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amzeki (美學年代)》之銘言: : 標題: 「路線之爭」?從黃光國批評曾志朗談起 ..... : 台大、政大、與成大三個學校在這一波國科會對腦造影的投資中獲得獎助建置磁振 : 造影中心,各校主其事的前輩費心費力為人文社會科學學者跨足腦造影研究舖路。 : 近兩年來國科會所建置的磁振造影中心陸續開始運作後,已經有過去認為自己與腦 : 造影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如經濟、廣告、哲學、教育、體育等人文領域研究者, : 都著手開始進行功能性磁振腦造影研究。.... : : 在我看來,黃光國倡議路線之爭,除了院士沒選上的私人恩怨以外,更深層的動機 : 實源自於在學術上被邊緣化的焦慮;這種焦慮是進歩的契機,但可惜的是它的整體 : 發展方向是保守的:言必稱華人或台灣人的獨特性,視採用西方已發展完善的方法 : 與理論為禁忌(有趣的是黃光國為文頗好引用韋伯的概念)。數年前高尚仁教授在應 : 用心理學研究上評論得好:「雖然過去20年在亞洲心理學界出現一個本土化的運動 : ,但是多年的努力成效似乎不彰。例如,以本土性研究最多的印度與菲律賓,其研 : 究成果無論在質與量上,也都有相當的成績,但是始終未能明顯地影響世界心理學 : 的研究與動向。當前亞洲學者普遍認為,本土化價值及行為模式應當融合於西方主 : 流學術所建構的行為規律與實踐法則之中,方可演化出特殊性與功能性兼顧的體系 : 。」 ..... 系列看完, 第一個感想是: 幸好, 黃 曾 洪 三人不同校, 否則 "叫獸" 們鬥爭起來, 豈是只有這種小火花? 其次, 路線之爭或發展項目重點的爭辯, 前一陣就有一個例: 李家同:我們需要萊特希爾報告 【聯合報╱李家同】 2010.04.15 01:27 不過, 雲端的爭議似乎只是不知那個小輩未向老大徵詢, 就從行政院冒出 來, 老大牢騷一頓, 暗示未重用其徒兒的小煙火. ===== 探究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是心理學, 學習更是其中一支. 不可否認地去看洋學堂 帶來的學習訓練跟中式書塾並無太大差異, 但軍隊式的口令操演跟巴甫洛夫的制 約反應學習是相呼應的. 看了這個大哉吵, 重新勾起老舊的普通心理學教科書裡提到的一個學習章節, "用 肌肉學習". 敘述訓練 鴿子, 貓, 狗 辨識三角形圖案的實驗例. 出示一個圖案給 被關的動物看, 然後動物必需去踩個按扭, 若不按或按錯扭就會受電擊, 若按對 三角形相關的扭就有食物吃. 實驗中的那隻貓回應正確的按扭前, 會全身肌肉緊 張, 弓起身子豎張全身毛髮, 之後就能按對按扭. 所以標題為用肌肉學習. 生物對幾何圖形如何識別? 當然很令人好奇. 不曉得這個實驗若改用 fMRI 是否能找出這隻貓的智能反應區跟控制四體的神經 反射區能被區分出來? 廣告, 政治宣傳 當然是涉及對整個社群的宣導, 教育, 置入性反應等應用. 數P 是否就是 NSC 用來籠絡這些自認高級知識份子的驅使手段? 這種驅使想要達 到的目標是甚麼? 有效嗎? 是否會走入死胡同? 這三位教授 院士 能否賞賜這類 知識或技術方法, 教教或指示 被號稱民主的人民一條明路?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4.45 (11/26 11:40)
joot:好險他們在不同學校, 有名的教授(自己有名或在的學校有名) 11/27 14:10
joot:講的本來就不一定是對的, 透過自己的學生去證明這個老師講錯 11/27 14:11
joot:並不能增加論點的可信度, 就算老師真用同樣的標準去畢業學生 11/27 14:15
joot:學生畢業後的成就本來就不一定相同, 學術是需要辯論的 11/27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