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試著回答一下好了..如說得不好.請多包涵. 希望能解答原po部分的疑惑 學佛修行.理解佛經有分次第的.. 信.解.行.證.. 就是說先相信佛的說法.. 因疑無法生實信.. 也算修行的障礙 然後..找到有緣的經文去解悟.. 除了經常流通的經文之外.. 大藏經收藏將近三千部經藏.. 有空去翻.. 總會找到心生歡喜心和有緣分及悟處的經文 歡喜信受..並且奉行 其實經義深廣如海..這一輩子為人.. 能好好弄懂一部經.. 例如..經常流通的心經 色即是空..諸法空相 能真正體會了解..並且體悟其境界 都能夠靈性向上提升 有機會能出三界..解脫生死苦海. 了解經義之後.. 要在日常生活盡量做到 就有機會提升心理的境界 證到某個果位 節錄心經..對內心的醒覺和省思有幫助.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的道理.和色不異空是一樣的 觀世音菩薩重複加強 ..色即是空的道理.. 是因為眾生在多劫輪迴的迷失下 對世間(色)的執著已經很深 不易放下 如果我們肯定這個無常的世間一切是實有的.值得追求的 那我們一定會因貪戀..執著 而陷入患得和患失之中 如果我們只執著於世間的功名利碌 那我們的心 就會被這些控制和束縛 如果我們能用我們的般若智慧..用我們的佛性 認清世間一切是幻生幻滅..是空而不實 那我們的心就不會被外相所束縛 便能超越不由自主的人生 不管現前的境界為何 心便可以超越這樣的境界..不受影響 而達到心中的解脫和自由自在.^^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在我們人生中有數不盡的追求和幻滅.令我們疲累焦慮. 這是心經所謂的(生滅心) 當我們覺得自己身心垢穢 意圖把身心打掃乾淨.厭離汙濁的世間.想追求一個清淨樂土 這便是第二種偏執..所謂的(垢淨心) 走上修行路後. 不免想到藉種種修行來增加智慧功德.好與佛比擬 便又落入第三種執著(增減心).. 只要落入這三種執著 不管凡夫和修行者.皆會迷失本性 (色即是空). 所以萬象生滅.何勞把捉.身心..性本空.誰能垢之 既然不能垢又何須去淨.. 何須藉苦修.苦練..來增加自己的功德智慧 真理的實相和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觀音菩薩排斥了生滅.垢淨.增減三種執著之後 接著又排斥五蘊.六根.六塵.. 所以祂說在真空實相中 沒有色.受.想.行.識五蘊 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五蘊.六根.六塵.都是建立在有生有滅的基礎上 當我們發現宇宙一切現象其實本質上是不生.不滅時 這一切現象便無法立足了 觀世音菩薩在前面講過五蘊皆空後. 在此又重複.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反覆破除五蘊 無非是提醒我們.跳出三界.永離輪迴. 色受想行識六根.六塵交織形成三界. 所謂三界便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都像一座正在燃燒的火屋一樣.身處其中.欲望熾盛. 如火燒屋..心識很難離苦.也不能解脫. 其實觀世音菩薩所說的空相.雖然說無色.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但卻不是頑空..叫我們守著一個空寂.甚麼都沒有 如果這樣就是頑空..而不是真空. 諸法空相.. 並不是叫我們否定世間的一切.只是教我們識透世間一切 本非實存..只是幻化妄見..過往雲煙.轉眼成空 而不要去執取.貪著. 比如在水中的月是倒影.. 我們識透了水中的月只是倒影.並非實存 所以也不會跳入水中去撈月. 這是諸法空相. 但識透了諸法空相不是要把眼睛矇住.耳朵烏住.. 不去看.不去聽.不去想 如果這個人連水中的月都不敢看.. 那就是執頑空. 仍然是執著 所以世間事相還是在..但不要過於著其相和滅其相..要離相觀之.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 世尊曾舉例說,眾生漂流五趣,想要復得人身, 比之「百年才一出其頭的盲龜,又恰能穿過海中浮木上的一孔」 還要困難。然而眾生雖然漂流五趣, 但是總能在累劫中或多或少有些善業, 或多或少修習正法而再得人身。 但就算能生為人.. 但不一定有機會修習佛的法門或遇到佛的教理 或相信佛所言..此生過門而不入 同樣在地球上..還是有很多地方聽不到佛的教理 佛的教理和其他經典相比 殊勝之處在於開啟人的覺性..讓人有機會開悟 能出三界火宅 所以佛經的上妙之處.. 要自己勤加修習.和體會 其實學佛學得透徹.能煩惱輕.智慧長.欲望輕.法喜充滿 並能在日常生活當中.. 去行六度波羅密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把以上六個修行的功德..都修行圓滿. 人不要執著於修行的功德..但要先去做.做到圓滿.才能放下 因為那能在日常生活中實修和親證佛理 並提升靈性境界 也才能體會到如來真實義 佛所言無半點虛假. 對自己心理境界的提升..有無比的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141.28 ※ 編輯: bernicellu 來自: 123.204.7.119 (07/08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