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arrosH (Geek)》之銘言: : 在 CarlosT40 的文章 <[心得] 原來所謂的 postdoc> 裡, : 有人認為那位德國女postdoc 很有整合能力,這讓我蠻好奇 : 的,到底怎樣的作風在會被視為有整合能力?怎樣的作風會 : 被視為有違學術倫理? : 不同的領域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標準。希望各位能給點 : 意見。 : 有些整合是落實在計畫管理上,project manager 當 first : author 實在是有點怪怪的,當 corresponding author 我 : 覺得比較合理。 現在流行數P, 所以大家都搶第一作者. 老式的一串掛名有兩個極端, 容易看見的就是左邊第一, 還有最 右邊. 論文構想的計劃主持人, 指導教授, 常是單位裡常駐可以 聯絡的, 通常放在這個最右邊極端. 現在的數P排序計分, 搞得人 人都只搶第一. 為搶教職長聘, 博後都拼命要造P數P, 需要實驗的, 需要試製的, 需要實作軟硬體的都依賴儀器設備, 也就少不了人力操作. 為加 速造P, 總希望實驗或試製或實現不必做或有人代做. 沒有模擬道 具可用之下, 為了加速造P, 自然演變成光說不練, 理論推導就好, 不能這樣做的, 免不了就是想找代工. 有產業的, 如IC設計, 可以透過IC設計場的協助設計工具, 模擬除 錯後, 找有同樣製程的TSMC, 在晶圓邊上找個用不上的空位, "順 便代工" 打造幾顆出來實測. 至少能落實分析設計, 到實製樣品都 不再是只光說不練, 但耗時除錯是免不了的. 設備儀器問題較少的好像是電腦軟體, 但其實不然. 想要用的現成 工具或支援的程式庫未必都是容易取得, 也是要耗時學習與取得經 驗. 同樣地這類研發都很耗時, 樣品軟體堪用的程度也很差. 不是 有經驗的人協助通常都是沒人願接著用. 以前花大錢養人研發的工 研院, 資策會常常是內部開發的"創新"軟體都沒人肯接著用, 想用 的都花錢去買進口的軟硬體產品. 這些單位一樣要面對時程搶成果 及時發表, 所以都不肯用自己內部研發的部件, 以免受耽誤. 這種事, 發P搶教職缺無可厚非, 但這些沒有產業的研究領域, 在此 作風下, 實在是欠可持續的做法. 沒有產業就沒有工作機會, 自然就 沒有學生, 沒學生能有多少教職缺? 數P搶錢搶職缺, 其實是一直存在的. 但這個作法是解不了落後地區 這種結的. 電腦的硬體組裝, 或IC製造代工總該賺夠多的辛苦錢來養 學術界的研發吧? 但只要是數P搶錢的制度在, 辛苦耗時去做實現實作, 產生堪用成果 的就是居於不利地位, 最後就是"何苦"幹吃力不討好的事! 那麼, 實驗, 試製, 實作然道不能被納入計點考量嗎? 在惡性競爭下, 有些人會說那不是某人親自做的, 都是別人代做的, 怎能計點. 就像這位德國女博後, 實驗實測都不是她做的憑啥是第一作者? 幹的事就像是損人利己, 當個據實驗室設備為己有, 奴役其他博碩生 的山大王. 常發生的事就是論文少的, 常常就被拿"肯實作"來充當替其說嘴的護 身符, 請求特別通融. 但若當真要把實作成果納入計點時, 就不會獲 得通過, 因為現在搶錢要靠數P, 那容開例? 所以動手實作一直就是二 等公民. 那麼, 設個負責將理論論文成果加以實現的單位又如何? 這就是工研 院與資策會成立的原因. 但經過這麼多年, 長出了資訊軟體產業嗎? 嚴格說, 連組裝的IBM相容PC硬體源頭, 都不是工研院的成果. 行不通 之處依舊是這種不被看重(數P不看實作成果)的事是兩頭吃力不討好, 誰肯幹? 現在, 雖有個比照工研院的國衛院, 從數P搶錢來看, 未必就能生個台 積電. 因為聯電,台積電都不是靠數P而成立的. 半導體領域最數P的就 是張俊彥院士, 他自己也承認開工廠他是失敗的, 倒是張忠謀是他去 請來的. ======== 若博後到先進大國的實驗室做研究, 那種地區沒有產業不支持的困擾, 也不用煩惱奴役不奴役的問題. 該做的就是爭取大老板的授權當有號 令權的 Formal leader, 有經驗能力也出力協助底下的博碩生或助理, 就可能達成是受尊重的 Natural leader, 兩種領導一結合, 勤快一點 多整理多寫論文發表, 自然就能出人頭地, 甚至在當地實驗室被延攔. 若是在國內, 這整個前程都是堪憂的, 想辦法把研究領域靠近不會倒 的醫生醫院或許是長久之計.
mmonkeyboyy:先進大國一樣有這個問題 況且先進大國博後自己去要 06/24 23:39
mmonkeyboyy:那裡來的國家補助送人出去 國外老板免錢的當然收啊 06/24 23:40
mmonkeyboyy:要不要指導又是另一回事 06/24 23:40
假如國外大學跟台灣的大學有合作關係, 說不定國外大學畢業的博生 可以申請台灣的博後獎助, 以免錢替國外大老板服務的競爭優勢, 留 在國外的著名研究室進一步研究, 取得教職機會.
mmonkeyboyy:不要一堆假如了....連自己能力都要不到博後 06/25 23:24
mmonkeyboyy:靠著是別人的補助 這不很.... 06/25 23:24
mmonkeyboyy:別人都是沒靠補助就能博後 沒道理台灣人不行!! 06/25 23:25
mmonkeyboyy:如果都沒有 大不了去上班而已 06/25 23:27
要增加台灣出去的學生競爭力, 寄養人才於海外人才庫, 也可以是各博後不論土洋 申請進入到國外著名實驗室者, 可以據此申請台灣的研究經費或回國介紹國外專題 方式補著旅費, 讓國內外交流. 有政策有經費好辦, 怕的是沒錢.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5.90 (06/26 01:21)
mmonkeyboyy:這點大陸早就在做了 況且人家還是XX的就給錢 06/26 01:56
mmonkeyboyy:至於補旅費這回事 用XX想也知道 都補給誰 06/26 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