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romatherap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ubilee (Liang)》之銘言: : 看了照片才發現 我們今年中也有到貴店光顧呢:) : 小藍莓的陶瓶質感設計俱佳 價格也十分合理 推薦+1 : 不過我會覺得陶的孔隙稍嫌小了一點 精油不易由瓶身揮發 : 可以的話 建議在燒結過程中將孔隙控制得大一些 會更適合用作精油瓶:) 首先要感謝推薦 ^^ 原本想用推文的方式回應, 比較不會佔版面(那感覺好像佔版面做售後服務 :p) 不過, 發現要寫很長; 而陶的方面, 可以提供給版友採購時參考(不管是不是買我們的) ===== 分隔線===== 陶瓶散發精油的方式從兩方面. 一種是從瓶身, 藉由陶本身的毛細作用, 由內部吸收到表面散發. 另一種是從精油孔(注入精油的地方), 直接散發. 由瓶身散發, 要考慮兩方面. 孔隙太小, 味道散不出來; 太大又怕會沾到衣服. 所以, 市面上的花瓶式陶瓶, 會在底部上釉, 避免"滴油" :p 這種方式, 可以解決 "桌上型"或"車用型" 的問題. 但是, 用在項鍊上, 上半部還是會碰到衣服, 問題依然存在. 調整陶的孔隙, 可藉由土質和燒成溫度控制. 調土質比較麻煩, 降低釉燒溫度既方便又可以減少成本. (燒結溫度降到會怕滴油的程度, 可以減掉不少釉燒時間和電費或瓦斯費) 但除了滲油問題外, 另一個問題是, 結構太鬆散, 容易碰撞碎裂 我們的考慮結果是, 安全比成本重要. 因為家裡有小孩, 陶瓶常會掉地上, 目前損壞率在3%以下. 最近有部份陶瓶嘗試降低千分之五的燒結. 但主要的目的是 營造釉的變化; 說不定因此意外帶來散發增強的效果 XD (拿一個來試驗看看 :p) 改天來試試降低百分之一的燒結. 由精油孔散發, 要考慮的是美觀問題. 精油孔大了, 似乎比較不好看?? 不過, 審美比較主觀. 所以最近我們很大膽的把部份精油孔做得大一些 :p 看市場接受度如何XD ps. 精油的種類似乎也有很大的影響. 像我們用的是 薰衣草+花梨木, 每週一次每次滴兩滴, 自己聞得到, 週邊的人是偶爾帶過. 有個客人繩子斷了, 拿來重綁. 她用的主調似乎是伊蘭+玫瑰 她在瓶裡塞棉花, 滴比較多(沒問她用量) @@ 離三步就聞到了 @@ 另外, 養瓶的時間長短似乎也有關係. 我們在做"流水"或"花器"的時候, 通常裡面會上釉, 主要是怕泡水久了會有滲水的問題. 大部份精油的滲透力應該比水要強..... 嗯... 來給它做個實驗, 裡面灌滿甜橙試試. 改天再來跟大家報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14.237 ※ 編輯: lin321321 來自: 125.232.114.237 (12/25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