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the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ficuly (逆天使)》之銘言: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0.241.13
ruemann:我自己的想法中,善惡其實不是對立的,只是一種區別 05/20 12:17
ruemann:在演化的過程中,因為善的行為有助於族群的生存,所以被保 05/20 12:18
^^^^^^^^^^^^^^^^^^^^^^^^ ^^^^
ruemann:留且被認可,並把這些知識教給下一代 05/20 12:19
ruemann:另外,就算不這麼認為,在比較複雜的情況下,善惡的認定是 05/20 12:20
ruemann:很困難的。例如,所有宗教大概都視殺人為最大罪惡之一 05/20 12:20
ruemann:但殺了一個連續殺人犯對整體社會而言卻是有利的 05/20 12:21
ruemann:所以我認為善惡其實不存在於對立,而只是一種價值觀的判斷 05/20 12:22
這也是我想不通的,單以演化來看,「惡」會被流傳至今,不也是表示有必須存在的 必要嗎? 另外,我也認同善惡並非對立,只是老是看到「自己說的就是善,別人說得全為惡」 這樣的宗教宣傳,就讓我覺得很無奈。 ※ 編輯: Reficuly 來自: 122.120.241.13 (05/20 12:36)
ruemann:很簡單,惡的行為有利於個體,但不利於整個族群 05/20 12:35
ruemann:因此隱惡揚善,但是由於惡的行為有利於個體,所以不會絕跡 05/20 12:36
這個問題很有趣, 所以來回應一下 首先, 有關這個問題, 可以先參考一下我之前留過的實驗 #1A3GfilC 目前個人認同的演化觀點, 便來自進行那個實驗的生物學家.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善的行為有助於族群的生存」 那麼, 什麼是「族群」? 同界嗎? 同門嗎? 同綱嗎? 同目嗎? 同科嗎? 同屬嗎? 還是同種? 有聽說什麼老鼠會為了族群的生存自殺, 那麼老鼠為何不是為了「哺乳類」的生存去自殺? 「能互相繁殖後代的稱為族群」 那麼博美狗可能會為了狼狗的族群攜牲自己完成族群的利益嗎? 「外觀上長得很像的稱為族群」 那麼什麼叫做像? 用什麼東西來衡量? 這麼問下來, 其實演化的基本單位很可能根本就不是虛無飄渺的「族群」 而這位生物學家的想法是: 「基因」才是演化的基本單位 而這邊的基因, 或者可以稱為「基因組」, 也就是產生一系列行為的基因. 舉之前實驗的例子, 與其說勝利者「因果鳥」活了下來, 還不如說: 「一報還一報」模式的基因組合贏得了勝利 只是恰好這些基因組合與「鳥」的基因組合共同生活在一起. 至於所謂的善與惡, 「全善」與「全惡」基本上都是會被淘汰的組合, 「會記仇」、「有限度的自私」、「一部分的利他」都是勝利組合之一 而「一部分的利他」可能會被稱為是善, 但「利他」會增加基因的存活率嗎? 這點可以從「父母親」為何對「自己的孩子」特別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4.99.126
lssunti:行為會不會寫在基因裡...嗯.... 05/20 16:07
Ebergies:舉個例子, 在南美洲有種蟲, 它會使用河床中的石頭與草 05/20 16:13
Ebergies:進行房屋的建造, 而如同一般的卵生動物一樣 05/20 16:14
Ebergies:牠的父母親是不會照顧並教育牠們造屋的方法 05/20 16:14
Ebergies:那麼, 牠們是如何學會建造房屋的呢? 05/20 16:14
Ebergies:如果仔細的觀察, 更驚奇的是牠們建造的房屋都有規律可行 05/20 16:15
Ebergies:除了基因, 可能只有輪迴能解釋了吧 05/20 16:16
Ebergies:牠們都有上一輩子當蟲的記憶之類的... 05/20 16:16
lssunti:我不是行為學家,其實我也沒法準確說明行為有沒有在基因裡 05/20 16:18
lssunti:但是由DNA>RNA>蛋白質的規則來看,「行為蛋白質」是我比 05/20 16:19
lssunti:較難以接受的,反過來說,基因會影響行為是確定的 05/20 16:20
Ebergies:上面這段我有點不懂所謂的「行為蛋白質」是? 05/20 16:21
lssunti:其實也不用南美洲,燕子長大後離巢 也會自已撿技築巢 05/20 16:22
lssunti:如果行為會遺傳,還是得透過DNA的方式傳遞,而DNA表現的方 05/20 16:22
lssunti:式是轉錄/轉譯成蛋白質 進而產生作用,如果行為會遺傳 05/20 16:23
lssunti:那轉譯出的「行為蛋白質」...我比較難想像這種東西存在 05/20 16:24
lssunti:畢竟行為 是須要透過一連串的判斷與反應,而非在細胞層級 05/20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