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lu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想要持續到紀元兩千年為止。90年代一切領域都注意著blur,不久就能了解 這個意思了。那時候我們(blur)將不再處於曖昧地帶……是阿,到時候應該一切 都會明確了」 blur的第四張專輯「THE GREAT ESCAPE」正是確定了Damon如此預言的作品。 是blur另一張「絕對最高傑作」作品。如果說他們的第一次全盛期是建構在喀 藥過度的幻覺及嬉戲在鄉野間氣氛的高度攻擊性專輯「Park Life」的話,那這張 「THE GREAT ESCAPE」就是在歷史上刻下〝blur第二全盛期始幕〞的專輯。 富音樂性的第三張專輯「Park Life」顯著地引續了〝Brit-pop王道之香〞──當 然它並不單薄,從60年代搖滾、80年代new wave、50年代風的大樂隊型式、 到戰前的dance hall music,以各式各樣的英國式詞彙構成blur特有的〝變形〞。 Madness、Beatles、David Bowie、XTC─這些全都是由所謂〝英國的〞文脈遁出, 朝向Universal Pop領域突入的人。 「THE GREAT ESCAPE」展現了這樣一個原型,與忍耐的逃避無關,而是位於 一個海天融合之處─擁有全速潛逃往這個永恆持續場所般跳躍力的專輯。 但在探討這張的內容之前,我想先回顧一下blur的歷史。來畫蛇添足的講一下4 人的名字。 ● Damon Albarn(Vo/Key/Sytn) ● Graham Coxon(G/Ba.Vo) ● Alex James(B) ● Dave Rowntree(Ds) 樂團的組成是89年的事。Alex和Graham碰面以後決定組成樂團。然後拐了從 小認識的Damon加入,再添一個未老先衰的傢伙就成了blur的前身Seymour。 在不到10次的gig之後,Seymour獲得了現在的公司Food Record的契約。於是 blur誕生了。 如果把indie/dance 、shoegazing加上來自美國的Grunge guitar等「當時風行的 音樂類型」優點全都集於一身,這種音樂型式將會造成多麼破壞性的演出!─雖 說blur發行首張專輯時把這些〝無懈可擊的武器〞都用上了,但仍迅速成為樂 界的寵兒。「如果Stone Roses可以和Beatles比,Happy Monday可以和Rolling Stone比,那blur就可以和The Who相提並論」─這樣的讚辭確立了他們的地位。 90年10月發行的首支單曲〝she is so high〞在國際榜得到48名。91年5月的第 二支單曲〝There's no other way〞出乎意料的進入十大(第8名)!blur一躍成為流 行界的代表。雖說6月的第三支單曲〝bang〞最高只到24名,但由Stephen Street 擔任製作人,在91年8月發行的首張專輯「leisure」得到了第7名(不過有些評 論家說像難吃的要死的味噌─)。 但這個對新樂團來說的〝最佳顛峰期〞卻很快的在92年消失無蹤。一個原因是 當時Suede的出現(當時Damon新戀人Justin的前男友就是Suede主唱Breet Anderson,因此兩個人的樂團結下很深的樑子)。而他們第一次來日公演也獲得 了「糟透了」的評語。 「blur黑暗的92年」原因之一在於91年Nirvana發行的專輯「NEVERMIND」 帶起了世界性的Grunge風潮。92年3月發行的第四支單曲〝pop scene〞被稱為 「由Sex Pistols演奏的Teardrop Explodes」,是屈指可數的British Noisy Plus Rock Tune,儘管是他們的自信之作,但仍只得到32名。明顯的嚐到了商業上的退敗。 理由只是「過於英式化」。那一年5月在美國的44場公演巡迴雖舉行了,但結果 似乎不盡人意。那時候美國人對英國音樂的記憶還殘留在EMF和Jesus Jones那 種〝極消極的British Invention〞,那時全美又都陷入Smells Like Teen Spirit的熱 潮裡,而blur給他們的印象正是時代徹底遲緩的產物。 再加上巡迴回來以後,因為經紀人的疏忽使得樂團陷入身無分文的狀態,後來請 XTC的Andy Partridge來當製作人,卻讓本來應該在秋天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在創 作等方面都陷入一團混亂。那是他們最糟的時候。 但這種惡夢般的日子總算過去了,93年5月,發行了第二張專輯「Modern Life Is Rubbish」。 「對我們來說,採取各式的防禦手段當然是必要的──第二次去美國巡迴回來以 後,放眼望去盡是Grunge,建立我們這邊的大軍而且穩固他們絕對是必要的。 而這個大軍阿,說起來就是〝懷舊的英國〞吧。如果把Kinks、The Who都拉來 的話,那我們的小世界建設就算成功了」 Kinks、Teardrop Explodes、Jam、Madness、David Bowie、Pink Floyd─將這些極 富魅力的〝過去碎片(Rubbish)〞收集而作成的第二張專輯「Modern Life Is Rubbish」─而從這張專輯到第三張專輯「Parklife」之間的過程正是blur起死回 生的反擊。在「Modern Life Is Rubbish」裡展現了Damon的才華,在各首曲子中 配置了不同的性格,以〝三分鐘的鬧劇〞來創作是他寫歌的方法。這是由Kinks 的Ray Davies所發明,The Who的Pete Townshend加以發展而造成知性的British Pop復活。於是,94年音樂界經典的〝brit pop〞就此誕生。而這張專輯的存在 替之後英國的音樂界帶來明確的主張,也帶著對美國文化侵略的對應色彩。 從商業性角度來看,「Modern Life Is Rubbish」在榜上最高只到15名,但正如他 們在先行單曲〝For Tomorrow〞裡唱的,blur是〝尚未衰弱,堅定地掌握著明天〞 的。 趁勢而行的blur雖說是「手牽著手,走向Parklife吧!」,但卻充分發揮了暴力 式的Hyper&Aggressive,作為專輯的先趨,94年3月發行的單曲〝Girls&Boys〞 ─讓人想起以假日狂躁氣氛為引爆劑的David Bowie式New Wave of Disco Pop。 而這張以保險套包裝設計為封面的單曲最高在國際榜上得到第5名,以此為跳板 趁勝追擊的第三張專輯「Parklife」也在此時發行了。 「這的確是張屬於黑夜世界的專輯。如果說『Modern Life Is Rubbish』是白天的 話,這次把各種陰暗怪異,不可告人之處都顯現出來了」 因此,結束之處正在那被海洛因渲染的90年代─對應只會被動地描寫如此時代 的Grunge消極蠕變後遺症,〝英式幽默〞再度捲土重來。「快樂的做吧!」。在這 種氣氛下,「Parklife」在國際榜上完全稱霸,取得了NO.1的寶座。 The Kids Are Allright!!他們之前什麼障礙都沒有了。也因如此,在下城的pub 從早喝到晚,週末踢足球,吸古柯鹼,放蕩的享樂─就因為這樣肆無忌憚的放縱 生活方式使他們和Oasis共稱為〝New Lad〞。95年的Brit Award,blur得到了最 佳團體、最佳單曲、最佳專輯、最佳音樂錄影帶等四項大獎。blur君臨天下般地 為那些在這10年間只有持續保守政權及增加的倦怠無趣的〝即將滅亡的遲暮大 英帝國Girls&Boys〞於94年帶來了全新的形式。那些人看起來就像Damon 喜 歡的愛迪達的滯銷品─。而這些成績在6月17日那場3萬人的演唱會盛大的展 現了。 但對本人來說的話,對這些騷亂好像不會有多好的感覺。當時的情況在今年6 月底的NME設計的blur特輯裡Damon本人寫下了類似這樣的東西。 「pop的人總有些地方異於常人,他們腦袋總是怪怪的,而且越受歡迎就會越 怪。pop始於臥房,終於超市。去年之前我有點抑鬱,但我並不是那種會有自我 毀滅念頭的人。這樣的想法和我的距離就像日本和我的距離那麼遠。但是在 〝Girls&Boys〞發行後,我卻青天霹靂的發現自己得了憂鬱症。我不知道在我的 頭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我對自己如此脆弱的事實氣到無法忍受。這種事情應該會 先發生在像我這樣的人身上吧。 我去看過醫生,醫生問我說不要給我藥怎樣。我的回答是『一點古柯鹼,大麻, 大量的酒,這樣對誰都有用』。那個覺得我是白痴的醫生幫我量了血壓,看看我 的眼睛,他說我的神經被古柯鹼弄壞了。 他給了我抗憂鬱劑。我吃了好幾天的藥,可是我開始覺得世界好像是從收音機裡 面產生出來的一樣。在這種狀況下,工作堆積如山,心情更差了,困擾著我的病 又多了失眠一種。參加了『Top of The Pops』,也演了『To The End』,但在那時 卻想著『已經受不了了。拜託誰讓我死了吧』 再來的重點就是,結果我沒用海洛因或其他的藥,也沒陷於搖滾中。在那之前用 的一點古柯鹼也停了(對我這樣的身體來說,古柯鹼的危害是很大的)。咖啡也沒 喝了,一個禮拜去兩次運動場。不過還有在喝酒,大麻多少也有吸一點,現在需 要的是學習如何當個正常的pop的人(雖說如此,因為時差已經5小時沒睡了)。 我去〝這邊〞多半是想要改變一下生活的形式(因為家族習慣)。但是我並不是因 為想參加什麼悲慘大會才說這些的」 而在這種狀況下的Damon做出的新作「THE GREAT ESCAPE」和以往的作品依 然是不分上下。在先行單曲〝Country House〞裡正是唱著當時Damon狀況阿─ 這就是得了神經病的Pop Star可笑奇怪的故事喔。 「要做出一張超越『Parklife』所帶來的成功壓力的專輯是非常難的事。但在這 個過程裡,我們完成了〝pop的人〞的進化」 「所以這一張(和上一張『Parklife』比起來)可以說是個人色彩更為強烈的作品。 一樣是描寫著人們的逃避現實,但這次不是以旅行來逃避,而是在自己的住所裡 進行。深入這張專輯的話,就可以看到被掩埋起來的瘋狂。對登場人物越發深刻 的支解並不在什麼特殊的地方,而是在辦公大樓、飛機、百貨公司等實際存在你 面前的地方。嗯,這種封閉恐懼感確實是存在專輯的某一面當中」 這種說法下,這張「THE GREAT ESCAPE」呈現出帶點神經質的Pop Star所做 出病態疲憊的時代─90年代的聲軌就此完成。在『Parklife』裡狂歡的各種特質 浮現出慵懶倦怠的表情,是有點累了呢。 「要說的話,大概是收假憂鬱症吧,這張專輯」 接續著前面提到的單曲,Damon Albarn在這張作品裡點綴的三分鐘鬧劇陣容如 下─。對淡而無味的夫婦生活未來裝聾作啞,關於住在郊外夫妻的喜劇之歌 〝Stereotypes〞。對生活在大都市裡「無數的匿名者」的速寫〝Best Days〞。就算 去了誰都能玩得很高興的pub仍無趣到讓人無法忍受的男人〝Charmless Man〞。 漸漸損毀的夫妻關係的〝Fade Away〞。以無機質的tone唱著〝Top Man〞,營造 出和將個性磨損的幻想有著同質性的特質。「所謂未來的火炬之歌不正是壯大的 有線BGM和KTV嗎」,從這樣的想法出發,接近未來的科幻之歌〝The Universal〞。財金界重要人物的腐敗日常〝Mr. Robinson's Quango〞。〝He Thought of Cars〞,逃出了這裡卻無處可去的男人的哀歌。以中獎作為人生唯一希望的〝It Could Be You 〞。就算工黨黨主席參加〝Ernold Same〞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的生活。 這裡的「今日復明日」並不哀傷。以梅毒患者的內衣為代表,唾棄著成為傳統市 場體制誘餌的同伴,〝Globe Alone〞。由Damon Albarn重組而成的〝Dan Abnormal〞 裡,Damon秘密地吐露出Pop Star這種職業的頑強。週末夜和戀人都已經與自 己無關的放肆吶喊〝Entertain Me〞。獻給只靠對公司的歸屬意識而支撐住的虛弱 工作狂,〝Yuko and Hiro〞─。 雖說每首都是「大逃亡」裡的曲子,但內容卻是「走投無路的人們」!儘管如此, 不管那首曲子都是鳴響著自內心流洩出的曲調。在這張專輯裡Damon向我們顯 現的是遠離對戲劇性的明日無根據地夢想的搖滾,徹底成為〝在所謂今日的舞台 上演出哀傷可笑鬧劇的演員〞─除了這種姿態外空無一物。因此,在這種景況下 展現出來的─blur的第四張專輯「THE GREAT ESCAPE」聯繫的是〝悲慘之至 的今日〞,而就算自此脫逃,身上仍緊繫著〝對光輝的明日不抱幻想〞的我們, 將這種哀戚詭異的主題集中所做出的歌。 茫然的眺望著世界,自嘲的笑著的『leisure』。就算必定死亡也要懷抱著明天的 『Modern Life Is Rubbish』。手牽著手,走向Parklife吧!如此亢奮的宣告著的 『Parklife』。然後是『The Great Escape 』─一隻腳踏在虛無主義的棺材中,但 仍自心中湧出的最新Universal Pop,搖滾的眩惑夢想不再被信任的90年代虛無 主義正當發展型式。 有那種已經冷漠的認定流行樂的未來就是『KTV』和『有線BGM』的樂團嗎? 但這種把樂手的自我脫離一切的『時代傳統民謠』絕對不是〝最終的Pop〞!在 這樣徹底貫穿的冷冽認識下,blur理所當然的成為〝完美無缺的Pop Band〞。 上次去倫敦採訪他們時,在採訪的空檔,看到Damon一臉恍惚地坐在錄音室旁 的運河船緣。大概一直連續的採訪讓他很累了吧。我從這邊向他輕輕的揮手,他 露出「做好拉」的笑容,舉起右手輕輕的揮回來。這種樣子的確是Damon,這 樣想著讓我多少安心了一點。「pop的人總有些地方異於常人,他們腦袋總是怪 怪的,而且越受歡迎就會越怪。pop始於臥房,終於超市」─。I hate myself I won't to die,這不是冷笑話,我們始於臥房,終於超市,強烈的想要生存於這樣的Pop Life。 在這樣的世紀末裡,你該如何自處?你的大逃亡狀況如何?哈哈,大概沒有那麼 容易吧。但我還是會為你的幸運祈禱的─『The Great Escape 』正在你背後推擠 著。毫不留情。但我們每個人到頭來都只能在舞台上喧鬧地作為喜劇演員而活。 而Damon Albarn比誰都明白這點。 原著by:田中 宗一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