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uec2 ( .__________.)》之銘言: : 理論上 至少我聽過幾個美國的模式 應該是這樣的 : 實驗室成果-->發paper-->引起創投興趣 : --成功-->創投成立公司-->科學家技術入股-->養小三 : -->先期投資尋找應用可能性 : --失敗-->創投抽銀根-->科學家摸摸鼻子-->繼續發paper : 我認為台灣在科學研究的能力上面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 : 是出在台灣的創投太少,投資太保守,玩金融遊戲的多,真 : 正大膽投資的少。當然台灣還是有照上面模式成功的例子, : 但是普遍性不足以維持這個研發的"產業",就不用拿出來替 : 台灣的創投反駁了。更別說台灣拿得到錢的公司或科學家, : 後面跟銀行跟創投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實務上,發paper之後研究團隊還必須花三到十年,產業才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 paper的條件是自己選的,產業技術應用的規格卻是顧客定的. 產業技術能推上市場,必須通過層層的規格,這些規格說穿了沒什麼學問,但是幾 十個規格配上數十種變數,如何達到平衡正是企業存活及維持獲利的關鍵,這也 是大多數的企業員工做的事.真正的創意不是出點子而已,必須要精確掌握應用 與創新的平衡點,在不破壞既有的基礎上越過層層障礙.對業者而言,與其要個連 基礎都不懂的點子王,不如找個能支撐基礎的螺絲釘. 所以當學界發表paper,業界看的是後面幾十種規格是否容易應付.如果學界提 出革命性想法,可以完全跳脫現有框架固然很好,但現實上即便拿了諾貝爾獎也 未必突能破應用的障礙.因此發表paper之後往往必須縮短與應用的落差,業界 才有興趣,願意接手. 因此美國的技術研發佈局是連續光譜,最crazy應用風險最高的是NSF,後面是軍 方計畫支持產生prototype,之後是產業給計畫評估feasibility,最後則是產業 界的研發大軍.其中台灣往往只看到應用風險最高的成果被發表成paper. 很不幸的,台灣學界大部分研究經費來自政府,政府什麼都不懂,只會用paper數 量盯教授,真正革命性的題目教授不敢做,縮短與應用的落差也不做,因為生不出 paper.偏偏台灣在技術上是淺碟型後進國家,許多廠商只引入而不懂技術的基礎 ,於是學界到業界的gap更大. 所以,要討論博士能做什麼,對只會寫paper,無應用實務基礎的博士而言已經太 晚,因為建立在不穩的基礎上做什麼都是徒勞,請他們回去找個願意跟產業有所 連結的指導教授念個碩士才是解決之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7.74.243
mzac1b:我也覺得很有些貼近應用的研究 用碩士級來做即可 12/13 10:46
mzac1b:但目前造就高不成低不就的環境就尷尬了~~~ 12/13 10:47
mzac1b:有些碩士級助理涼涼領薪水 博級有能力工作研發 12/13 10:49
mzac1b:也不肯屈就低薪 那當初幹嘛製造這麼多博呢? 12/13 10:49
GodButterfly:不太同意貼近應用的研究 只用碩士級來做 歐美日可是 12/13 10:51
GodButterfly:很多博士級的人在做這些事情 也都做得明顯比碩士級好 12/13 10:52
mzac1b:但台灣環境 一來大多不願錢請博 二來衝P仍是主流 12/13 10:54
mzac1b:大環境如此 想逆水行舟非常難 12/13 10:55
JamKeven:技術必須通過層層的規格,這些規格大有學問,就如你說的 12/13 12:35
JamKeven:paper的條件是自己選的,如果細探究這些條件假設在現實上 12/13 12:37
JamKeven:的實現成本..規模甚至與新技術本身可以平起平坐... 12/13 12:38
JamKeven:一條簡短的方程式在現實物理上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 12/13 12:40
JamKeven:我不認為博士不好,但是這點的確該需要親身體會 12/13 12:41
JamKeven:貼近應用研究才該博士來做,有經驗的該心有戚戚焉 12/13 12:46
basta:魔鬼就在細節中,很多東西不親自動手做怎麼會有體認? 12/14 00:21
sneak: 也不肯屈就低薪 那當初 https://daxiv.com 11/11 20:57
sneak: 技術必須通過層層的規格 https://noxiv.com 01/06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