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修心八偈頌 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願成就彼究竟利 恒常心懷珍愛惜 隨處與誰為伴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恒常尊他為最上 一舉一動觀自心 正當煩惱初萌生 危害自與他人時 願疾呵斥令消除 稟性邪惡之有情 恒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願珍惜此難得寶 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駡謗我等 粗惡之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奉獻他 吾昔曾饒益某人 並且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 願視為勝善知識 總之直接與間接 願獻利樂於諸母 如母有情諸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 願此一切我所行 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 無執離縛而解脫 《修心八頌》是西藏噶當派善知識:朗日塘巴(105X-1123) 所作。朗日塘巴本名多傑 僧格,是阿底峽的再傳弟子博多哇‧仁青賽(1031-1105)的二大高足之一。博多哇重視經 論的講習,所以他所傳出的學派一般稱為“教典派”。朗日塘巴繼承師志,一生講經說法 ,以“慈氏五論”教育僧眾,跟隨在他左右的門徒有兩千多人,可見其影響力之巨。依照 傳統的譯規,每句七字的藏文偈體,譯漢文時應成每句五字,如下文,請參閱。 一切有情眾 更勝如意寶 我願成彼利 常懷珍愛惜 隨處伴誰時 視己較人卑 深心思利他 尊他為最上 動靜觀自心 煩惱初萌生 危害自他時 願疾斥令除 性惡之有情 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寶 難得願珍惜 他人以妒心 非理謗辱我 惡言我取受 勝利願獻他 吾昔益某人 並曾寄厚望 彼雖妄加害 視如善知識 願直與間接 獻利樂於母 如母諸苦患 暗中自取受 願所行不受 八法念垢染 知法如幻智 無執而解脫 修心八頌講授 色拉寺:賽康仁波切講授 先解釋一下我進來後要先禮拜、念心經、供曼達,之後又念皈依發心偈的原因。我一 進來對法座禮拜,當下是觀想自己的傳承上師一個一個排列上去,一一坐在法座上。當我 坐上法座時就觀想上師們融入自己的身中。 我在禮拜時所觀想的上師跟今天要講法的傳承上師有關。我坐上法座之後,大家禮敬 時面對著我,就如同面對傳承上師,尤其是跟今天大家要聽的法有關的上師很虔誠的做三 次頂禮。 接著念心經,最主要的是要消除我們求法上的障礙。在法道上最主要的障礙是無明, 我們用空性來消除無明與愚癡。下來是集聚資糧的部分,像今天大家聽我講法,要有聞法 前的供養,所以我們做曼達的供養。因為今天要聽的《修心八頌》是朗日塘巴大師所作的 ,當我們做曼達供養時,就該好像是供養朗日塘巴一樣,用我們身口意所能夠受用的一切 來供養朗日塘巴,用這種心來供曼達。 朗日塘巴大師所作的《修心八頌》是大乘教法中一個很精要的修心教授。既然是大乘 法,在聽聞之前,要生起皈依與發心,因為無論再高的法,求法的人若沒有菩提心,就不 能成為清淨的大乘法。學小乘的法至少也要有皈依的基礎,何況今天是聽大乘的教法,菩 提心是絕對需要的。 我們剛念了皈依發心文,裡面有兩句是“以我所修諸功德,為利有情願成佛”,是說 我們所做功德的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要趕快成佛。要成佛或者要圓滿菩提一定要有因, 眾多因當中最主要的就是菩提心。如龍樹菩薩講的:“欲求無上菩提,一定要有它的根本 ——菩提心。” 如果一開始就有菩提心的修持,我們就會有大乘菩提心,就能快速成就無上菩提。若 一開始是懷著下士、中士的目標去修持,得到的一定不是無上菩提。而且一開始是抱著小 乘的心態,也就是聲聞乘者或是緣覺乘者的心態去修學的話,最後所證的也是聲聞與緣覺 的果,然後再回小向大進入大乘的話,等於是繞了一大圈,空空地耗掉了一劫又一劫的時 間,讓自己在證得無上菩提這條路上繞遠路。 彌勒菩薩曾講過:“與其在聲聞小乘的涅槃寂靜裡,我寧可待在地獄之中。”為什麼 呢?如果說在地獄受苦,我的惡業也在清淨,至少當下不會妨礙我證得無上菩提。如果自 己不是上求菩提的心態,而是強烈的追求一己安樂,那麼,執愛自己的習氣一定會非常強 ,我們心中有那麼強的愛我執,愛他執一定是更難生起。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想要生起菩 提心,把愛自己轉為愛別人的心要用更多劫的時間。讓自己在上求菩提的路上增加無量劫 的時間去學習,這是延誤自己上求菩提的路程。 我們都處在初業有情的階段,既不屬於小乘也不屬於中乘或大乘,我們這三乘的種性 都還不成熟。我們應該儘量一開始就生起大乘心,讓大乘種性在我們心中成熟。那麼,怎 樣在我們心中種下大乘習氣呢?修學菩提心。生起菩提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他相換, 另一種是七重因果。今天要學的《修心八頌》就是屬於前一種方式。這種自他相換而生起 菩提心的方式,是屬於能夠深入思考的利根菩薩的修行方式。自他相換法是很深的教授,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講到:“像這種修行方式,是以秘密的形式修持的,因這種心態 人家知道是不易相信且無法接受,所以修自他相換是秘密的修持。”由此,我們瞭解到自 他相換是多麼深廣的一種教授。 《修心八頌》的教授是當我們簡要學過自他相換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逆境如何修心 的一個教授。 何謂菩提心?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中講:“已真正發菩提心的菩薩,心中只求 利益一切眾生,不為自己。為了利益遍虛空的一切如母有情,要迅速成佛以利益一切眾生 。“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很堅定,且當下立了很深重的誓言,成佛是為了利益有情。” 這樣的誓願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生起需要什麼條件呢?為利有情願成佛,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離苦。讓眾生離 苦的責任由我來擔當,這樣的心叫做增上意樂。在眾生離苦的增上意樂之前,一定要有不 忍眾生受苦的心,一心一意要讓眾生離苦,眾生不離苦是我所無法忍受的,這種不忍眾生 苦的心態名之為大悲心。 不忍眾生苦,願眾生離苦之心的生起,一定有其條件。我們見到眾生在地獄、餓鬼道 中受苦,即使人間也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求不得等痛苦,我們不忍心眾生受這種苦,一 定有前面的心態,才能帶領我們到達這種心態,這種心態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愛惜、憐憫眾 生的心。 在生活中對待親友、對待非親非怨中庸者或面對怨敵,我們的心態一定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一場地震,無論是我們的親友、中庸者與怨敵都同時陷入困境中,當見到怨敵受傷 時,我們會很開心,希望他徹徹底底的不要得救;當面對非親非怨時,我們的心態是不在 乎,不悲傷也不歡喜;當面對親友陷在困境中,我們一定是非常著急與難過,他們受的傷 越大,我們就越心疼。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一定體會得到。 當我們見到受苦的有情,我們於心不忍,生起憐憫與愛惜的心,這就叫做慈心。無論 是透過七重因果或自他相換的方式來生起菩提心,這兩種教授都遵循先生起慈心,再生起 悲心,到增上意樂,到菩提心的次第,這一點這兩種教授是相同的。 我們在學自他相換之前,先要瞭解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知母後去感念他們的恩 德,再生起一念報恩的心。從知母、念恩、報恩這樣的次第去思維,這種次第是屬於鈍根 有情的修持,對這些有情來說,這樣的思維次第是比較有益的。當然也可以綜合利根的修 學方式,就是說在知母、念恩、報恩之後,我們接著以自他相換來修習菩提心,這樣會比 較快,也對我們比較有幫助。 七重因果的修學方式,就是在知母、念恩、報恩之後,再加上慈心、悲心、增上意樂 、菩提心,構成了七重因果。如果我們一開始不是修知母、念恩、報恩,而是修自他相換 ,再加上慈心、悲心、增上意樂、菩提心最後四個次第,就屬於自他相換生起菩提心的教 法。現在要修的是依照知母、念恩、報恩的方式生起菩提心,首先我們要去觀修一切有情 都是我們的母親,在這之前要先修舍心,就是非親非怨的中庸心態。在修舍時,對一切有 情都是非親非怨的中庸心態要怎麼修呢?要思維任何的親友與怨敵,從過去無量世以來都 曾經是自己的怨敵,曾經讓自己徹底地失望過;但是,他們也都曾經為我犧牲過自己的生 命。無論是親友也好,怨敵也好,都曾經如此對待過我。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把一切有 情觀想成非親非怨的中庸狀態。 把一切有情觀想成沒有特別關係,去思維一切有情都傷害過我的性命,也都為了我犧 牲過生命。我們用一分鐘的時間去思維,我跟一切有情的關係都是中庸的,一切有情對我 們而言都是非親非怨,所以,我不需要特別去親近他,也不需要特別去疏遠他。 接下來要思維,在這種跟我們沒有特殊的親近與怨敵關係的中庸有情上面,我們要加 上我們的親友、父母去觀想。我們常講“無始以來”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我們的心是從 無始到現在,而不是指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是這一生才有的,但是,心是從何時開始 是無法計算的。世間還沒有生起我們的心就已經有了,世間在未成之前毀滅過,毀滅過又 生成,往前一直推,我們的心是找不到起點的。我們是這樣,所有的父母、親友也是這樣 ,從無始以來那麼長久的時間裡,我們現在的父母、親友都曾經利益過我,也都曾經傷害 過我,所以不必特別去親近也不需要特別去疏遠。我們也用一分鐘來觀想。 我們對中庸的有情與父母親,去觀想不需要特別的親近也不需要特別疏遠,在這樣的 基礎上,我們再加上讓我們一想到就很氣的怨敵,把那樣的對象加上去觀想,他們也曾傷 害過我、也曾利益過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也不需要特別去親近他 ,也不需要特別去疏遠他。我們也用一分鐘來觀修。 我們對待一切有情就是用這樣的舍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當我們無論遇到親友或怨 敵時,我們內心的狀態是處於不特別的去親近也不特別疏遠的基礎心態。在這種基礎心態 上,我們當然要繼續提升我們的心靈,所以,要修對他們都有一種親愛的心態,對待任何 有情都要去愛他們。 我們修這種能去親愛一切有情的心態,首先要思維誰對我們的恩德最重,當然一開始 都會想到自己的母親、父親或任何一個對自己恩德最重的人。一開始的思維,經典中是說 知母,母親對我們的恩德是最重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改成知父或是知友,或許這一生對我 們恩德最重的是某一個親友,這樣來做交換應該也是可以的。 經典中說母親對我們的恩德最重,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一世的色身是父母所給的, 尤其是母親,當我們生下來之後,母親非常盡心、無微不至地保護我們。在我們幼小時期 ,有好吃的東西、好穿的衣服,她總是設法要給我們;為了保護我們,她無微不至的小心 呵護,甚至可以犧牲生命,一直到我們七、八歲,就開始讓我們讀書識字,縱然不是其親 自教育,她也會設法讓我們得到教育,母親對我們是這樣的恩德深重。 在現代醫學上,有些人有心臟或腎臟的問題,接近死亡的邊緣,如果突然有人願意把 心臟或腎臟捐出來給你,讓你做移植,他犧牲自己而救了我的命,這樣的恩德有大呢?想 想自己的母親,我們從頭到腳都是母親給的;她不只給我們身體,還要特意保護、養育我 們。所以,母親的恩德是無法計算的。不要說人間的父母,我們看看畜生道的有情,那些 身為母親的動物,它為了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不顧己命,只要它的孩子碰到危險,它馬上 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由此我們可以瞭解母親對我們的 恩德有多大。這樣思維,我們就能在心中生起感念母親恩德的心。 我們接著要觀修知母。一切眾生在生生世世裡曾經無數次當過我的母親,曾經無數次 為了我毫不吝惜地挺身而出,為了我無數次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剛剛思維的基礎上,特 別去思維自己的母親對我有這種恩德,而去感念這種恩德。用一分鐘來思維。 剛剛思維自己的母親對我們有無量恩德,在這之上,把所有親友都觀想進來,所有讓 我們喜悅的物件都觀想進來,他們與母親一樣,從無始劫以來都曾捨命保護過我,他們的 恩德同樣也是無量的,如此來觀想,也是用一分鐘來觀想。 在剛剛的基礎上,我們再加上怨敵來觀修,去想那些專門與我作對、專門傷害我們的 人。我們的心從無始到現在,在無量劫的生生世世裡,這些怨敵也曾經當過我的母親,而 且不止一次。在他們當我的母親時,也是盡心照顧我;為了保護我也是不惜自己的生命。 我們看看外面的動物,它們把孩子生下來,為了替小孩尋找食物,也都可以犧牲生命。所 以,一切有情就如同邁入老年的母親一樣,對我們的恩德,都是如此深重。所有的有情在 我們無量世以來都當過我們的母親,就如同在西藏人的口中會說“所有有情都如同我年老 的母親一樣”。 透過這樣的觀修思維,在我們心中就能夠生起一切有情就如同我們母親一樣。在生活 中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見到任何有情,我們心裡馬上要生起如同看到自己的母親一樣。我 們就是要這樣去修學。 當我們理解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之後,接著要進入感念恩德的階段,也就是念恩 這部分。思維一切有情做我的母親時候,在我還未出生而仍在胎中,她們是如此小心謹慎 地保護我;一旦出生後,看到我就如此高興,看我的眼神是多麼的慈愛,在世界上再也找 不到另一雙眼神會如此看我。她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吃的、穿的,總是想辦法要給 我最好的,為了我們的種種,她可以犧牲生命,可以承擔種種身心的苦。向別人借錢來養 育我也好,為了我而負債累累也好,她都可以忍受,她都願意。我們用一分鐘時間,這樣 思維一切有情對我們的恩德。 既然都知道一切有情對我們有這麼深的恩德,我們就要去報答這樣的恩德。這些恩德 要在何時報答呢?當然就是在當下。我們在這一生已經遇到了大乘教法,這正是我們能夠 報恩的最圓滿的條件與機會,當我們瞭解到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時,當下又遇到了大 乘教法,這就是我們能報恩最好的時機。我們應該要高高興興地想要報恩,對一切眾生都 生起悅意慈,看待一切眾生都那麼樣令人喜悅可愛,我們用這樣的心態來思維自己應該要 向對方報恩。 當我們思維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當下就要把身邊的親友與我們作對的人當作思 維的物件,而不是這些都不觀修,以為這些有情都在南瞻部洲以外的地方,或是在虛空之 中,我們就是要從身邊的人很實際的去觀修,接著要加上自他相換的觀修。 有關自他相換的思維,我們首先要觀想愛我執有什麼過失,愛他執有什麼功德;如果 我們去做自他相換會有什麼功德,若不做自他相換會有什麼過失。也要理解愛惜他人的心 是可以提升、加強的,同樣也要理解修學方式是什麼,要理解自他相換是怎麼一回事,我 們以下就來說明這些問題。 愛我執與愛他執在我們心中生起時是怎樣的狀態?愛我執在心中生起的原因又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會那麼愛惜自己,就在於自己是想要安樂而不要痛苦,因為這樣的原因, 我們當然要去愛惜別人。為什麼呢?因為別人也同樣想要安樂而不想要痛苦,跟我們毫無 差別。所有有情包括自己都想要安樂而不想要痛苦,我們就先來做自他平等的觀修,也是 用一分鐘來思維。 我們既然已經瞭解一切眾生都想要安樂而不想痛苦,與我想要安樂而不想要苦是一模 一樣的,所以,要愛惜自己就要愛惜他人。我們要思維一下它的原因,到底可不可以這樣 去做呢?既然瞭解一切有情跟我們一樣不要痛苦只要快樂,需求既然一樣,從數量上算算 看,自己是一個人,他人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多,算一算自己一人的利益與無量有情的 利益,哪一個比較重要呢?我們隨便從理論上來談,馬上就可以理解到:無量有情的利益 比我一個人重要得多。 我們自己既然想要安樂而不想痛苦,我們希望得到利益而不想痛苦,我們就更該去愛 惜別人,因為己利從利他而來。當我們一心為了個人而不管他人苦樂,不要說他人想要遠 離痛苦得到安樂我們無法達成,光是我們自己想要離苦得樂的部分都無法達到。為什麼? 總歸一句,己利是從利他而來。今天我們已經理解到自己是一個,有情是無量無邊的,當 然要先去愛惜他人。如果今天自己是一個,他人也是一個的話,雖然數量都是一,但是還 是要先去利益他人。為什麼?因為己利是從利他而來,我們就是要把愛惜自己的心轉成愛 惜他人的心。透過剛剛的方式,我們也用一分鐘來思維。 我們既然瞭解以上的內容,愛我執到底對我們做了什麼事?由於對自己的執著,使自 己造了惡業,也使自己下了惡道;而且不只是下惡道,也要承受惡道的痛苦。結果都是由 於只顧自己而不在乎別人的心態所造成的,也就是愛我執的過失。現在種種的苦,乃至惡 道的苦,其根本原因都來自愛我執。 愛我執是只為自己而不管他人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自己永遠都是比他人重要,自 己的身體比別人的身體重要,自己的命比別人的命重要,乃至於一天中所需的飲食也比別 的眾生的生命重要。我們為了自己一餐,就可以犧牲其他有情的生命;很多有情為了我們 的一餐而失去生命,我們卻毫不在意。同樣地,偷盜這種罪業,我們為了個人的利益與欲 望,就去竊取別人的財物,而不管別人陷入什麼樣的處境。邪淫也是如此,我們為了自己 的欲望,毫不在乎地輕易去傷害別人家庭或他們的子女。妄語是透過說謊來騙取人家的金 錢與時間,惡口也是如此,我們也是為了一己的利益,為了當下心中的欲望,去使別人生 起瞋恨心。我們對別人講的不堪的言語,使對方生起強烈瞋心,等於是把對方推向地獄。 我們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使別人不合,離間別人,兩舌的業就造下了。同樣,我們不管 他人死活,為了個人一己欲望的達成,千方萬計去騙別人。以上這些都來自於愛我執所造 作的種種惡業,十惡業都是從愛我執而來的,這些惡業促使我們墮到三惡道裡,生為惡道 有情,也要承受惡道的苦。 種種的惡業其因都是愛我執。在《入行論》中,寂天菩薩曾講過,過去我不知道什麼 是愛我執、什麼是愛他執,但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也就罷了。今天我已經知道了愛我執 是怎麼一回事,我就要好好地修持,好好遮止愛我執,要變成一個虛心的人,要好好學習 ,要好好降伏破除愛我執。 我們已經談過自他相換修學的好處及不學的過失,如果我們願意去觀修的話,可以使 我們今生安樂,來世也不會受苦;如果不去修的話,由於愛我執對自己過於愛惜、過於貪 執,不只會帶來來世的種種苦,也會讓我們下三惡道去領受痛苦,而且還會造成我們此生 的不安樂。 愛我執的過失,在眼前就可以感受到。心中若有愛我執,就算生在善趣,他也會有種 種苦;生在惡道中的苦就更不用說了。一切苦的根源都來自愛我執。阿羅漢果是聲聞乘的 最高果位,阿羅漢被所知障障礙,使其不能成佛,而所知障的因就在於愛我執。阿羅漢因 一己安樂的愛我執而無法清淨所知障,因此無法成佛,相對來講,這也是阿羅漢的一種苦 。所以,在這一生可以感受到的種種苦,乃至於來世雖已證得阿羅漢果,解脫了輪回,也 因為愛我執的緣故而有無法成佛的苦。世出世間所有的過失都來自於愛我執,我們對愛我 執要很清楚。我們用一分鐘來做觀修。 相反地,我們來思維愛他執的心。家庭當中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種愛他執,它能引生 和氣與溫馨,使家人彼此互相協助與關愛。家庭與家庭之間、社會中的種種關係,還有國 與國之間的和樂,都來自於愛他執。愛他執不只讓我們今生安樂,也讓我們具足來世投生 善道的因緣。今天大家共聚一堂,在佛法上研修,還有剛剛大家快快樂樂的吃飯,這都是 過去愛他執善行的結果。圓滿自他兩利,證得無上果位,都是來自於愛他執的心。如同口 渴時喝到水能感到清涼,或是呼吸感到很順暢,這麼小的安樂都是由於利他善業的果報。 所以,要去思維愛他執的功德。 透過思維,非常清楚地知道愛我執與愛他執所導致的結果是什麼的話,生活中見到任 何負面、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就可以瞭解到那是愛我執所導致的結果;若我們在自己與他 人身上思維的話,就有助於降伏心中的愛我執。同樣地,見到世間美好事情的時候,就會 想起是愛他執的結果,若好好思維,變成是一種鼓舞的力量,去斷除愛我執而生起愛他執 ,以這樣的方式來修學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要瞭解觀修自他相換的功德與利益,以及沒有去做自他相換的過失與問題。寂天 菩薩在《入行論》裡面所說:“前面已經講那麼多了,到最後何需再多說,佛就是因為愛 他執而達到那樣的境界,我們凡夫是因為愛我執才處到現在的地步。誰好誰不好不就很清 楚嗎?” 《入行論》的第八品主要就是講自他相換,在第六、第七品也有廣泛的提到,我們可 以去注意看看。當然並不是其他品就跟菩提心沒關係,《入行論》從一開始就都在講菩提 心如何生起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去看的。另外要思維透過觀修,自他相換的心生得起來嗎 ?也許我們會說:“我是我,他是他,要如何把愛自己的心換成愛別人呢?這能做得到嗎 ?”若有人這樣想,我們可以回答:“當然是可以交換的。”為什麼呢?愛惜自己的愛我 執是一種很笨的心態。每個人都想要安樂而不想痛苦,這是我們應有的權利。可是,想擁 有這種權利就不可缺少愛他執的心。我愛執專門破壞我們的安樂,製造我們痛苦,是一種 不合道理的心態,它只是我們從以前串習到現在一種習慣的心態而已,真正來講是一點道 理也沒有的。但是,愛他執是一種有道理的心態。沒有道理的心態透過串習都生得起來, 那麼愛他執這個有道理的心態,只要串習必定可以生起。 愛他執是很合乎道理的心態,只要多去思維其特點,就會發現它真的很有道理,愛他 執的力量就能增強。同樣地,我們去認真思考,會發現愛我執實在很沒有道理,無論從何 種角度去思維都會發現它沒有一點道理,這樣愛我執的心力就會減弱。 愛我執是那麼不合乎道理,它只是依串習而生起的心態。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的色身 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成的,它根本就不是我們自己,可是,我們常常認為這是我的身體, 會把身體當成自己,這種串習力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入行論》提到愛我執是不合理而愚笨的心態,所有苦的因都來自愛我執,所有安樂 的因都來自愛他執,但是我們竟然日日夜夜都是愛我的心態,真是夠笨的。如果常常這樣 思維的話,愛他執的心自然就會增強,這是很重要的。透過這樣的思維,自他相換的心自 然會增強,但不是馬上就生起。如同學習電腦的輸入法,一開始學懂了,但不是馬上就能 操作得很純熟,一定是中間有過程的。所以,學習自他相換也不能急求果報,要慢慢來, 在生活中透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生起,自他相換的心不像電腦一樣,按一個鍵就會顯現出來 的。現在科學非常進步,我們常會想:修行上的證量是不是也能如科學的進步一樣馬上看 得到結果呢?畢竟科學與心是不同的兩回事。心從無始以來一直就有,心中種種負面的問 題要消除掉不是那麼容易,不是馬上能夠看到效果。科學帶來了物質文明,我們會期許修 心也能像科學的進步一樣時時看到結果。在修持佛法時,有人會因為沒有他想像那麼快得 到結果而感到失望。譬如有人現在是佛教徒,隔沒多久不學了,跑去別的宗教學一學,又 發現沒有他要的成果,然後又換另一個宗教,到處逛來逛去。 急求果報的心會導致一個學佛的人變成不懂佛法。圓滿菩提果位的真相是“只要輪回 未空,都願意利益遍虛空的如母有情”,但是,某些人心裡會覺得:“圓滿菩提果位好快 樂!什麼都不用做,不用辛苦了。”認為只要證得圓滿菩提就什麼都不用做了,這根本是 錯誤的心態。 我們縱然證得圓滿菩提,但心識是一直延續下去不會中斷的。心識相續下去表示有很 多事要做!不要讓科學進步的現象污染我們的心,使我們總是急求果報,以為只要成佛就 可以一勞永逸了——抱著這種心態的人是不懂佛法的。 我們的心透過串習是可以提升的。有人會說:“一直使用下去,心會不會被我們用壞 ?”其實心的力量是很強的,就好像一個容器,放再多的東西都可以包容,只要多去串習 ,心的力量就會提升。透過愛他執的串習,愛我執的力量一定可以慢慢趨弱,愛他執的心 一定可以慢慢生起。串習是用我們的心識去串修;心識可以透過串習產生變化與提升。 愛他執要怎麼去修學才能真正生起?我們二十四小時都沒有中斷呼吸,透過呼吸可以 修自他相換。我們呼氣時想著把自己的安樂都佈施出去,吸氣時把眾生的苦都吸到我身上 來。如果我們能夠這樣修取捨的話,自他相換的心很容易生起。 透過愛他執的觀修,瞭解愛他執帶給我們什麼恩德,自然會想到其他有情對我們的恩 德,很自然就會尊重、愛惜他們,這就是生起慈心。《入行論》中提到:“輪回中的十二 緣起,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這樣去思維眾生輪回的苦,越瞭解眾生輪回的 苦,‘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心就越能增強。” 這種情況代表大悲心生起了,一見到眾生受苦就不忍,心想如果他們能遠離痛苦有多 好呀!這就是大悲心。透過對眾生受苦的不忍使這個心越來越強之後,“我來承擔解決眾 生痛苦的責任”的心就會生起。越對眾生受苦不忍就越覺得我必須為眾生解決痛苦,這種 願意自己為眾生承擔的心就是增上意樂。 若有了這種心態,我們也會想到目前我沒有這種能力,所以,想要替眾生消除痛苦, 我必須去具備讓眾生離苦的能力,一定要證得無上菩提,這種心生起時就是菩薩,梵語有 大勇士的意思。一旦生起“為眾生離苦我必須證得無上果位”的心,就是菩薩了。 什麼叫圓滿菩提?無論任何時刻都有能力去利益有情,並且不止是用一個身體去利益 ,而是可以有億萬化身去利益有情,如同千江水能映千江月一樣,哪裡有眾生受苦他就有 能力去幫助眾生。只要虛空未盡,一定都能夠且願意去幫助眾生。這樣宏偉的願力,對初 業有情來講,他只能歎氣而沒辦法有這麼強的心力。菩提心確實是一股很強的心力,菩薩 剛生起菩提心時其實也沒有什麼力量去救有情,可是他們卻把每一個有情都當成自己年邁 的母親一般,縱然只是呼吸間那麼短的時間有眾生在受苦,他都會不忍。像這麼強大的菩 提心,我們用一分鐘來觀修。我們不用害怕心會裂掉,心是有能力做得到的。 各位如果依法去思維菩提心,這才是真正希求圓滿菩提的心。如果不瞭解這一點的話 ,我們可能以為圓滿菩提是指“我最棒,我最優秀。”如果是這種心態的話,雖然嘴裡說 我想得圓滿菩提,但是心跟想證得圓滿菩提真正的心是沒有相關的,連邊都摸不到,這是 一種錯誤的心態。如果一個人嘴巴說我想得圓滿菩提,但沒有真正想證圓滿菩提的心的話 ,內心只想要壓伏別人,想要比別人更好,這樣愛我執會變得強烈得不可思議,愛他執則 絲毫不存,這樣的人就像魔鬼一樣恐怖。 菩提心是內心只有愛他執而沒有愛我執的心態,跟剛剛說的那種心態是完全相反的。 菩提心要依大悲心生起,如果有百分之百大悲心的話,就可以生出百分之百追求圓滿菩提 的心;如果大悲心只有百分之五十,追求圓滿菩提的心也就只有百分之五十。彌勒五大論 中的《經莊嚴論》提到:“圓滿菩提的根本在大悲心。”《修心八頌》是讓我們自他相換 ,修持利他心非常好的一種教授。 我們來看《修心八頌》第一個偈頌: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猶勝如意寶;願我就彼究 竟利,恒常心懷珍愛惜。 這個意思跟之前的解釋很相似,主要是菩提心的生起,我們剛剛都有提過,在偈頌的 解釋上就會快一點。 這裡講到有情眾,較之於自己就是他。“他”包括一切有情,愛惜一切有情的心比如 意寶更殊勝。因為無論此世得到任何利益好處,乃至我們的財產再怎麼圓滿,也都只能利 益這一世而已。可是,愛他執的心不只給我們此生安樂,而且能在來世永不間斷地利益我 們,是圓滿利樂的來源,即使是佛果位,也是由愛惜他人的心而來的。所以,要儘量增強 愛他執的能力。 愛他執的心更勝如意寶,同樣把一切有情觀成比如意寶更殊勝,為什麼呢?因為愛惜 一切有情,就可以成就我們的一切利益,而我們向如意寶祈求只會獲得很小的利益,僅限 於此生而已,對待有情卻可以成就一切利益。同樣,愛他執的心跟善待有情一樣,都勝過 如意寶。念頌一次後用一分鐘觀修。 我們所念的第一偈是說“但願我們能生起愛惜眾生的心態”。但是,我們要外出,要 工作,無論跟誰相處時,要如何思維呢? 這就要看第二個偈頌: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生利他,恒常尊 他為最上。 無論何時與人相處要想我是比人卑下的,就是要尊重他人。剛剛的偈頌是屬於心態上 的,現在這個偈頌是屬於生活行為上的。 我們心中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比別人好,這種心很自然就會產生。那些比我們差的人, 在我們眼裡當然是比我們差。跟我們差不多的人,在我們眼裡也會覺得比我差。比我們優 秀的人,我們還是認為他比我差,這是因為愛我執在唆使自己而有這種想法。這種心態要 怎麼轉化呢?要靠偈頌所說的,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想“沒有人比我更差更卑下的了” 。用這樣的想法來轉化自以為比較好的那種心態。 我慢的過失是怎麼樣的?以等流果來講,來世會生在卑下的種族,身體不高也是我慢 的過失,這是造作把別人看得很低的業所導致的結果。無論是容貌或種性都比別人低下, 這是貢高我慢的結果。我們總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那就已經在糟蹋我們的心智了,來世 就會成為很笨的人。我慢是一種會傷害人的心態,是很惡毒的。 無論何時,都要思維自己比一切有情卑下,要尊重有情,不可以傷害有情。真正懂得 修心的人,為了淨除過去世的惡業,寧可下地獄也要利益他人。透過思維,一想到有情馬 上就會謙虛下來,因為我們所有的安樂都來自於有情與利他,我們有什麼好高傲的呢?念 頌一次後用一分鐘觀修。 第三個偈頌: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危害自與他人時,願即呵斥令消除 。在獨處的時候,從身語意上我們都要去觀察心中有沒有煩惱生起。若有煩惱生起,千萬 不要把它放過,要予以痛擊,要當下去對治。煩惱是由於愛我執與我執而產生的,這樣的 煩惱對修自他相換是很大的障礙,我們當下要認知煩惱已經生起了,用正知正念來消除心 中的煩惱,也就是《入行論》中告訴我們要用正知正念來對治煩惱。如同一個罪犯端著滿 滿的油燈,劊子手跟在後面,只要燈油漏出來,就馬上會被殺掉一樣,那樣的戒慎恐懼。 面對煩惱時千萬不要讓愛我執生起,要好好防護自己的身語意。 第四個偈頌:稟性邪惡之有情,恒為猛烈罪苦迫;見時如遇大寶藏,願珍惜此難得寶 。一個有情如果造了五無間業,或者職業是劊子手,或是偷東西的,這些造作十惡的有情 屬於罪惡深重的有情;乞丐、流浪漢、罹患重病等有情是深陷痛苦的有情。當我們面對罪 惡深重或深陷痛苦的有情該怎麼做呢?要思維這些有情無始以來對我都有很深厚的恩德, 他現在陷入困境,是我該好好報恩的時候,不要輕易把機會虛擲了。如同突然得到一個大 寶藏一樣,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去幫助他。 再來看第五個偈頌:他人出於嫉妒心,非理辱駡謗我等;粗惡之言我取受,願將勝利 奉獻他。 “粗惡之言我取受”是指虧損由我來承受,而把勝利給嫉妒我害我的人。當有人無理 傷害我時,應該想:既然我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我也應該去圓滿他們所想要的。他今 天會這樣無理對待我,一定有他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我應該很高興的去圓滿他的願望。 一般眾生都很希望贏過對方,他想贏過我,他想獲得這種勝利,我就把這種勝利給他,其 中的傷害或虧損就由我來承受吧! 第五個偈頌主要是教導我們要去修忍辱。在自他相換的教法裡,我們要生起愛他執, 忍辱的修持就非常重要,非常有幫助。為什麼?因為把我們出於瞋心去傷害他人的力量降 到最低。我們可以參考《入行論》裡的〈忍辱品〉所講的去修學忍辱。 第六個偈頌也是講忍辱:我昔曾饒益某人,並且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 為勝善知識。 譬如有一個人,我們多年以來一直在幫助他,突然某一天他恩將仇報來謀害我,此時 我們心裡很自然會想:“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我這樣對他,他今天竟然這樣恩將仇報 !”如果我們今天想要降伏愛我執,如果我們是一個在修自他相換的人的話,這時就碰到 一個危機。我們要想:“我是一個在修自他相換的人,現在來傷害我的人就像我的老師一 樣,就如同來考察、驗證我的自他相換是不是真的在修,這個傷害我的人就是來考察我的 老師。”對於這種傷害,我們要很高興的承受下來。 如果沒有這樣的老師,我們怎知自他相換修得如何。如果沒有透過恩將仇報與傷害, 就沒辦法考驗我們的愛他執修得怎樣,也無法驗證我們的心是否真是自他相換的心。這樣 想,我們就會把對方當成最有教學經驗,最有恩德的師長。偈頌中把對方當善知識來降伏 我們內心的瞋恨,也是修忍辱的方法。 接著看第七個偈頌:總之直接與間接,願獻利樂於諸母;如母有情諸苦患,我願暗中 自取受。 在此之前已經教過我們獨處時應如何觀照自己,當我們與人同行時要如何對待他人, 當我們在修學過程中遇到一些逆境時怎麼來面對,以上的教授一直告訴我們要愛惜他人。 透過這些教導,要把自他相換的心更增強,怎麼去增強呢?我所擁有的利樂都是所有眾生 想要的,我應該佈施、供養給一切眾生,所有眾生不想要的痛苦都由我承受,但願真正如 是去做。 接著看第八個偈頌: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已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 而解脫。 當我在修自他相換時,內心不要生起“但願別人稱讚我修自他相換”,也不要期許有 一天修自他相換而能成名,或者別人把我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上師,或是我比別人優越, 乃至於透過這些就可以得到安樂的心態。我們不要被世間的利衰、得失、稱譏、毀譽污染 了修行的心,修自他相換的心不僅不要被世間八法污染,也不要被實執污染。我們應該要 想萬法如幻,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若沒有實執的存在,我們修的法就是很清淨的善行。 我們若有真實存在的執著,就會變成支持煩惱的力量。我們要把它給踢開,所以要看待萬 法如夢幻一般,這樣自他相換的修行才會是真正純淨的善行。 http://www.fojiao.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13 ※ 編輯: cool810 來自: 58.99.10.13 (03/22 22:01) cool810:轉錄至看板 Tantric 05/08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