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igSanchu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是一篇原載於小報上的文章,由於年代有點久,所以也找不著確實出處 隨文章還有一張仿日據時代繪製的地圖。 可惜當時我沒有把報導留下,也沒有掃描器,只能逐字把文章紀錄下來 三重 源自「河階第三埔地」 (原文,洪英聖) 「三重市」舊稱「三重埔」,閩南河洛話拼音為「Sa-Ting-Bo」。 但是改稱為「三重市」之後,三重兩字的發音就必須「轉音」,變成 「Sam-Tiong」。 「三重」是表示「重複」的意思,指河川地形,河面的高度,通常會 隨著水勢的大小,形成不同高度的河岸面,有如階梯一般,地理學名詞稱 為「河階」面,從水平面以上起算。 第三個重複的河階面,稱為「三重」。表示地勢比「一重、二重」為 高,才不會水勢一上漲就被淹沒。 「三重市」位居淡水河曲流帶的西岸,形成半圓形「弧狀」的劇場河 階面,以前是荒埔地,因此稱為「三重埔」。與台北市的「士林、大同、 萬華」三個區隔河相望。 現今的三重市涵蓋昔日的「衛星村落」,包括 1.後埔:表示位居河川沖積帶荒「埔」地「後」面的村落。 2.竹圍:被竹林圍起來的村落。 3.田心仔:位居水田中央地帶的小房舍。 4.過圳:要經過水圳才能到達水圳另一端的村落。 5.同安厝:福建省「同安鄉」的移民村。 6.菜寮:這一帶曾經是種菜的主要生產區,有農民避雨和放農具的草寮。 7.長泰:早期曾有福建省長泰鄉的移民。 8.六張:一張犁為五甲田,六張表示三十甲水田的開墾區。 9.車路頭:昔日車輛行經路線的旁邊,稱為車路頭。 10.溪尾:位居溪流的下游處。 三重市的這一些鄉土地名,如今已蛻變為人口密集的集里區,車水馬龍 ,根本看不出當年種菜的「菜寮」、竹林內的竹圍等等。三重的地名典故, 可以用這首地名歌來簡單描述:「淡水河中陸洲逢,洲北彎彎如海翁(鯨魚) ,後莊圳起一二三,第三埔地叫三重。二重埔地祀神農(就是現在的先嗇宮) ,乾隆年間洪水沖,為求五穀均能豐,道光重建三重東。三重埔地兩溪迴, 大漢南繞東淡水,三張六張大橋北,同安菜寮大竹圍。」 -- 無不痴,有所思 http://www.wretch.cc/blog/skyfi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85.114 ※ 編輯: joylin 來自: 220.139.85.114 (11/05 01:02)
hellofatty:話說 我住過車路頭街耶 11/05 01:10
hellofatty:原來地名是這樣來的 11/05 01:10
amuro1977:這對三重的小朋友在課業上也有幫助!是該m起來 11/05 01:47
desefe:我原本以為埔是田地的意思 從頭前埔(新莊思源路附近)--> 11/05 01:47
desefe:二重埔(先薔宮附近)-->三重埔 收稻後送往新莊(稻艙)봩 11/05 01:48
ultramarine:所以竹圍不算是淡水喔! 11/05 10:22
Lotte0401:樓上搞錯囉~竹圍這地名到處都有,三重的跟淡水的無關啊 11/05 10:29
Lotte0401:距離很遠沒連在一起,不可能算是三重的一部分 11/05 10:30
donola:真的很厲害耶,小朋友問我三重的歷史我都答不出來..XD 11/13 17:18
hwst:好文推~了解了三重的歷史^^ 07/01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