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the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odsalien (神星)》之銘言: : ※ 引述《Thompson (祈)》之銘言: : : 科學 宗教 的本質就不同 : : 宗教是一種對社群所認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風俗的教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 : : 多數宗教是對超自然力量、宇宙創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 : : 它給人以靈魂并延續至死後的信仰體系。 : 並不是所有的宗教皆有神、主宰的信仰 : 像是道教,特別強調「無」,這個「無」,有人解釋神、上帝 你提到的是道家還是道教 道家裡面提到道與德 而道教強調成仙的概念 你所謂的無這個東西 是我所沒聽過的概念 談無這概念只有佛教跟伊利亞學派 : 有人解釋空無一物,或是一個自然存在的事物 : 雷爾教,就是祟拜外星人,認為上帝就是外星人 : 佛教也是無神論 : 至於科學教要不要信仰科學教的精神領袖看個人 : 當科學教有新發現,第一個發現通常被稱為○○之父 : 值得後代的科學家信仰其精神 信仰其精神 卻不代表信仰他的理論 理論不需要被信仰 倘若你認為 「感官所見都是虛假」 那也可以 不過這世界會變成形上的世界 : 當傳統宗教有人言行舉止另人值得學習時,其後代也會在心中有個心靈寄託 : 近幾年來,科學界也漸漸的發現無法用科學方法來解釋 : 也發現到心靈、超自然、不可思議事件感到好奇 : 這樣的科學教最終也會導向發展傳統的宗教 既然你已經提到超自然 就不符合「自然科學」的範疇 基本上大部分談的都是這個 如果是科學普遍被認為的邏輯實證主義 也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釋超自然的事件 當然他們是靠實驗去了解 而不是靠信仰 : 長久下來,不也是一種社會歷史的現象 : 仔細思考,科學教給人們帶來的有好也有壞 : 但是人類的精神層次卻趕不上科學教所帶來的物質、方便層次 科技與科學,請自行體會兩者差距 這就像是純數跟應數是兩個不同的學問 微分方程可以被應用在物理上 但是群論卻很難應用到生活 科技與科學的差距? : : 對於科學的核心特徵或者說所謂科學精神,隨著人類的進步,有不同的觀點, : : 目前一般認為科學具有如下特徵: : : 1.理性客觀:從事科學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為前提 : : (一些科學家信仰宗教,但是科學本身是理性思維的結果),一切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 我不認為有客觀這種事,只有主觀、認不認同、公不公正罷了 : 即使說的再如何好、別人如何認同等,那也是他人的主觀 : 之所以會套上客觀,不外乎就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多數人認同就是客觀 : 但這是錯誤的觀念。 : 從古至今,科學的發現、觀察、證明等等,久之還是被後代所推翻 : 只能說認不認同而已,套上客觀,我認為不太妥~ 科學革命這東西 只出現在文藝復興一次 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被推翻 當然也是因為方法的增加 還加上了伽利略的但書定律跟理想化數學化 由於希臘時代的自然科學與哲學並沒有嚴重的分開 而那時並不重視實驗 因此才會出現這種革命 自從文藝復興以降 科學革命就不再出現了 : : 2.可證偽:這是來自卡爾·波普爾的觀點,他認為科學的理論不應當在一切情況下都成立 : : 必須存在一個錯誤的可能(即,當某種情況出現時,就可以說明科學理論是錯誤的) : : ,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觀察證偽的現象來驗證科學理論的正確與可靠。 : : 3.存在一個適用範圍:也就是說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 : 這樣的話就表示科學也不一定是真理 : 而您說的這些論點也不一定是真理,所以so what? 你認為科學是 「保全現象」還是「揭露實在」 我很慶幸我不是「科學哲學家」 我沒理由在上面打轉 我更慶幸我是工學院 因為我更不需要知道一個理論他到底貼不貼近「真」 我只要知道 它能夠用 而且它能夠用的非常好 倘若你要牽扯到這個 就會陷入這個的論戰 那就移駕到西哲版慢慢討論 : : 4.普遍必然性:科學理論來自於實踐,也必須回到實踐, : : 它必須能夠解釋其適用範圍內的已知的所有事實。 : 適用範圍內? : 您說適用範圍內是指?是指已發現的事物?還是? : 要是科學家不發現新事物,如何解釋、研究? 這 鑽石是不穩定         是屬於「熱力學」 鑽石無法在常溫常壓下變成石墨 是屬於「動力學」 這就是適用範圍 倘若鑽石變不成石墨就說熱力學無用 那只能說「適用範圍」錯誤 -- 到這裡 末段中午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22.138 ※ 編輯: colin90149 來自: 140.114.222.138 (02/25 01:42) ※ 編輯: colin90149 來自: 140.114.222.138 (02/25 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