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aranoia5201 (邁向研究生)》之銘言: : 看了一些文章,就去查還在世的教授們都在那些學校任教 : 翻開一些大頭的履歷 : 幾乎是全球跑:南非、美國、歐洲、英國、加拿大、日本、北京、新加坡、香港等...... : 每個國家或學校任教的時間都不短,但是也不到很長(大概就是五、六年一輪吧) : 其實我很好奇的是,他們的伴侶及小孩怎麼處理?跟著跑嗎? : 其實我覺得可以透過教職而到處增廣見聞,其實還蠻酷的 : 但是看了版上的一些文章,以及我自己老師的想法 : 似乎「穩定」才是一切,到處跑反而有種不安定感 : 台灣這麼小,北部南部應徵教職就已經讓人爭論許久 : 上述這種「全球人」,要考量的點對我們而言更是無法想像的多吧 : (例如中東國家給你美國等級的薪水,會願意去嗎?) : 我老師在意的是小孩教育的中斷或不連續,他認為這樣不好 : 更重要的是,要就近讓父母「看到」,才能互相照應 : 所以,「安土重遷」還是深植於我們心裡,而其他國人都不在意? : 附帶一提,昨天認識一個韓國人(女),他在韓國拿到學位後就到美國工作(醫學中心) : 還在這裡生了個小孩,一家三口在這裡努力工作生活,縱然很辛苦還是過了幾年 : 就算不談教職,我好像也很少聽到有台灣人找工作時,就直接考慮國外? : 或者不全球移動,這並非是只有台灣教授的問題,是整體台灣人的特性? : 以上,純粹只是一個議題討論 人文領域不清楚,以生醫領域來說 固然你會聽到很多冠冕堂皇的說法,但說真的 如果可以在一開始就找到適合長久待的地方 是沒有人想要「周遊列國」的 原因很簡單,要適應新環境需要時間 扣除打包搬家不算,到一個新的地方,你必須從頭開始 從頭開始寫計畫、買儀器、招人、paperwork、甚至還要重新開始try protocol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東西之外,你還必須去適應新的制度新的文化建立新的關係 如果有家人的話,必須調適的事情更多 要把整個制度set-up好,至少需1-2 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好不容易建立好的系統,如無意外,怎會輕易放掉呢? 你看到周遊列國的教授 扣除因sabbatical或是退休客座因素 說穿了不外乎幾個原因 1.原單位沒有空缺 前者是年輕學者常碰到的,特別是名校畢業 競爭頗為激烈,年輕學者不易apply 上,只得先去次一級學校培養經驗、累積成果 2.原單位升不上去 這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學校對升等的把關緊到不可能升上去 (ex.,某些「免洗」學校會要求至少要一篇CNS或NEJM...) 另一種是一些大教授想要卡chair卡不到,只得先去其他學校窩一下 3.原單位有研究制度上的問題 可能是出太多包變成funding agency的黑名單 或是可能在動物實驗或IRB的管制嚴到不合理 也可能是系所對研究干涉介入太多 總之沒有很好的做研究環境 4.錢的問題 很可能某個學校出很高的薪水把你挖過去(常見於二級學校或星港) 或是學校提供你很多研究經費,甚至蓋棟樓當你的研究中心 所以雖然不太想去,但看在錢的份上,就去過過水吧.... 在歐美星港這些國際化的學校 合約拿global contract 之外 為了和人競爭什麼附加條件幾乎都可以談.... 所以當教授除了學術理想外 無可避免的也充滿了商業氣息... 總之,如果能有學校or研究中心均能在以上四點滿足學者 說起來大家也是不太想跑得啦~~ 雖然很不想這樣說 但在台灣比較少見到處跑的情況 主要還是因為以上四大點和歐美星港相比均處於劣勢 環境又較封閉(可能也和沒辦法提出同等offer有關?) 說真的如果把台灣大學分成國立前段、國立後段、私立前段、私立後段四組 你會發現同組中的各個學校在上述四點上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然後四組之間的流動呢?也不太容易.... 除非離開學界,不然一輩子的流動都不會太大.... 話又說回來 流浪,其實對教授的另一半衝擊更大 為了成就自己的伴侶,必須完全放棄自己的事業來相夫教子 心理上的不安得要自己克服,還要成為另一半的心理支柱.... 想起來還真是殘酷.... -- 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 與你相遇 如果能 眷地愛過一次再別離 那麼 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時 那短短的一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89.1.37
jahomekuo:不要說流浪到國外 國內流浪也很可憐 雖然我是沒甚麼感覺 02/16 00:16
jahomekuo:但是兒子一聽到又要搬家了 就哭著說拔拔我不要搬家 02/16 00:17
jahomekuo:聽了都覺得很辛酸勒 02/16 00:18
uka123ily:很多另一半都不在身邊阿,就是分居這樣。 02/16 00:41
herstein:沒錯...很殘酷...然後另外一半還要面對語言~~朋友的問題 02/16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