒的問題 老美的做法是 自費的學生 請付本地生二到三倍以上的學費 我對台灣的生活品質還算有信心 我覺得既使拉高學費也招得到人 說實在話 中國現在的有錢學生也多了...... 至於優秀的學生 要搶人只能給錢 但是 本地的學生要能公平競爭 也就是老闆覺得最能完成他的project就給誰 能不能拿獎學金靠得是實力 不是國籍 對教授而言 辛辛苦苦寫下來的計畫 當然希望努力的學生來做出成果 Win-Win situation 退場機制也有 美國有的RA是一年一簽 老闆隨時能停funding 覺得學生擺爛 請自費完成學業.... 自費也不一定就能完成學業 畢不畢業簽名的是教授 自費也要教授簽字同意才能拿degree 真的要搶人 就是覺得優秀到不行 美國也有給fellowhip 不用工作 沒責任不出paper也無所謂(不一定能畢業 不過最少不用擔心funding) 不過比例上相當少數 能拿到的很多也是給美國人而不是國際學生。 ※ 編輯: Godzilla28 來自: 209.189.246.113 (01/21 16:10)
herstein:優秀的學生應該發獎學金.... 01/21 15:59
JohnMash:錢從哪裡來? 01/21 16:00
這個問題也很有趣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付獎學金的方式 也不能說差但是 教學型的大學 可以靠收自費生的收入(要是學費真的夠高 又有人來的話) 來養少數拿獎學金的 研究型的大學 PI自己有能力寫計畫搶到錢的 那當然想請誰想怎麼用錢 沒人能過問 系上自己有能力校友捐款的 也有可能成立少數Fellowship 研究型的大學同時又有名 有人願意自費來唸的話 那又有更多錢可以發獎學金 以香港為例 香港六間公立大學之一 有到上海交大招考 程度好的學生 免學費給住宿 一個月 5000港幣左右轉學到香港拿學位 也有短期交換一二學期的 認識一個中國科技大學電機待過港科大(錢的部分我不清楚) ※ 編輯: Godzilla28 來自: 209.189.246.113 (01/21 16:23) ※ 編輯: Godzilla28 來自: 209.189.246.113 (01/21 16:25)
JohnMash:關鍵是獎學金直接或間接來自於政府 可能會引起很大的反彈 01/21 16:47
基本上 要是有把錢拿去請外國人就要引起反彈 那就沒有討論政策細節的必要了 反正 民眾到政府對這種事情沒有體會了解 移民政策訂再好也是會反彈 美國幾個大州的著名公立大學 就算拿州政府25%以上的經費(稅金)來run學校 一樣也是會招國際學生 只能說 台灣沒準備好成為移民國家 民眾沒心理準備 政策訂得好壞已不重要 "Political"的對與錯比較操縱
roron:"吸引歐美人才" 只的是在"歐美"的"人才"吧. 不見得一定要是 01/21 20:13
roron:白皮膚的純種美國人:p 01/21 20:13
roron:矽谷向來就是老終老印稱霸啊. 如果真有辦法把那些人吸來.. 01/21 20:14
roron:那就真的不得了.. 01/21 20:14
※ 編輯: Godzilla28 來自: 165.91.15.6 (01/22 03:48)
kusobike:"拉到的往往是在歐美頂尖學校的亞洲人 而非歐美學者" 01/22 09:03
kusobike:頂尖人才還有分亞洲歐洲喔 01/22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