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illiar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好文章,改編過來給大家笑一笑XD 改編自網路文章(對松柔的探討/張義敬) ------------------------------------------------------------------------- 所謂的巧勁中確實蘊藏著深刻的哲理。這是它不易為人所理解的原因。 凡是違反了鬆柔這一條原則的,都不能稱為真正的巧勁。 鬆柔是巧勁的靈魂。我們練的基本動作,也不過是不斷努力追求更高度的鬆柔而已。 一般人所謂的“放鬆”,我們稱為假鬆,是一種壞習慣。在熟睡的時候就是假鬆,不 是我們所要求的鬆柔。在基本動作中除了高度柔軟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條件綜合在 一起,如穩、慢、圓、勻、完整和想像力等。 巧勁所要求的放鬆,只能是在盡可能少用力的情況下,通過思想意識的作用,來逐漸 達到最大限度的柔軟,是從輕走向鬆的。凡是習慣于用大力的,就永遠不可能鬆柔; 對鬆柔的理解,容易發生偏差。實踐起來多障礙,也多歧途。真正鬆柔了,要令人感 到柔若無骨,才是對的。 一般人都是僵硬的,不僅軀幹遠遠不鬆,四肢也不鬆。就原因大概一是缺乏柔軟的訓 練;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硬力的結果。 我們可以將柔軟看成是一種人人應有的本性。它本是與生俱來的。在嬰兒時,一身柔 軟極了,無奈後來給生活、工作慢慢地“改造”得僵硬了。我們學撞球,就是用一套 特殊的理論和方法,把僵硬了的身體又改造轉來,使它永保嬰兒時的柔軟靈活。俗話 說,“返工的活路不好做”。這工程的確“浩大”而艱鉅。一要明師指教,二得流不 少汗,三還得費些心血動些腦筋,四是還得繳不少球枱費。萬幸的是,苦中有樂,而 且其樂無窮。否則,真要令人望而卻步,寧可僵硬一輩子了。 如果從小的時候(十歲左右)就開始學撞球,天賦的柔軟還未喪失殆盡,上述的“改造 ”還未完成,無需做大量的返工工作,可只在柔軟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其柔軟的程度 和提高其柔軟的品質,無疑地,一定會多誕生一些職業級的高手出來。 巧勁所要求的柔軟,是各關節靈活之後,互相巧妙地配合,互相呼應。而不是腰要彎 得如何低,或要超長延伸(如衝球完球竿快到球枱中央),也不是手肘要如何懸吊,而 是要全身的配合要恰到好處。這說來簡單,多少人辛苦練球多年,都未能取得成就, 真不知磨死了多少英雄了! 在巧勁上來說,都很強調以柔克剛,在擊球上以一法應萬法,一律歸之於聽勁。只有 全身輕柔了,重心才會降低,應敵的槓杆力臂越長,越能收到省力的效果,自身也才 會越穩,觸覺才會越靈,聽勁才會準確,才能化勁令人不知,發勁使人莫測,才能出 現精彩的打擊效果等等。可以說,杆法中的一切巧妙的效果,都是由鬆柔而生,或從 鬆軟轉化而成。這既完全符合以柔克剛、無為而無不為的原則,也符合唯物辯證法, 按客觀規律辦事的原則。從理論上說,確實很高,但是它太難,不容易鬆柔得合格。 所以向來都認為甲組頭的水平高妙難成,成則無與倫比。 正因為它短期內難出成果,急於變成“楊清順”的心又太切,一般人認識不真,就想 抄近路。造成一堆人真鬆假鬆難分、名實不符。這對於進步來說是一大厄運。假的, 有力的在外行看來,常比真的好看些。 柔柔的,樸素的才是真的。 因此,凡是有利於全身放鬆的方法,都能促進手感的進步。一切用力導致緊張的方法 ,違反了“輕”的原則,都對學球不利。 學會了運用巧勁,就能隨時隨地運用這個原理,細緻地對待一切工作,有助於克服主 觀主義。在日常生活中,能以整體的力去替代局部的力、以軟彈力替代撞擊力、以柔 勁替代硬力,能事事如此,才算真的懂了撞球。我們將少受一些不必要的辛苦,享受 到更多的樂趣,生活就更為可愛了。真是一通百通呵! 事物總是有利就有弊的,學會了鬆柔的本領以後,也有缺點,大概有下列三種: 一是在街上走路,如果無意之間與人相撞,就和出杆發勁—樣,會將對方撞出老遠, 甚至還會倒地,因為一般人是氣浮於上,上重下輕,沒有根力的。對方很可能認為你 是有意肇事,得趕緊賠禮道歉,收拾殘局。 二是如果自己不慎,手、腳撞在門、柱、傢俱等物,此時不能借力了,反作用力太大 ,就痛不可忍,如同衝球撞到球枱邊。比沒有學過撞球的,要痛得厲害的多。 三是懂了一點放鬆之後,一身很舒服。這舒服本是有益於健康的最佳心理因素,但學 識淺薄的人,就認為他已經全部學會了!大有當今天下,舍我其誰之慨!不僅自滿自足 ,甚至自高自大,目中無人,驕傲起來、一身長刺。其實,這只是眼力差,是一種錯 覺。真有功夫的人,永遠不會驕傲。 《隨園詩話》中說:只有天才,才會虛心。雖然是正話反說,看來不無道理。 真鬆與假鬆 拳潛上說“發勁須沉著鬆淨”、“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可見鬆要鬆得 乾淨徹底,發勁的效果才會好。但局部的鬆柔較易,要全身鬆柔得均勻則極難。我們 認為越鬆柔越好。這正是我們長期練球,夢寐以求而又永無止境的目的。只有鬆得不 夠和鬆得不完整、不均勻才是病。不存在鬆多了的問題。 有的人,認為鬆多了就是假鬆,以至不敢去追求高度的鬆柔,認識停滯在半路上,主 張五陰五陽、半軟半硬,說什麼“純柔無剛,難當強敵”。倘果真如此,“以柔克剛 ”這句話,就應該改為“以半柔克剛”或“以半軟半硬克剛”了! 如果要診斷出杆動作的話,導致“死亡率”最高的,莫過於不鬆不柔的“僵硬病”。 這原因,除了主觀主義之外,就大多來自對真鬆與假鬆的誤解。鬆柔是健康活潑的, 內含潛能而示之以虛罷了,它可能是一個深深的陷阱;也可能是一觸即發的地雷。 假鬆是思想意識未到,或只鬆不圓,未能節節貫串的結果。是一種無防禦的虛弱狀態 ,是缺點的暴露,正是對方進攻的著力點。假鬆不可與真鬆混為一談,更決不是放鬆 過多了就叫假鬆。 真鬆與假鬆有著本質的區別。 不易鬆柔的原因 經常打手槍的,都知道柔軟是什麼感覺,僵硬又是什麼感覺。簡單 說,柔軟的如豐腴的婦人之肌膚,軟如綿,甚至似乎沒有骨頭。僵硬的則全是骨頭, 好像沒有肉。 既然鬆柔是撞球中的靈魂,為什麼又不容易做到鬆柔呢?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明師不多,未得真傳。 二、不明白力的矛盾,將生活中用力的習慣,帶進出杆中去了(兩者用力的方法完全 相反)。 三、對輕字重視不足,不輕就不鬆。 四、對固定的理解錯誤,以頂死為固定。 五、不相信以柔克剛,認為不用力去擊球、擠壓母球,杆法就會出不來。 六、對球理鑽研不足,或理論上認識差。 七、身體強壯,氣力充足,用大力成了習慣,不用力反而難受。 八、學硬杆法較久,用力的習慣(或方法)難於更換。 九、好勝心太強,怕丟面子。 十、急於求成,要真正用鬆柔的功夫去打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用力去操球,較為 簡單,而且容易見效。 十一、少數人練不出手感時易動肝火,什麼以柔克剛,顧不得了。 十二、巧勁太抽象,看不見,不如加上一些硬力,心理上覺得有恃無恐。 信手寫來,得十二條。倘細加思索,當不止此數。僅僅犯僵硬病的原因就有如此之多 ,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出杆品質的不易“合格”,於此也可見其大概了。 如對上述原因加以歸納,除第一條未遇明師,屬於機緣以外,其餘則不外是思想主觀 、性格粗糙、學識太差、舊習難改,等等。可見,如果要培養一個職業級高手,非嚴 格在思想、性格、學識等多方面進行篩選不可,不然定會枉費工夫。 普及撞球教學,當然有利於克服主觀主義、陶冶性情、增進球理、改革舊習。 但人的品質卻是不易提高的,多半只想玩玩就好不想進步,追分只想騙弱的說"多追 才會進步"云云,真正有心想進步的,等你的球愈練愈好,這些球友反而也愈打愈少 ,好在在這裡還有一些狂熱份子可以互相鼓勵一起前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0.111.46
greenbanana:? 05/17 18:30
harlanwu:???? 05/17 18:40
faneric:字太長懶得看吶 05/17 18:47
news2:照他的說法不懂鬆柔與僵硬區別者是因手槍打太少所造成的 05/17 18:49
powman: 周伯通 空明拳 心法是也 05/17 18:53
limil:好一個[巧勁],母球[輕巧]也是我的目標! 05/17 19:07
soit:雖然是來搞笑的,但還是可以供人參考,手槍是LAN大大教我的心法 05/17 23:52
jojoStar:手槍好文 借轉AV版 05/18 00:34
jojoStar:太極拳真的是好物 我練兩個月 健康狀況改善很多 05/18 01:01
soit:噗噗....JO大,被你破梗了,這不是撞球文 05/18 01:07
jojoStar:這的確是撞球文啊 遇練神功 必先苦讀這篇文章 05/18 01:10
soit:除了打手X練手感之外,其他都是來寫來亂的 05/18 01:14
sneak: 好一個[巧勁],母球[ https://noxiv.com 12/09 11:13
muxiv: 除了打手X練手感之外, http://yaxiv.com 04/18 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