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我們自己的一生當中,我們曾經見過、聽過,這個聽說都有事實,決不是傳聞,決 不是虛構。往往有些鄉下老太婆,不認識字,什麼經也沒聽過,就念這麼一句「南無阿彌 陀佛」,念個三年五載,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給諸位說,那些人是真正善根 成熟,他一生專精,他一點都不雜,這是知識分子、士大夫階級不能夠相比的。古人常講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文殊、普賢這些人是上智,他們對這事實真相完全明白、完全 了解,所以一心念佛,一心無二用。不錯!文殊、普賢講了很多經,他為什麼講那些經? 看到你根器沒成熟,你不能接受這個法門。你想學般若,給你講般若;你想學方等,給你 講方等,這是不得已。根熟的眾生,他什麼都不講,專門教你念佛。   這在中國歷史上能看到的,法照禪師,他的緣不錯,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見到大 聖竹林寺文殊菩薩的道場。諸位看法照禪師的傳記,你就明瞭。聽文殊菩薩講經,聽完以 後向菩薩請教:「末法時期,眾生根性已經不如過去的人,應該修什麼法門才能夠得到利 益?」文殊菩薩教給他念佛。他向他請教,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薩給他介紹念「阿彌陀佛 」。怎麼念法?文殊菩薩念了幾句,親口傳給他,這就是五會念佛。他離開五台山之後, 禪不要了,專修念佛法門,到處教別人念佛,所以成為五會法師。五會念佛是文殊菩薩傳 給他,他傳下來的;但是五會念佛這個音調已經失傳,現在有流行的五會念佛譜,那是後 人照這個意思來編的,不是菩薩所傳的。這就是說明文殊菩薩觀機,看到法照機緣成熟, 沒二話說,就教他念佛;換句話說,他還跟你講其他的經典,意思很清楚,你這個根機沒 成熟,你不能接受當生成佛的大法。   世尊在此地告訴我們,為什麼勸你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得與如是諸上善人』,如 是,就是前面講的,不可算數無量無邊的那些一生補處菩薩,諸上善人就是指這些人,你 到那裡跟他們『俱會一處』。同參道友裡面來說,能夠跟補處菩薩在一起,補處就是觀世 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一流的。到那個地方去,跟他們是同學,每天在一起,這 些人時時刻刻照顧你,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在西方世界,在我們現在推想當中,大 概三劫、四劫,或者三劫都不到,他就證得補處的果位。你要問為什麼?因為這麼多補處 菩薩天天跟你在一起,這些人提攜你、幫助你。我們看註解:   要解【前羅漢菩薩。但可云善人。唯補處居因位之極。故云上。其數甚多。故云諸。 俱會一處。猶言凡聖同居。尋常由實聖過去有漏業。權聖大慈悲願。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 。至實聖灰身。權聖機盡。便升沉碩異。苦樂懸殊。乃暫同。非究竟同也。又天壤之間。 見聞者少。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又佛世聖人縱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滿國土。如眾 星微塵。又居雖同。而所作所辦。則迥不同。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為師 友。如壎如篪。同盡無明。同登妙覺。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若謂 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 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當知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關。最難透 脫。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 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文中應當二 字。即指深信。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 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 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彌陀經。亦以 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   『前羅漢菩薩,但可云善人。』前面所說的,阿羅漢、菩薩,可以說那都是很晚才往 生的,早往生的已經證得補處。這些人是善人。『唯補處居因位之極』,因是菩薩,菩薩 地位最高的,『故云上』,所以稱為上善。這就說得很清楚,上善是指補處菩薩,補處以 下稱為善人,不稱上善,上善是專稱補處菩薩。『其數甚多,故云諸』,前面那個數是無 量無邊。這一段文,我們要特別留意。《要解》實實在在說,把西方極樂世界真實的狀況 都給我們介紹出來,我們對西方世界事實、道理、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哪有不願 意往生之理?   『俱會一處,猶言凡聖同居』,我們帶業往生去的,是生凡聖同居土。『尋常由實聖 過去有漏業,權聖大慈悲願,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這是看我們一般,像我們這個世界 ,我們這裡也是凡聖同居土,但是狀況跟西方極樂世界相差太遠了。「實聖」,實是真實 ,真實的聖者,他過去這個有漏業還沒有斷乾淨,所以他住在我們這個世間。像一些阿羅 漢證到初果之後,天上人間還七次往來。為什麼要七次往來到人間?他有漏業沒斷乾淨。 見惑斷乾淨了,思惑沒斷乾淨,他一定要來,我們跟他在一起,叫凡聖同居。『權聖』, 權是權巧方便,像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地藏菩薩,久遠劫已經成佛,他是示現 的,也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跟我們住在一起。像法照見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是大權示現 。《慈悲三昧水懺》裡面講的,迦諾迦尊者是一位阿羅漢,他的道場在四川,悟達國師跟 他有緣見到了。大聖竹林寺文殊菩薩,法照跟他有緣見到了,沒有緣的人見不到。而且法 照見文殊就見一次,第二次想見就見不到,不是常常見,不是想見就見。法照禪師離開竹 林寺的時候,一路上做記號,下一次來的時候不要忘記。路一轉彎他就做記號,這一做記 號,回頭一看,菩薩道場沒有了,一片荒山。才知道這個凡聖同居,要不是特殊的因緣見 不到,哪裡像西方世界這些菩薩天天見面,想見就見。   『至實聖灰身』,實聖,這些阿羅漢,他們修行圓滿,煩惱斷盡了,灰身滅智,他超 越了三界,不跟你同居。『權聖機盡』,這是大菩薩們示現的同居,是為了接引眾生。接 引眾生有特殊對象,像文殊要度法照,現大聖竹林寺,現這個道場。他看到有一萬多菩薩 聽文殊菩薩講經,文殊菩薩將五會念佛的方法傳給他之後,就沒有了,再見不到,機盡! 『便升沉碩異』,就離開了,再見不到了。『苦樂懸殊,乃暫同,非究竟同也。』我們這 個世間,凡聖同居是這麼一個樣子,這是暫同,不是天天同,不是究竟同。   『又天壤之間,見聞者少。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我們在《高僧傳》、《居士 傳》裡,確實見了不少人,見到佛、見到菩薩、見到羅漢,但是緣只有一次,第二次再也 見不到了。這就是緣的問題,真正這一生很幸運,有這個殊勝的緣分,跟菩薩、羅漢見一 面,非常希有難逢!   『又佛世聖人縱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滿國土,如眾星微塵。』前面所說的,佛不在 世了,像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我們見到菩薩、羅漢。這個 地方是說,釋迦牟尼當年在世的時候,菩薩多、阿羅漢多,佛的弟子常隨眾就一千二百五 十五人,這些人統統都是大阿羅漢。菩薩、羅漢雖多,要跟人民來做個比例,那還是少數 ,人民多。據經典裡面所說,以舍衛大城做例子,經上講舍衛大城,釋迦牟尼佛在世,那 是一個很大的都市,有十萬人口,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經說法很多年。在祇樹給孤獨園, 這個城裡面,當然那個時候資訊不發達,交通也不便利,親近釋迦牟尼佛的人,就是認識 釋迦牟尼佛,曾經聽他講過一次、兩次經的有三萬人,三分之一;知道有這麼一個人,沒 有見過面,也沒有聞過法,也有三分之一;另外還有三分之一,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地方有 個釋迦牟尼佛。這是當時的狀況。縱然菩薩、羅漢那麼多,沒有緣的人是更多,所以說「 不能遍滿國土」。釋迦牟尼佛這是一千多人,那還是少數,所以是「如珍如瑞」,非常希 有,非常寶貴;「如眾星微塵」,聖人像眾星,凡夫人民像微塵一樣,不能比!   『又居雖同,而所作所辦,則迥不同。』這個話說得真正是一點都不錯。聖人所辦的 ,他辦什麼事?說實在話,這些大聖他們所辦的是求生極樂世界、勸導一切眾生念佛往生 ,他們辦這個事情。凡夫辦的是什麼?天天在辦六道輪迴。辦的不同,差得太遠了,一個 是希望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一個還在迷惑懵懂。我們再看西方極樂世界:   『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為師友,如壎如篪,同盡無明,同登妙覺。 西方世界凡聖同居跟十方諸佛世界凡聖同居土,完全不相同。蕅益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講 ,「今」是現在,現在以無漏不思議業。無漏不思議業,說這些聖人大概我們沒有問題, 如果說我們去往生的人,恐怕有懷疑了。旁邊這個小字,就是為我們破除這個疑惑;多善 根、福德、因緣,這經上說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諸位要知 道,一個人造五逆十惡,他肯相信,他肯念佛,他能往生,這個人就是具足多善根、福德 、因緣。不能小看!   往生有兩種,《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得很詳細。《觀經.上品上生 章》,善導大師為我們開示得很明白,如果不是多善根、多福德,你跟他講,他不能相信 。他一生造作惡業,那是另一把事情。他能相信,這是多生多劫善根成熟,否則的話不可 能相信。信了之後立刻就發願、就求生,這是福德;肯去、肯念,這是福德,這是多福德 。怎麼多?心性極致,那怎麼不多!心性無量無邊,你念一聲,就是一聲無量無邊的福德 ;念兩聲,兩聲無量無邊的福德;你不肯念,沒福。不想去,不肯念,沒有福德。有善知 識把這個方法介紹給你,這是因緣。心性極致、名號功德、彌陀本願的加持,那就是無漏 不思議業,通常我們用一個字代表,叫「淨」業,淨業就是無漏不思議業,這個法門叫修 淨業。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感得佛與這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是這麼一樁事情。   要不是無漏不思議業,怎麼能跟這些等覺菩薩天天在一起?這無漏不思議業要不說清 楚,我們不知道怎麼修法。可是諸位一定要記住,通常我們說得最簡單,「真信切願,一 心持名」,就對了。真信切願、一心持名,就是心性之極致,我們自身具備的。因為心性 的極致,能念的心是心性的極致,這一句彌陀名號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因為彌陀名號不 是他,也是自性的德號,自他不二。我們用心性極致,名號功德也變成極致,無漏不思議 業!再加上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給我們作增上緣,我們才能夠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跟他們 在一起為師友,他有能力做我們的老師,實在說他的身分是我們的學長。我們到西方極樂 世界,阿彌陀佛是老師,他們這些人的老師也是阿彌陀佛,我們的待遇是平等的,所以到 那個地方跟等覺菩薩是平等的。我們煩惱沒有斷,智慧沒有開,這些人無時無刻不幫助我 們,所以成功快速。「如壎如篪」,這是比喻像兄弟一樣。這個比喻是從《詩經》裡面來 的,《詩經》裡面說:「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壎、篪,是古時候的樂器,形容兄弟和 睦。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跟這些等覺菩薩,像兄弟一樣和睦、一樣的友愛。   大家在一起做什麼事情?「同盡無明」。他們的無明只差一品就斷了,等覺菩薩還有 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我們到那個地方,同盡無明,見思、塵沙就不必說了,無明斷了,見 思、塵沙怎麼會存在?蕅益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不只是證三不退,簡直是圓證三不退, 圓是圓滿。如果單講證三不退,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如果說圓證,那就是等覺 菩薩,等覺菩薩才圓滿證三不退。「同登妙覺」,妙就是成佛,圓教的佛果,稱之為妙覺 ,也就是究竟圓滿成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幹的是這些事情,決定沒有六道輪迴。西方世 界的狀況,大家在一起的生活,都為我們說出來了。   『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是則,根據前面的事實。五逆十惡 帶業往生,這是下凡眾生,凡夫裡面他們造的罪業很重,下等的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跟這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四十一是十住、十行 、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全超了,你還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你還到什 麼地方去找這樣的成就?從這個地方來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三劫、四劫,很快 就證得補處的果位。這也就是讓我們體會到,西方世界的聲聞、菩薩是極少數,補處菩薩 才是極多數。這些極少數的,過不了多久統統都變成補處菩薩,當然還有少數的,剛剛去 往生的。   『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你要說這些人是凡夫, 他帶業往生是凡夫。你說他是凡夫,他這一生成就。異生是來生,他不要等到來生,他在 一生當中必補佛職,就是一生補處,就是證得後補佛的地位、等覺菩薩地位。與觀世音、 大勢至平等,那是真正的平等。觀音、勢至這個地位,他一生當中決定可以證得;而且在 西方世界,說老實話,是很快的證得。   『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這是剛剛去的,在同居土裡面 ,你要說他是一生補處菩薩,他不行,為什麼?他見思煩惱還沒斷,無明還沒破,所以他 是凡夫,確實他不是等覺菩薩。西方世界,就是前面所說的,「一切皆非,一切皆是」, 就是這個意思。   『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這是事實。「教網」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 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沒有說過這個事情,沒有辦法說西方極樂世界。「剎」是什麼?一切 諸佛剎土裡面,沒有這種事情。唯獨西方世界特別,所有一切佛剎裡面都沒有,沒有這種 情形。這是什麼原因?心性之極致,這是我們能念的心,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彌陀本願威 神的加持,如果不是這樣,那簡直就是講不通!但是這個完全是事實,從這些事實裡面我 們就真正了解,淨土法門極樂同居,超絕一切諸佛剎土。所以,一切法門以這個法門為第 一。若說成就,這是一切法門都不能跟這個法門相比的,一般講它天壤之別,用天壤之別 來形容,有過之而無不及。任何一個法門,比不上這個法門的成就,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們今天有幸遇到,只要依照這個經典理論方法去修學,我們過不了多久,就是西方極 樂世界同居土裡面的大聖人,這不是普通人。 == 南無阿彌陀佛。 「真信切願,一心持名」,就對了。真信切願、一心持名,就是心性之極致。 所以這句名號既是自性極致,也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 心性無量無邊,你念一聲,就是一聲無量無邊的福德;念兩聲,兩聲無量無邊的福德。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69
dbjdx:讚嘆淨土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 11/30 03:21
bbsamtb:阿彌陀佛。講解西方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凡聖同居土的不同。 11/30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