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lu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比較閒 把以前一些翻譯貼上來 〝London Loves Blur〞 這是3月5號『NME』blur的訪問標題。〝London Loves Blur〞。的確是如此沒錯。那如果這樣說的話呢。 〝Blur Loves London〞 從前有The Kinks的「Waterloo Sunset」、The Small Faces的「Itchycoo Park」、The Jam的「In the City」和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等從各個角度和見解來描 述倫敦的歌。要說是當地之歌也可以,像「在歌裡聽見倫敦的歷史」的唱片一直 都有,不管哪個時代都必定有人會吟唱著倫敦的生活。時而充滿愛戀,時而憤懣 不平。而我不得不認為blur成功的扮演了這個角色。 去年11月,在採訪第二次來日本的blur時,我對Damon和Alex說的這些話留 下深刻的印象。〝我們的出身嗎,出生在英國,生活在倫敦這個城市〞。還有〝再 一次去看待這個出身,想要肯定的去思考其中的含義。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喜 歡英國和倫敦〞。我那時非常羨慕對自己國家的好壞面都能夠去愛的他們。訪問 時窗外鉛色的天空降下了濛濛細雨。一邊看著窗外一邊叨唸著〝真討厭的天氣 耶!簡直就跟倫敦一樣〞的Damon,看來相當的耀眼。 Blur對祖國意識的形成在去年來日前發表的第二張專輯「Modern Life Is Rubbish」。不,精確地說起來,應該是在92年發行的單曲「Pop Scene」之後。 首張專輯「Leisure」(90年)裡包含的只是單純的詞句和流行的旋律,及非利他的 情歌,而在短短兩年之後,這個觀點在自己國家和城市的影響之下轉變了。也因 而出現了許多覆蓋著諷刺和嘆息的消極詞句。雖然語言是消沉的,但存在於內面 的是對英國極深的愛情。例如在「Pop Scene」輸入盤上市的時候,被指出許多 與Julian Cooper相近的類似性,但實際上基底是完全相反的。雖然Damon自己 說「受Julian的影響很大」,blur的音樂也在這幾年間急速地近於Julian。細說起 來的話,在上一張用了類似Julian的Kate St. John(原Dream Academy),「Pop Scene」則是用了Julian第一第二張專輯的製作人Steve Lovell。事實上也有標題 類似「Pressure of Julian」的曲子。但和Julian對基督教思想及英國的極度嫌惡鮮 明對照的是blur對英國雖感嘆著但仍無法捨棄的心情。去年碰面的時候,Damon 是這樣講的。 「首張專輯的確是成功的,但巡迴對精神上來說壓力真的很大。而且快被歌迷的 熱情壓死了。想著不改變些什麼不行的時候,就會很想再看一次英國和倫敦這個 城市。終究英國還是我們出身的地方阿」。在這種狀況下發表的專輯「Modern Life Is Rubbish」強勁的衝擊著我的心。遭遇了重大挫折及停滯期之後的他們,在去 年專輯發行後的live表現依然非常棒。而支持他們度過這段的是〝英國〞,在他 們歌裡的倫敦呈現的是真實及愛情。就像Kinks和Jam曾經唱過的那樣。 我每次在聽這張距離上一張不到一年的第三張專輯時,總是能強烈感受到他們對 倫敦如此的依戀。 而專輯名稱又暗示著什麼呢。在倫敦一說到公園就是指海德公園,所以〝Parklife〞 也意指著〝倫敦的生活〞吧。這和Kinks的「Muswell Hillbillies」的標題有著異 曲同工之妙。而〝Parklife〞的口白部分則是由電影「Quadropenia」的男主角Phil Daniels擔任。「Quadropenia」這部電影不僅有The Who(說到這個,blur在去年 發行的The Who致敬專輯「Who Covers Who」裡演唱了「Substitute」)提供主題 曲,在倫敦的mods族裡也是相當有名的作品。Phil Daniels在裡面的角色是一個 叫做傑米的送信男孩,而實際上他也是純粹的倫敦小孩。所以那句〝穿著西裝褲, 喝完紅茶出門去〞由他來唱真是再適合不過了。聽著「Clover over Dover」,彷彿 看到「Quadropenia」的最後一慕出現的多佛海峽。看著描寫主角心境的歌詞, 簡直就像看電影一般。其他還有比司開灣、泰晤士河等名勝陸續出現的「This Is a Low」,以倫敦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點綴的「Bank Holiday」等,可以看得出來, 這次的作品特別著重在英國,尤其是對倫敦的眷戀,在歌裡直接表露。 另一方面,對倫敦尖酸刻薄的批評仍不在少數。單曲「Girls & Boys」(『NME』 的Single of Week)就是Damon和女友放假到南歐玩時寫的。不僅直接唱出倫敦 乖僻的男女關係,且將倫敦置換於一種扭曲的狀態。「London Loves」更進一步 地唱出對自身污穢愛不釋手的倫敦,接下來的「Trouble in the Message Centre」 則是怠惰年輕人的生活。「End of a Century」是和歌名同樣的世紀末。「To the End」 (這裡和Damon二重唱的是法國女歌手Laetitia Sadier。好像是Damon藝術學院 的同學),各自唱著對自身命運轉變一無所知之歌,但音樂並不像主題如此沉重, 而是泛著淡黃懷舊的美麗。如此低盪的內容,最終必定將以更為深遂的愛情轉為 積極。 以半途夾雜著指令的「The Debt Collector」及奇妙的小品「Lot 105」告終,構成 和上一張類似,製作人一樣是Stephen Street,曲調也是上一張延長線的專輯。但 對倫敦的觀點比前一張更為深入。包含了批評和讚美,以更深切的愛情來描寫倫 敦。因此,這不僅僅是只看得到美麗風景的倫敦攝影集或畫冊。小巷裡的流浪漢、 虛偽不實的政治家都一一地反映在其上。這裡展露的是倫敦現今真正的姿態。 和倫敦無法分割的blur。他們與英國及倫敦緊緊相繫,倫敦對他們來說是必要 的,他們對倫敦也是。 〝London Loves Blur〞 原著by:岡村 詩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