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the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儀式化的偶像崇拜自有深層的心理根源, 一廂情願的消災祈福至少也算是尋求有效的人生慰藉的一種手段。 正是靠著這些不自覺的「愚昧」和「非理性」, 人們才在這個艱難的世界裏還不算那麼艱難地存續了下來。 純潔的信念可以維繫一時,卻絕不具有延續長久的力量。 信徒們需要儀式化的生活,渴求福田,這實在是人性的大勢所趨。 馬克斯·繆勒在研究宗教問題的時候說過: 「康德認為那種靠沒有道德價值的行為,靠儀式即外在的崇拜來取悅神靈的, 不是宗教而是迷信。 我看不需要再引用站在相反立場上的觀點了, 即認為內心默禱的宗教,哪怕它在公眾生活中是積極活動的宗教, 如果沒有外在的崇拜、沒有僧侶、沒有儀式,那就什麼都不是。」 其實康德認為是迷信的恰恰才是宗教, 而大家靠儀式所取悅的神靈實質上並不是什麼神靈,而只是集體意識的投射而已 艾彌爾·塗爾幹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指出: 一個社會構成的最基本要素有神聖世俗之分,圖騰崇拜,儀式,節慶活動,氏族等要素, 結合社會學的分析角度闡述這些元素的社會性,認定宗教也是一種社會事實。 宗教是種種現實主義的心理(對世界的解釋、司法審判、道德培養和心理安慰等) ,還有對群體儀式的天然渴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93.91 ※ 編輯: upyours 來自: 118.231.93.91 (01/31 08:34)
Dwcc:因為 人 並非全知全能(我想這是最適當的答案了) 02/08 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