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rmida (東岐明)》之銘言: : 阿羅漢是經由學習佛法而解脫。 : 辟支佛是未聞佛法,自行覺悟解脫,但卻未能開創佛教,成為一代教主。 : 佛則是自行覺悟解脫,而開創佛教,教法流傳久遠,成為一代教主。 以佛法立場而言會納入三世因果觀(若不從三世因果觀極易落入斷見,說無前後世在 佛法中是邪見之一),例如此處所說辟支佛道,辟支佛獨覺者雖於最後生時不值佛世,不 依他教自發阿羅漢智,然其往世亦曾聽聞佛陀教法,修習百劫福智資糧(故有勝出聲聞之 說)於最後生證得道果;故從累世觀之依然是從教而出。 《大智度論》卷七十五:「辟支佛地者,先世種辟支佛道因緣,今世得少因緣出家, 亦觀深因緣法成道,名辟支佛。辟支迦,秦言『因緣』,亦名『覺』。」 《大智度論》卷十八:「問曰:『若辟支佛道亦如是者,云何分別聲聞、辟支佛?』 答曰:『道雖一種而用智有異,若諸佛不出、佛法已滅,是人先世因緣故,獨出智慧,不 從他聞,自以智慧得道。……如是等因緣,先世福德、願行、果報,今世見少因緣,成辟 支佛道,如是為異。復次辟支佛有二種:一名獨覺,二名因緣覺。因緣覺如上說,獨覺者 ,是人今世成道,自覺不從他聞,是名獨覺辟支迦佛。獨覺辟支迦佛有二種:一本是學人 ,在人中生,是時無佛、佛法滅,是須陀洹已滿七生,不應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 佛,不名阿羅漢,名為小辟支迦佛,與阿羅漢無異,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羅漢者。大辟 支佛,亦於一百劫中,作功德,增長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二十 九相乃至一相,於九種阿羅漢中,智慧利勝,於諸深法中總相、別相能入,久修習定,常 樂獨處,如是相,名為大辟支迦佛。」 此中需注意的是,辟支佛生於「無佛、佛法滅」,現今佛法尚存,以北傳佛教一般通 說現為佛法末法時期,但尚未法滅,故若辟支佛生於佛法滅時,則佛世至現今、乃至將來 法滅盡之期間,當無辟支佛獨覺者(此可鑑別假附會不從佛出而自悟得道果之附佛者)。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云何獨覺地?當知此地有五種相,一者種性,二者道, 三者習,四者住,五者行。云何獨覺種性?謂由三相應正了知:一者,本性獨覺,先未證 得彼菩提時,有薄塵性種性,由此因緣,於憒鬧處心不愛樂,於寂靜處深心愛樂;二者, 本性獨覺,先未證得彼菩提時,有薄悲種性,由是因緣,於說正法利有情事,心不愛樂, 於少思務寂靜住中,深心愛樂;三者,本性獨覺,先未證得彼菩提時,有中根種性,是慢 行類,由是因緣,深心希願無師無敵而證菩提。」 「云何獨覺道?謂由三相應正了知,謂有一類,安住獨覺種性,經於百劫,值佛出世 ,親近承事成熟相續,專心求證獨覺菩提,於蘊善巧、於界善蘊、於緣起善巧、於處非處 善巧、於諦善巧,勤修習故,於當來世速能證得獨覺菩提,如是名為初獨覺道。」 「復有一類值佛出世,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於先所未起順決擇分善根, 引發令起,謂煖、頂、忍,而無力能即於此生證法現觀得沙門果,復修蘊善巧、修處善巧 、修界善巧、修緣起善巧、修處非處善巧、修諦善巧,於當來世能證法現觀,得沙門果, 是名第二獨覺道。」 「復有一類值佛出世,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證法現觀,得沙門果,而無 力能於一切種,至極究竟畢竟離垢,畢竟證得梵行邊際阿羅漢果。復修蘊善巧、修處善巧 、修界善巧、修緣起善巧、修處非處善巧、修諦善巧故,依出世道於當來世,至極究竟畢 竟離垢,畢竟證得梵行邊際阿羅漢果,是名第三獨覺道。」 「云何獨覺習?謂有一類,依初獨覺道,滿足百劫修集資糧,過百劫已出無佛世,無 師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證法現觀得獨覺菩提果,永斷一切煩惱,成阿羅漢。復有一類 ,或依第二或依第三獨覺道,由彼因緣出無佛世,無師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或證法現 觀乃至得阿羅漢果,或得沙門果,至極究竟畢竟離垢,畢竟證得梵行邊際,證得最上阿羅 漢果。當知此中由初習故成獨覺者,名麟角喻,由第二第三習故成獨勝者,名部行喻。」 「云何獨覺住?謂初所習麟角喻獨覺,樂處孤林樂獨居住,樂甚深勝解,樂觀察甚深 緣起道理,樂安住最極空無願無相作意,若第二第三所習部行喻獨勝,不必一向樂處孤林 ,樂獨居住,亦樂部眾共相雜住,所餘住相如麟角喻。」 「云何獨覺行?謂一切獨覺,隨依彼彼村邑聚落而住,善護其身善守諸根,善住正念 ,隨入彼彼村邑聚落,或為乞食,或濟度他下劣愚昧,以身濟度不以語言,何以故?唯現 身相為彼說法,不發言故,示現種種神通境界,乃至為令心誹謗者,生歸向故,又彼一切 ,應知本來一向趣寂。」 《俱舍論》卷十二:「獨覺出現通劫增減,然諸獨覺有二種殊,一者部行,二麟角喻 。部行獨覺,先是聲聞,得勝果時轉名獨勝。有餘說彼先是異生,曾修聲聞順決擇分,今 自證道得獨勝名。由本事中說,一山處總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一獼猴曾與獨覺相近而住, 見彼威儀,展轉遊行至外仙所,現先所見獨覺威儀,諸仙睹之咸生敬慕,須臾皆證獨覺菩 提,若先是聖人,不應修苦行。麟角喻者,謂必獨居,二獨覺中麟角喻者,要百大劫修菩 提資糧,然後方成麟角喻獨覺。言獨覺者,謂現身中離稟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調不調他 故。何緣獨覺言不調他?非彼無能演說正法,以彼亦得無礙解故,又能憶念過去所聞諸佛 所宣聖教理故;又不可說彼無慈悲,為攝有情現神通故;又不可說無受法機,爾時有情亦 有能起世間離欲對治道故。雖有此理,由彼宿習,少欣樂勝解,無說希望故,又知有情難 受深法,以順流既久難令逆流故,又避攝眾故,不為他宣說正法,怖諠雜故。」 另說到菩薩,《入中論》云:「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復從菩薩生,大悲心與無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今日我們能得聞佛法,是從一切種智佛陀而來,而成辦佛陀果位是 從行菩薩道而來;以原始佛教為主軸之南傳佛教,亦承許佛陀果位是由大菩提乘菩薩道成 就之。無菩薩道就無佛果,無佛果就無我們今日得聞佛法,故應禮敬菩薩。 佛果為久劫勤習福智二資糧,福德資糧成就圓滿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智慧資糧 成就圓滿法身。《大智度論》:「求佛道者,從初發心作願:『願我作佛度脫眾生,得一 切佛法,行六波羅蜜,破魔軍眾及諸煩惱,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無餘涅槃。』隨本 願行,從是中間所有智慧,總相、別相一切盡知,是名佛道智慧。」佛果具足圓滿福德、 智慧二種資糧,以菩提心與無我空性慧攝持六度波羅蜜,究竟圓滿色身(色身報身)、法 身一切種智,廣作因緣,廣行教化。 --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82.233.166.1 (04/02 08:24)
d8888:推詳細的整理! 04/02 12:24
log56:這寫得真好 04/02 14:46
Bonaqua:隨喜 ~ 04/02 15:32
armida:多謝:) 04/02 16:06
Lunakaoru:隨喜讚嘆 04/02 20:12
smilelover: 推 辟支佛 04/05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