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nti-Canc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wretch.cc/blog/ns183/6809884 這是一部好電影,許多劇中情節發人深省。 電影原名"The Bucket List"來自劇中人物的對白, 卡特(摩根費里曼飾)在病床上列著The Bucket List, 在聽到醫生宣告噩耗之後,把紙揉成一團, 卻在第二天早上被室友柯爾(傑克尼克遜飾)撿到, 卡特說這是他們高中化學老師常叫他們做的事情, 列出自己的夢想清單,就叫做「The Bucket List」, 柯爾回答:「好個雙關語!」 (因為俚語的蹺辮子、死了的英文是"kick the bucket" 也有清空了桶子的意思,亦即那個老師希望提醒學生, 在生命結束時,可以達成桶子裡的夢想清單)。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最後的演講」,也在講夢想的話題, 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夢想,但不知為何, 總覺得想到一些事情是自己很想完成的, 可是具體去思考,又好像並沒有那麼確定, 雖然每個人好像都應該試著列自己的The Bucket list, 但是對於病友而言,生命中增加了「病人的角色」之後, 在列這個清單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是更想要列出這個清單?還是覺得沒心情想這個? 清單的內容和生病前相比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可能是生理上的限制,做了治療後就不適合幹嘛幹嘛...; 也可能是心理上的限制,生病之後就覺得自己沒辦法怎樣怎樣...) 當然這可能因為不同的治療階段(如:剛開始治療、剛結束治療,或治療結束一段時間) 或是不一樣的病情(如:醫學上評估的嚴重程度和預後),而有不同質的影響, 不過無論如何,怎麼列這個清單,以及如何去完成, 絕對是病友們,甚至是家屬們的重要issue! 我也想要列自己的The Bucket List! -- 抗癌小鬥士的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ns183 健身房日誌 http://www.wretch.cc/blog/ns183&category_id=11286020 病友絮語 http://www.wretch.cc/blog/ns183&category_id=92416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0.142
Addidas:推版主~ 07/20 20:15
dtv:推這部電影,也推The last lecture跟Randy Pausch教授。 07/21 10:49
TAMACAT:真的很值得看!!! 07/27 14:27
Roodin:推 真是一邊看一邊笑著流淚. 08/03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