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戒淫 1.不淫則無生死輪回 =====================================================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 交光大師這個科判就是註解,註得很清楚。這四重戒,他老人家首先為我們說明:「戒是 定、慧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開慧的基礎,如果沒有「淨戒」,就沒有辦法得定發慧。 這個淨的標準,要依佛在本經所說的。 我們學佛的同修,在此地是修念佛法門的占多數;念佛為什麼不能得「一心不亂」?甚至 於我們把標準往下面再降一點--功夫成片。 念這麼多年的佛,功夫成片也沒有得到;參禪不能得禪定,學教不能得圓解,這原因在什 麼地方? 我們在傳記裏面看到,古來那些大德,無論出家、在家,似乎修學得這些境界好像都不難 ,時間也不太長,利根的人三、五年就得到了,鈍根的,十年八年成就的很多很多;為什 麼我們今天得不到?細細的去追究其原因,就不難明白,是我們自己基礎的工作沒有做好 。像蓋房子一樣,地基沒有打好,雖然拼命往上蓋,總是蓋不成功,道理就在此地。 尤其是現代人,學佛很時髦,不但在國內,就是在國外也挺時髦的,對於經論很喜歡,談 到戒律就搖頭了;而且對於戒律,還有一種誤會。什麼誤會呢?認為戒律是生活的規範。 說到戒律就會想到;這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不適合現代人。因此,把戒律就 舍掉了。縱然留一點形式,也沒有認真去體察,當然更沒有認真去修行,這是我們念佛為 什麼不能得功夫成片,參禪不能得禪定的根本原因。 所以交光大師的註解,一開端就給我們說出:戒是定、慧的基礎;「前方便」就是基礎。 通常說到戒律,總是說殺、盜、淫、妄,把「不殺生」擺在第一條;五戒它是第一,八戒 它也是第一,菩薩戒它還是第一。但在「楞嚴」會上,佛為我們宣說四重戒,是把「淫戒 」擺在第一,它的次第是:淫、殺、盜、妄。為什麼排列順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樣呢?交光 大師在此地也為我們說明:諸佛菩薩接引一切眾生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 悲為本,「不殺」是真實的慈悲,所以將不殺生擺在第一條。本經的情形不一樣,這部經 它的因緣很特殊,教起因緣跟其他經不一樣,是阿難啟請的,與阿難的修學有著密切的關 系,這在本經第一卷裏面,說得很詳細。 這部《楞嚴經》怎麼來的?發起的因緣是什麼? 阿難,我們知道他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在佛諸大弟子當中,他是「多聞」第一,又是佛 法的傳承之人。我們今天有緣讀到許許多多的佛經,這些經典都是阿難尊者集結流傳給後 世,他對我們後世眾生的恩德,實在是非常非常之大。由於多聞,對於修行就疏忽掉了。 諸位要曉得,佛法是解門、行門並重,阿難著重在解門,著重在經教,把真正修學疏忽了 。 這個行門修的是什麼呢? 這一點無論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學都是一個定字,無論是哪一個法門, 哪一個宗派,統統修的是禪定。所以大家不要誤會禪宗才修禪定;那其他的不叫禪定了嗎 ?都是一樁事情?只是各宗各派,他用的名稱不一樣;禪宗叫定,淨土宗叫一心不亂,教 下叫做止觀。你看天臺宗,有天臺摩訶止觀、天臺小止觀;賢首華嚴宗有法界觀,這是名 稱不一樣,其實都是修定,換句話講,統統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 楞嚴會上我們看二十五圓通章,這二十五位菩薩,代表著不同的宗派,雖然宗派不同、方 法不同,他們所修的都叫做首楞嚴大定。這個是明白告訴我們,佛法修學的中心是定,戒 是幫助我們得定,是重要的手段,舍離戒而得定,絕對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不必對我 們這樣的強調戒律,不必對我們如此嚴格的要求;可見得戒是修定唯一的真實基礎,我們 不能不重視。 阿難對於理論非常有興趣,天天在研教,疏忽了修定,於是乎這一次遇到了摩登伽女就遭 了難,其實這是他自己功夫不夠,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 了阿難。世尊知道這個事情,在王宮裏面應供之後,來不及說法,趕緊回去幫助阿難,解 除他的困難--佛頂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說出五會楞嚴神咒,佛派文殊師利菩薩,將這個 楞嚴神咒帶到阿難處,把阿難救回來。於是阿難尊者這才真正覺悟:有解無行,沒用!這 才要求世尊教導他真正修行。一個真正修行的人,在戒律當中,淫戒是第一。 所謂「一切眾生」,這是講六道裏面的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你為什麼會在六道裏面投胎、舍身、受身呢?就是這個淫的念頭沒有斷。換句話說,這個 念頭不斷,就出不了三界。諸位要記住,淫的事沒有,仍然不行,你有淫的念頭就不行; 粗的念頭沒有,有細的念頭還不行。 佛在經論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淫欲是色。五欲裏面的「色」,跟 五蘊裏面的「色」不一樣;五蘊的色是代表整個物質界,五欲裏面的色,是指男、女色。 一切六道眾生,不能超越三界輪回,佛跟我們說: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 短。這個經上有個譬喻說:「頭出頭沒。」把三界比喻做苦海,頭出--從海底頭升出來, 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這個時間短;栽一個筋斗又到下面去了,這個時間長。下面是三惡道 ,上面是人、天二道。 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六道眾生在人、天二道的時間很短,機會很少,在三惡道時間很 長,機會很多。原因在哪裏?貪著財、色、名、食、睡,貪著五欲、六塵。五欲裏面最嚴 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個就把生死的第一個、最主要的因素,為我們提出來了。 教導我們:如果你真的想在這一生當中,要超越六道輪回,那你就必須要遵守不淫戒。念 佛求生淨土,也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這個淫的念頭不斷,你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 什麼原因呢?因為有一條繩索綁在娑婆世界,這個繩索沒有解開,阿彌陀佛在招手接你, 你去不了啊!這個地方有人拉著你,就是這個念頭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所以說 必須要把它斷得幹幹淨淨。因此,佛在此地,一開端就把生死根本說出來。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這一句我們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的看過。「諸世界」,不只是我 們娑婆世界,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界,只要有六道眾生都是這個情形,都離不 開這一個原則。佛講「其心不淫」,心裏頭真的把淫欲的念頭斷幹淨了,那他就「不隨其 生死相續」。「生死相續」就是六道輪回;他「不隨」,就超越六道輪回了。由此可知, 只要這個念頭不斷,他就決定出不了三界,決定還要受「生死相續」。 這是佛把這個真相為我們一語道破。這個事實真相,曉得的人太少太少了。諸位一定要知 道,世尊開門見山的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 =================================================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 「汝」,是叫著阿難,同時也是叫著我們。我們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 叫做念佛三昧;實在講功夫淺的--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總名稱, 以功夫淺深來分,通常分為三等,最淺的是功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亂,最高的叫理一 心不亂。 我們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呢? 是要超越三界。 「塵勞」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詞。「塵」是汙染,三界六道都汙染我們的真心本性,所以用 一個塵來做代表;「勞」是煩惱,我們曉得三界之內,充滿了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 就出不了三界。我們曉得小乘阿羅漢超越三界了,《楞嚴經》上講,他們的定功很深--九 次第定;世間禪定(四禪八定),那個定功雖然是很深,出不了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把 見思煩惱斷掉了,這才超越三界。 也就是本經裏面講殺、盜、淫、妄,他連念頭都沒有了,真的這個妄想斷掉了,這樣才能 夠超越三界。如果「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回。 或許有同修要問,這個事太難啦! 是難。 淨土宗講的帶業往生;我這個念頭沒有斷,能不能往生呢? 我在此地老實告訴諸位:斷有二種,一種叫滅斷,一種叫伏斷。伏是把它伏住,雖有這個 念頭,它不起作用。滅斷難,伏斷容易,這部經上講的是滅斷。為什麼呢?這部經不是專 門對淨土宗講的。換句話說,修其他的法門要滅斷,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 極樂世界,不滅斷也行,只要伏斷。 伏斷是什麼呢?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控制住了,有人比喻叫石頭壓草;其他法門斬草除 根,那當然是很徹底;淨宗不必斬草除根,用石頭把草壓住就行了,看不見了,它不起作 用了,這樣就能往生。所以淨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門真的來的容易。我們說老實話,這個 淨戒,我們一生當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塵這個妄念要斷是真難;但是這一句佛號,念 得功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這是淨宗法門無比殊勝之處,古德講這 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我們明白事實的真相,努力在斷除這些煩惱,你斷得愈幹淨,當然愈殊勝。我們把 煩惱伏住,帶業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我們能將煩惱斷掉,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生 到實報莊嚴土。這不一樣,修學其他法門,將妄念斷掉了,像經上講的真正清淨了,滅性 亦無了,他的境界才是方便有餘土的境界,我們淨宗要有了這個境界就到實報莊嚴土的境 界,這個不能相互為比的,這就顯示出淨宗修學是真的是叫「易行道」,比起一切法門來 說--容易、穩當、快速,一生圓滿成就。 == 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67.219.159 (07/20 00:01)
congency:阿彌陀佛!隨喜讚嘆! 07/20 11:08
Lunakaoru:隨喜讚嘆 07/20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