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otako (鍋他客)》之銘言: : 其實自修一來一值搞不清楚何謂四念處 : 我就常常念阿彌陀佛,來止妄 : 發現到, 對於父母的 語 及 意 : 表面上是態度不好和勉強的溫和 : 此時明顯佛號也極容易斷掉, 由此明瞭 : 習慣性的由我的觀念來導致, 一個不好的情境 : 已經是習性了, 即便忽有不耐煩 : 下一刻佛號僅能壓一點, 不能止住習性, 自然脫口的毛病, 不明不白 : 情慾本身的患害, 而知道, 以彌陀來代替無知, 無奈的不能改變果上的毛病 : 謝謝你關心, 想改變某些儘管只是以佛號代替都好難, 只好天天懺悔 : 阿彌陀佛 禪修基本上可分為 「止」(靜態注意力->南傳的概念稱為修「定」) 「觀」(動態注意力->南傳的概念稱為修「慧」) 如果你把注意力固定在一句佛號上 或著穩固地觀想某一尊佛菩薩 那麼這就是修「定」/「止」 有沒有注意到 不論是佛號、咒 或觀想出的本尊 這些都是「非自然」之物 這些東西 沒有明確的變動性質 因此可以培養「靜態」的注意力 (即作 止的禪修 或言修定) 至於你說的四念處 這在南傳的觀念裡 屬於「觀」的禪修 或言修「慧」 四念處禪修 目標(注意力所放之處) 必需取「自然」之物 因為自然之物才有「自然的變動」 讓你培養「動態的注意力」 四念處故名思意 有四種禪修的標地 依次為 身、受、心、法 通常由觀「身」入門 因為身的變化最明顯 身念處 很常見的就是「觀呼吸」 因為呼吸是「變動的自然之物」 所以 用正知正念客觀地觀察呼吸 可以培養「動態」的注意力 意即 你的專注力 不是定在一個死板不變的東西上 而是對目標的變化 分分秒秒都有 正知與正念在觀照 南傳佛教 覺得修定 很好 不錯 可以入定 但要真正徹見五蘊的實相(無常、無我) 只有修四念處(修慧/觀的禪修)才能達到 --------------- 以上 個人 非專業的淺見 (我沒有實際禪修的經驗) 有機會可再請教專業人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1.230.108
seashare:上面那篇寫的不錯 07/11 11:06
cool810:最近在下貼文有點多怕洗板,改天再來貼阿姜念的身念處內觀 07/11 11:34
cool810:其實三年前在板上也有分享過,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 07/11 11:35
solarjeff:阿姜念尊者的四念處文也是建議必讀 07/11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