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quari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恕原文吃光光 想不到這個話題還引起不小的討論 不禁讓我想起前些日子冬殺大和水大的經典辯論 老實說以在下的價值觀是絕對支持科學理論方法來養魚的 但是這幾年下來 不能不說「經驗」對養魚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畢竟每個人的缸都是獨一無二的 加上不是每個人都能備齊完整的觀測儀器 有些環節確實可以用時間來取得 以小弟為例 原本的1.2呎缸經歷了3年 基本上已經能夠掌握該缸的完整狀況 像是能夠飼養的活體上限 什麼活體能養 哪些活體不適合養諸如此類的 但是為了掌握這些花費了近3年的時間 也犧牲了不少無辜的生命 現在換了2呎缸 難道又得再花3年 犧牲不知多少的生命來完全掌握新缸的狀況嗎 當然不是 這段期間藉由經驗的累積 以及吸收了許多前輩研究出的理論與觀念 雖然還不能稱得上是老手 但與過去那懵懵懂懂的狀況相比已是今非昔比 回到正題 對於養水為何會出現這麼大的歧見 看到這兩天不少玩家都是採用 「以魚養水」的方式 為何版上還有其他論壇都還是以「用時間來養水」為主流? 我想其中的差別在於「技術的掌握難度」 以魚養水的方式必須建立在許多前提下 1.新設缸是飼養者第一次設的缸還是原本就有舊缸?以小弟為例 因為本來就有舊的缸 新設缸的濾材與水部份都是從舊缸直接轉移過去 所以新設缸基礎的硝化系統 自然就比完全新設缸要強 這樣的前提下「以魚養水」的難度就下降不少 2.放魚的數量和頻率 以魚養水的模式是第一批放入的魚在不超過硝化系統的負荷能力 提供硝化菌食物來源藉此促進其大量繁殖提高負荷上限 這個模式不斷重複 但是萬一一開始就放入太多活體超出硝化系統的負荷能力 就會導致水質快速惡化 硝化菌的確仍在持續繁衍 但在繁殖出足以消化所有廢物的數量前魚也死光了 然後死亡的活體屍體還會額外造成硝化系統的負擔 3.「以魚養水」的活體選擇 這裡特別是指第一批到第二批入缸的活體選擇 可以的話當然是選擇天生體質強健的小型魚為佳 但不是每個玩家都具備這個條件 萬一有人養的全都是短鯛呢 萬一有的人養的都是金魚或異型這類高污染力的魚呢 萬一有人養的都是大型魚呢 就算第一批只放一隻也可能瞬間超出新缸的負荷上限 4.新設缸的水量 不得不說總水量在各種狀況下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總水量愈多代表整體環境變動的程度趨緩 水質惡化的速度也相對減緩許多 也就意味著負荷能力上升 比方說以小弟新設缸達70公升的前提下 就算每一批放入的魚都稍微超出負荷上限 但由於水多稀釋水質惡化的速度很慢 在水質惡化到足以對活體產生危險前也已經培養出足夠的硝化菌來淨化水質 假使新設缸只是沒幾公升的6吋還是8吋缸 就算只是一隻試水蝦都可能超過負荷上限 「以魚養水」的技術至少就具備以上4點的限制 難度和複雜度都超過「以時間養水」 而且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沒處理好都可能造成系統崩壞導致嚴重的後果 所以說這個方法並不適合剛踏進這個世界的玩家使用 畢竟站在人道立場下 大家都希望在殘害最少生命的前提下從新手蛻變為老手 所以「以時間養水」 這種容易掌握而且較不易造成傷亡的方式會普遍受到推崇是可以理解的 但對於有經驗有正確觀念的老手而言 大多就會採用「以魚養水」這種快速的方式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35.18
starlkj:讚!經驗真是老道,心得很不錯呢 02/16 10:30
norulemyrule:個人覺得不管什麼方式,魚養的活比較重要,養魚是靠 02/16 12:09
norulemyrule:手,而不是靠一張嘴爭論一些沒啥意義的豪洨文。 02/16 12:10
water820e:推^_^ 02/16 12:24
winterkiller:唉呀 大過年的 幹嘛要講什麼豪洨之類傷感情的話呢 02/16 12:36
winterkiller:多幫助一些因為一直養不活而心裡有陰影的人吧 02/16 12:37
Sault:2F要不要也來一篇沒啥意義的豪洨文,讓鄉民開開眼界 XDDD 02/16 12:44
norulemyrule:抱歉我只知道球閥一轉水漏掉,開關轉開補滿關掉。 02/16 20:35
Sault:聽說義大利賣的維大力喝了很有力.....................XD 02/16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