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udiophi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 戰文總集 XD 音響的科學與玄學之戰!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0785.A.5B1.html 【黑膠】好嗎? 黑膠 vs CD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0931.A.C33.html 「數據好」音響系統,就是「聲音好」??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1138.A.353.html USB線材是否會影響『非同步usb-dac』的聲音輸出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1353.A.EE9.html CDP是否會讀錯數位資料?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574415229.A.D0E.html 聲音品質:光纖 vs 同軸 vs HDMI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1518.A.80D.html (2) 感謝 在這五年的音響研究中,除了網路上那些不辭辛苦寫科普文章的高手之外,要特別感謝幾 位與我討論的人士。 首先要感謝我的同事兼好友Andrew,曾經蓋過無響室與做過高階擴大機的高手,指導並解 決我各種困惑;也因為有他,才讓我對整個音響系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看法。 也要感謝我另外一位同事兼好友翔哥,身為系統廠HW傳說級的神人,電子系統設計被我給 煩死下還願意教我。 PTT上有許多提供資料與討論網友,像是Oswyn,Tosca,yamatai等等,也是非常感謝。 在網路上,Auster的blog,DX論壇主持人楊老師與鐵吹製作陳老師,都曾經提供我 非常大的助益。 至於知乎上音響業界名人「鬼斧神工119」,將音響業界的各種專業知識真正科普到中文 圈內,也帶起音響科普界的熱潮。沒有他幾年的努力翻譯,華人音響界可能還是一灘死水 ;他的文章和影片,真是惠我良多。 (3) 歷程 我大概是從2016年年底開始研究音響。原本以為資料非常好找,畢境音響就是一個純科學 工程的產品,而且每個家裡面都有音響類的設備。 但是沒有想到,華人圈(台灣與大陸)在音響工程相關資訊非常的少,而且眾說紛云,吵成 一圈,完全沒有主流或是比較肯定的答案。 當去圖書館找資料時,根本沒有幾本和音響相關的書籍,不然多是2005年甚到2000年以前 的舊書。 後來才知道,原本在60-80年代時,台灣曾經是喇叭代工王國,後來產業移到大陸後,就 只剩少數公司仍在堅持。加上電子業的吸金,所以產業更是一蹶不振。雖然各大學仍然有 聲學相關實驗室,或逢甲大學電聲所,但是資料仍然極度缺乏。 整個關鍵的轉折,應該是2018年對岸知乎上的音響從業人士「鬼斧神工119」的出現。因 為他在外商的工作經歷,將各種專業的音響知識翻成中文,特別是有各種爭議的話題也有 相關科學佐證,讓中文圈的音響科普真正的爆發。配合上這幾年Youtuber類的知識網紅眾 多,也讓民間高手相繼投入,都讓整個音響科普知識圈的爆發。 (4) 爭議的由來 電子業也近40年了,相關IC都己經非常成熟,所以我從2016年開始進入音響界有一個最大 的好處:技術都非常成熟了,而且資訊非常流通,許多事情都有明確的定論。 對於玩音響幾十年的老手來說,因為當年技術上的不成熟,加上玩音響的人常常就是要「 與眾不同」,資訊不流通,所以在此背景下有許多違背科學的結論。但是當時代進步時, 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接受最新的科學研究與結論,或是產品的進步與問題的解決。 這也很正常,畢境,愛因斯坦也不相信上帝會擲骰子(量子力學),何況是一般人。 還有像是前面那篇「CDP是否會讀錯數位資料?」一樣。當時網路上常常看到CD到底會不 會讀錯資料的爭議。就以系統的角度而言,只要找到做 CD servo ic 的RD,就可以確認 其資料的正確性。因為做CD servo ic的RD必定會去驗證資料的正確性。從我找到的資料 而言,在2004年就己經有教授做出明確的資料論證了,而且這份資料還放在網路上供人下 載,結果網路上還是有這種爭議,實在讓人覺得匪疑所思。 (5) 結論 最近看到FB「音響難民營AudioRefuge」寫了一段話,讓我頗為受用:『無論什麼唱片, 什麼音樂,只要作成音響要撥放的軟體都要經歷過錄音室,那這個標準就是一線錄音室聲 音,現今所有的一線廠商的聲音走向都是走向美國一線錄音室,所有軟體都會回歸錄音室 ,如果沒有標準,不就你的錄音室和我的錄音室完全不一樣,錄音師也不會只會待在一間 錄音室』 就我個人而言,整個音響系統的研究算是告一個段落。身為熱愛筆戰的人士,研究音響確 實非常有趣。雖然仍然有很多細節我沒有研究到,不過目前因為用不到,己經讓我燃不起 興趣。 最後,感謝陪我渡過這段時間朋友與網友,謝謝你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52.1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1650.A.704.html
icekiba: 我是建議你把5篇弄成1篇就好 不過不能這裡刪文 01/22 01:33
icekiba: 不能刪文 01/22 01:33
我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就發我這一篇即可。 but~~~ 這樣子好像就導到我的blog去的,有點不太好。 最初我的想法是,寫一篇,在這邊貼一篇。 分開寫還有個好處,就是每一篇可以獨立討論;畢境我寫的這些題目, 都是戰況最激烈的點,哈哈
icekiba: 懶得回你 說真的 01/22 01:48
我也不在乎啊~~~ 說真的
icekiba: 我已經以版主的身分規勸你了 你一次發5篇文章 可能視同洗 01/22 01:50
icekiba: 版 01/22 01:50
icekiba: 不過你不能自己刪文 你這樣會導致你的討論串完全消失 01/22 01:50
我的第一段回文,是認為你「版主」的身份來回應的。 至於第二段回文(即 懶的回你,說真的),是認為你「版友」的身份來回應。 如果你的推文都是「版主身份」的話,可能要講一下。 我無法非常精準判斷你發文的身份為何。
zodhk01054: 五篇都有不同主題跟面向,寫得也很不錯,覺得分開發比 01/22 02:53
zodhk01054: 較好,能引起討論美事一樁更遑亂版 01/22 02:53
zodhk01054: *洗版 01/22 02:54
edcnjerry: 每一篇都有充足的字數、不同的內容、完整的論述,請問 01/22 09:04
edcnjerry: 版主指控洗文章的依據是什麼? 01/22 09:04
greg7575: 大師 01/22 09:09
greg7575: 大師就是大師 01/22 09:12
icekiba: 其他版友私訊跟我提及短時間密集5篇是否有洗文行為 然後 01/22 09:14
icekiba: 最後一篇文章當成目錄 真的沒有必要 01/22 09:14
greg7575: 你刪他文他就覺得你霸凌 01/22 09:17
greg7575: 心理上他會覺得更開心,又教訓了你 01/22 09:18
greg7575: 會從大師變成大大師 01/22 09:18
dickyjay: 引起討論還是引戰?只是這裡版友們都很溫和(還是只是 01/22 09:21
dickyjay: 看多了,笑);短時間大量發文,被認為洗文也不是不合 01/22 09:21
dickyjay: 理 01/22 09:21
icekiba: 依據版規 可以向digitech檢舉任何版主不合理的行為 01/22 09:24
icekiba: 我等等發公告 01/22 09:24
dickyjay: 況且原文就說是戰文了,這不是亂版? 01/22 09:25
icekiba: 這幾天討論文我已經很寬鬆了 不然什麼汽車懸吊那個早就刪 01/22 09:26
icekiba: 文刪光了…而且我也有發文提及不要離聽感太遠 01/22 09:26
承蒙198版主建議,將所有link修改成 ptt網址,以利查詢。
l98: 我有私信請 djboy 兄,之後分天分批貼文了,避免短時間密集 01/22 09:39
l98: 發文造成的疑慮。 同時這樣也可以讓板友一次一個主題充分討論 01/22 09:39
l98: 另外也請他本文連結改成前面發文的文章 PTT 網頁板連結了 01/22 09:41
感謝版主建議,以後會注意。 雖然,應該,可能,以後不可能會有這麼多篇了。畢境這是5~6年的研究心得。
dickyjay: 版主群辛苦了 01/22 09:42
MADNUG: 某人推文很有myav風格zzz 01/22 09:48
odanaga: 推 01/22 13:09
Townshend: 還好吧 每幾篇都言之有物 也各有主題 這種強者多發文才 01/22 16:45
Townshend: 是本板之福吧 01/22 16:46
~~~~~~~~~~~~~ 剛剛想到一件事,補充一下。 還記得5年前開始看資料時,無論在版上或是FB上,常常看到針對 bit perfect 這件事做討論,包括前面的CDP讀取。經過這麼多年的 討論後,近期"幾乎"沒有人質疑 bit perfect 這件事。 很多事情要改變舊有觀念,還是需要時間的。
xoy: 多嘴一下,CAT玩家上個世紀在Windows 98上早就開始玩Bit Per 01/23 12:45
xoy: fect了,之後再延伸到各式的DSP技術,早就是廣為接受的概念 01/23 12:45
xoy: 抱歉,是CAS玩家,Computer As Source 01/23 12:49
這個就可以看出來,知識傳播要達到翻轉觀念,是需要很常時間的,甚至一 代人。從1998年到2022,將近20年的時間,才有了 bit perfect 這件事才普及。 還記得至少在三年內,應該是3年-1.5年前,我在版上和別人在爭論USB CABLE是否有差異時,都會被提出:『合格的USB cable都會影響資料傳輸正確性』 這個論點。 我真是欲哭無淚~~~ 這個問題,其實只要找到做 USB IC 的人就可以得到證明;因為資料的傳輸就 靠IC來執行,有沒有DATA LOSS,USB IC是第一個知道。在設計IC時,也是會驗 資料有沒有遺失。 最後,我只好站起來,走到我旁邊問了幾位各擁有15-20年USB IC 設計經驗的 HW/FW與QA。我每問一人,他們都露出:「你在說什麼?這是你的問題?你是不是 有其他的涵意?」 簡單來說,資料就是不會傳錯啦~~~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就算我知道了,我也不可能把VERILOG CODE 或是 QA report拿出來,只能夠請 網友自己去查證。 前面很多資料都是差不多狀況。我大概是半年前才開始有資料整理的想法, 因為發現到能夠研究的都差不多研究完了,剩下只有實作才有機會進步。之前 幾篇文章中,有些資料我看過沒有存,有些資料不適合提供,有些是其他人的 產業實作經驗。 ~~~~~~~~~~~~~~~~~ 在書《科學革命的結構》 中寫到: 一個新的科學真理的勝利並不是靠它的反對者信服和領悟,還不如說是 因為它的反對者終於都死了,而熟悉這個新科學真理的新一代成長起來了。 =>主要是指1900年前老物理學家很多都不接受量子力學,直到逝世。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3/2022 20:20:37 剛剛忽然又想到一件事。 「消費者」 vs 「廠商」 如果身為一位消費者,可以到處走走聽聽,品頭論足,講述自己的 喜好程度,甚至為產品打分做排名。這個沒有什麼壓力,只要自己 開心就好,最好找到同好那更是人生一大樂事!簡單來說,尋找 「好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如果身為一位廠商,「好聽」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廠商為了賣產品, 就必需要開始分析「好聽」要怎麼來,尋找出規律與原因,並將有限的 研發資源投在關鍵的項目上。這可不是靠人耳聽一下,然後靠感覺就可 以找到方向,並且將產品改的更好聽。而是必需要透過科學的研究方法, 分析比較後,找到關鍵因素並加以改進。 像是客戶會說:「這個聲音有點小」、「能否讓人聲更明顯?」、 「底噪好像有點大聲」等等。 Sean Oliver 就曾說:「消費者需要是魔法師,不是工程師。」 but,但是,音響是一個科學工程的產品啊啊啊啊啊~~~~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3/2022 21:35:15
Cefilos: 我自己是做過 usb ic 十幾年經驗,資料是一定不會出錯因 02/02 15:35
Cefilos: 為有重傳機制,只是說 noise 是會因為線材材質被帶出去 02/02 15:35
Cefilos: 到另外的裝置的。像 usb dac 有時換一條好的線讓聲音改 02/02 15:35
Cefilos: 變就是因為 noise crosstalk 條件被改變,影響了類比元 02/02 15:35
Cefilos: 件或是 noise sensitive 電路。同理 hdmi cable 也是, 02/02 15:35
這點就是需要討論的。 (1) 假設這個雜訊己經大到會影響聲音,應該是要解決雜訊(換機械或debug), 而不是用USB線材去調音。 (2) 假設這個雜訊很小,那換線材有影響嗎? 有沒有雜訊,其實量一量就知道了~~~ 我目前是沒有看到有什麼影片把 一般器材的雜訊量出來。
Cefilos: 數位資料一定都不會有錯,但最後數位到轉到類比的時候, 02/02 15:35
Cefilos: 不同線材或是機器帶出來的雜訊能量很難說,就變成玄的一 02/02 15:35
Cefilos: 種了。有時也不用一定要爭個輸贏或cp值,那麼多沒cp值的 02/02 15:35
Cefilos: 事你都吞下來了 例如買房裝潢女人的意見等等,音響有時 02/02 15:35
Cefilos: 買個外觀,心理爽度上升聲音就好聽,科學又沒法量,盤就 02/02 15:35
Cefilos: 盤有差嗎?早想想通人生更輕鬆 02/02 15:35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2/13/2022 16: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