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iolog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加拿大的研究團體經由分析體細胞基因與粒線體DNA,發現不同品系 的雌杜鵑鳥對寄主的專一性完全遺傳自母親。 杜鵑鳥 (Cuculus canorus)會在其他特定鳥類巢中產卵,孵化的杜鵑鳥幼雛 便順理成章在別的巢中白吃白喝。雖然表面上看來,不少鳥類都會成為 杜鵑鳥的”寄宿家庭”,但是研究發現,單一種類的杜鵑鳥更細分成不 同品系,每一品系都有其專一的宿主。它們甚至能夠模仿宿主本身蛋的 顏色與特定花紋,避免被宿主認出,以提高自己的蛋在宿主巢中平安孵 化的機率。 科學界對這個現象長久以來困惑不已:是否年幼的杜鵑鳥具有學習其親 代的能力,或者這個行為特徵已經被載入代代相傳的基因中? 關於後者的可能性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要確保一個基因能夠保存在品系 中,必須藉由近親交配的方式,使該基因的表現越來越明顯,直到造成 一定的生殖隔離或是演化出新的物種為止。 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的Lisle Gibbs與其研究同僚針對上述理論,以 英國及日本不同品系的杜鵑鳥為材料,運用類似DNA指紋辨識(DNA fingerprinting)的技術分析其體細胞基因,發現即使是不同品系,體細胞 基因的差異並不顯著。然而,同一品系杜鵑鳥的粒線體DNA卻有很高 的相似性,足以用來區別不同的品系。由於粒線體DNA完全來自母 系,因此Gibbs等人便大膽推斷不同品系杜鵑鳥的行為差異是來自母系的 遺傳。 至於為何這些不同的品系沒有演化成不同的物種?具推測可能是因為雄 鳥在選擇配偶時,並不因品系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在充分的雜交之 下,杜鵑鳥仍屬單一的物種。 事實上,Richard Dawkins 在他的著作”The Extended Phenotype and Unweaving the Rainbow”便已經提出上述假設。而Gibbs等人的研究成果 則是第一次以遺傳學方法提出證明。這也是科學界一次將演化生物學、 遺傳學與行為生態學成功整合的範例。 -- ※ Origin: 台東女中 <bbs.ttgsh.ttct.edu.tw> ◆ From: h80.s222.ts32.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