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4集   『七菩提分,亦名七覺分』「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七」是數 字,一共有七個項目。這一段對我們修學來說也非常重要,它的作用是防止我們在修學過 程當中所發生的一些障礙。   『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名擇法覺分。』智慧從哪裡來的 ?諸位一定要曉得,五根最後一個是智慧,五力最後一個也是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從根、 力裡面產生。由此可知,如果沒有根、沒有力,你就沒有這個能力來區分一切法的真妄。 說一個真妄,這裡面包括得很多,像邪正、是非、善惡、偏圓,都在這個意思當中。必須 有真實的智慧,他才能夠觀察,才能夠簡別,我們應該要修學哪一種法門。對於法固然要 用智慧觀察,對自己的根性,同樣也要用智慧觀察,決定不是感情用事,人家學什麼,我 要跟著學什麼。人家學得有成就,我們跟的人未必有成就。原因就是「法」未必能契合自 己的根性,這是必須要知道的。所以這個地方講的智慧,他不用別的,特別用「菩提」這 個字樣,是非常有道理的,使我們不至於發生誤會。   「諸法」是一切法,這裡面不僅是包括出世間法,連世間法也包括在其中。三十七道 品,前面三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我們好懂,也容易修學。這個地方就難懂 ,也難學了。原因在哪裡?就是我們沒有真實的智慧,一切諸法真妄邪正很不容易辨別。 因此,往往我們選擇法門就選錯了。選錯了,對於我們損失很大,至少我們的時間、精力 都浪費了。如果覺悟得快,回頭得快,那還算相當幸運;假如是執迷不悟,不知道回頭, 那這一生都空過了,一生都不會有成就。由此可知,這個關鍵實在是非常之大。沒有智慧 ,如果真正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他也能成就。有善根的人他能信,有福德的人他肯修, 所謂是老實忠厚人,這種人容易成就。特別是淨宗這個法門,自古至今念佛往生的,一大 半以上都是憑著善根福德而成就的;也就是說,他心地真誠、恭敬,聽到這個法門,雖然 他沒有深入去了解、去研究,但是他相信聖言量,相信佛菩薩不會騙人,相信這些祖師大 德也不會騙人,教我念這句阿彌陀佛,我就老實念。「老實」就是成功的祕訣。說到知識 分子,那就麻煩多了。知識分子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沒有搞清楚,他不能完全相信 ,也不可能認真的去修學。所以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對象實在講 都是知識分子,這是最難度的一群人。顯示出佛的大慈大悲,不厭其煩詳細來解釋,幫助 這些人破迷開悟,幫助這些人建立信心。   擇法的能力來自二個根源,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善根福德。這是第一,擇法。以智慧 觀察世間,了解世法的真相,我們在這個世間就不至於浪費太多的精力、太多的時間,去 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因為那些不相干的事情,佛法講是造業,造業後面必定有果報。你 造善業在三善道輪迴,造惡業是三惡道輪迴,總而言之一句話,是造六道輪迴之業,這個 錯了,大錯特錯!佛教我們斷惡修善,那個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是相對的,兩邊都離掉 了,那就叫真善。諸位想想,兩邊都離掉了,六道就沒有了,這才能超越三界,所以它不 是一個善惡的善。這是我們必須要把它搞清楚的,要明白它。   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要怎樣做?確實在我們意識裡面有善的念頭,有惡的念頭,善惡 念確實是相對的;而在實際生活當中,確實有好事、有壞事,這個善事、惡事也是相對的 。我們斷惡修善究竟從哪裡下手?理離不開事,事也離不開理,實際上下手還就是我們身 心的造作。身心造作總落在兩邊,如何兩邊都離開?那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三輪體空」兩邊都離開了;換句話說,斷惡修善都不可以執著,都不可以有這個意念。有意念就是你 有執著了。可是我們最初的下手功夫,還是要從這些事相上、執著上做起。這就是先斷三 惡道,再修三善道,再進一步,三善道也捨棄了。縱然做一切善事,利益眾生,利益社會 ,自己心地清淨,就像沒有做一樁事情完全一樣,所以這個心裡頭不落印象。世間人做好 事要居功、邀功;做了惡事要推卸責任,那罪過就更大了。這個都是著相,落在兩邊裡面 。佛教給我們是不落在善惡兩邊,這就是真善。所以這個世間好事,我們要做,要盡心盡 力去做;可是做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淨心,不要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放在心裡你的心就 不清淨。我們今天要修清淨心,修一心不亂,我還做了多少多少好事,不知道有起了多少 念頭、多少心,就不是一心。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你這心裡頭拉里拉雜的東西裝得太 多,這是錯誤的,那就不是真善。真正的善是本來無一物,善惡統統沒有,統統都離開, 這才是真善。   學佛,對於一切法門,一切法門皆善。古德有比喻說,「如人食蜜,中邊皆甜」,蜂 蜜是甜的,裝在一個盤子,當中那一點很甜,旁邊也甜,這個味道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這就是說明佛所說一切大小乘經典都是屬於至善的,都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幫助我們 圓成佛道。這是理上說,說得通,事上還有差別,差在哪裡?差在我們各個人的根性不相 ,這個要知道。佛當年在世教化眾生,不像現在辦學校,編一套教科書,按著教學的標 準,一年級教什麼,二年級教什麼,把它排上課程。佛沒有。而且佛講經說法,學生不固 定,就像我們在這講經,不是報名來參加的,正是所謂「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是這樣 一個情形。因此,他沒有課程標準,他也沒有刻意去編教科書。每一次大會當中,實在講 ,也不是像我們現在有個經本在這裡講,佛那個時候沒有。佛所說的,都是聽眾當中有問 題提出來,佛是隨問隨答,所以一切經裡頭都是這個問答的方式。我們這個經雖然沒有人 問,佛還常老叫著「舍利弗」,叫著跟他說明,是這麼一種情形。當機的,當機就是契合 他的根機的人,聽了就得利益。得益淺深與他根機厚薄成正比例,根機厚的人得大利益, 根機薄的人得小利益,都得利益,是這麼一回事情。如果我們要是有幸,跟佛生在同一個 時代,聽說佛在哪個地方講經說法,我們也可以參與。你參與這個法會,你有問題提出來 ,佛給你一說,你也就開悟,也就證果;對症下藥,那才叫真正契機。   佛不在世了,後世的這些眾生與佛的緣就要差一等。佛法,由於後來學生們的集結, 把它記錄下來,整理出來流傳到後世,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經典。這些經典只能提供我 們做為一個修學的參考,我們接觸之後,要認真要冷靜的想一想,自己的根性與佛所說的 這個法門相不相應,契不契合?換句話說,佛的這種教法對於我來講,適不適合我?這叫 選擇法門。如果自己沒有真實的智慧,不能選擇,佛非常慈悲,早就替我們想到了。所以 經上特別指出來,末法時期,《金剛經》上講「五五百年」。五百年是一個階段,五五百 年是五個五百年,二千五百年。我們今天距離佛滅度,要照外國人的說法,是二千五百年 以後。說五五百年,正是說我們現代這個時代。佛對於這些眾生,教給我們就是「念佛求 生淨土」的法門。《大集經》裡面講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時期「戒律 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禪宗是像法傳到中國來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 千年,禪宗傳到中國來。所以禪在中國特別興旺,因為它正好是像法這一千年,都在中國 ,禪宗特別光輝。現在進入到末法時期,就是佛滅度二千年以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 年。末法是「淨土成就」,這是世尊在《大集經》裡面,等於說是給我們大眾授記。哪一 個時代,眾生的根性適合於修學哪一個法門,這為我們指出來。   我們在《無量壽經》更看得清楚。佛明白的告訴我們,將來佛法在這個世間滅盡,這 個末法完了之後就沒有佛法,就滅法了。一切經典都滅了,《無量壽經》還住世一百年; 換句話說,它是最後滅的。《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同一部經。所以蓮池大師說大 本、小本,同一部經,一個說得詳細,一個說得簡略,它是屬於一部,不是二部。內容完 全相同,修行的方法也完全相同,果報也相同,所以它是屬於同部。這個經最後滅;換句 話說,它非常適合於末法時期,一直到法滅,這個經、這個法門都適合。只要你肯修,都 是一生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所以是「當生成就」的佛法。這是佛跟我們講的。我們肯 不肯相信,能不能接受?那就看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了。   《金剛經》上講的五五百年,祖師大德根據經義,為我們說了「五種堅固」,就是每 五百年,說出這個時代的現象。第一個五百年是「戒律堅固」,第二個五百年是「禪定堅 固」,第三個五百年是「多聞堅固」,說的也很對,在第三個五百年後,中國佛教的發展 正是隋唐時候,隋唐我們佛法可以說是黃金時代,多聞堅固,大家都在佛法理論上去研究 ,著述很多。往後第四個五百年是「塔廟堅固」,真正在佛法上有修養的人少了,蓋廟。 廟塔蓋得很莊嚴,蓋得很多。第五個五百年,塔廟也沒有了,「鬥爭堅固」。想想我們現 在這個社會,確實在鬥爭。所以他這五個說法,是講我們社會的狀況。我們今天生在這第 五個五百年以後,鬥爭堅固,如果不鬥爭,釋迦牟尼佛的話說錯了。可見得佛在三千年前 對我們這個世間後來的狀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不需要我們自己選擇,他 老人家已經指定好了。   就像蕅益大師,在前面玄義裡面跟我們講的,教我們要「隨順諸佛真實教誨」,這個 諸佛就是阿彌陀佛。勸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諸佛的真實教誨。不但是阿彌陀佛 ,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異口同音,在《彌陀經》裡「六方佛讚 」,那就是證明。真的是一切諸佛真實的教誨,勸我們依這照部經典,依這個法門修學。 我們只要決定求生,更無疑惑,那就成功了。蕅益大師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我念了之 後非常歡喜,他說得太好了!這就是真實的智慧,無比的氣慨、魄力。因為這個「隨順」 ,他就一生成佛了,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要曉得世法的虛妄,決定不可以取。善惡都不能取,都不能取,為什麼我們還要 盡心盡力修善?諸位要知道,我們如果要不修善,跟諸佛如來度眾生的本願就相違背。佛 心大慈大悲,我們也要有慈悲心幫助一切眾生。雖然幫助一切眾生,決定不著相,也就是 說,我們斷惡修善都不求果報。我斷惡我不求消災,我也不求消業障。不求,業障自然就 沒有了,不必要去求。我今天斷惡是為了消業障,是為了消災,是「有求」在裡頭,那就 是善惡之善。我今天斷惡,我沒有求,我這個斷惡,不落在善惡之善裡面。我今天修善, 我也不求財,我也不求富貴,我也不求長壽,我什麼都不求,這就是兩邊都離了。但是斷 惡修善,我認真努力在做,從無間斷,是一無所求,這就對了。在佛法裡面,決定隨順諸 佛的教誨,專修念佛往生的法門。這就是真實智慧的選擇。   『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進覺分 「精」就是純而不雜,「進」就是進步不退轉,不退就是進。當然,我們的精進一定 是要在佛法上求覺,一定是要在淨念上,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那是真精進。都攝六根,怎麼攝法?實在說,六根就像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六根 門頭」,是內外交通的一個管道。主要的是意識心,主要是意識。因為前五根眼耳鼻舌身 ,相宗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它的作用只是「了別」。就好像照相機一樣,我們眼像照相 鏡頭,打開之後外面境界就照得清清楚楚,明瞭,它沒有分別。誰去分別?不分別,不造 業。了別好,了別是覺。第六意識在裡頭分別,分別善惡,分別好醜,這個事情麻煩,所 以它起了作用。我們收攝六根,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意根。我們眼不是叫你不見,眼當然要 見。見怎麼樣?見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在一切法裡頭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你所見的這 個境界是平等的境界,這叫真平等。這就是都攝六根。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 、乃至於意知法,意根是對法。真正在境界裡頭去學,修就是修學。學什麼?學不起心、 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諸位要曉得,真正能夠做到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你就得 定,你的心就定了。外面六塵境界,你也看得清楚,你也聽得清楚,樣樣都清楚,那是慧 。一切明瞭那是慧,心是定的,外面樣樣清楚這是智慧,這叫定慧等學。 == 南無阿彌陀佛。 依聖言量,隨順諸佛教誨,斷惡修善,老實念佛,這就叫擇法覺分。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15
lededowe:阿彌陀佛~ 11/05 14:12
bbsamtb:阿彌陀佛。這集講解到七菩提分,亦名七覺分。 11/05 15:50
bbsamtb:講解斷惡修善都不可以執著,都不可以有這個意念。 11/05 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