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下面跟我們講,方法正確,修學的時間不需要很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關鍵 就在這個「善」字,這個善字跟普通經典裡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標準不一樣。在《 彌陀經》裡面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字的標準,就是要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 這三樣都多,這樣的男子、女人這才稱善。也就是前面所說,真信切願、一心持名的,這 是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聞」是相信,不相信不能叫聞,信裡面一定就 有強烈求生的願望。如果信了,沒有強烈求生的願望,那也不叫聞。「聞說阿彌陀佛」, 這是緣,就是前面講的因緣。這個「聞」字裡面就具足善根福德,聽到這個法門,聽到佛 的名號。   『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其他法門要破執著,決定不可以執著,我們這個法 門跟其他的法門不一樣,我們這個法門是教你要執著,要強烈的去執著。「持」是保持, 不能把它失掉。怎樣「執持」?一定要做到念茲在茲,這個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心裡面 起了念頭,念頭生起來,不管是什麼念頭,不管想什麼,念頭一生起馬上就想阿彌陀佛、 想佛像。就是把那個念頭換過來,就想佛像,想你自己家裡供的阿彌陀佛佛像。因為你家 裡供的阿彌陀佛,你每天早晨燒香拜佛,這個像看得久,看得時間長,印象很深刻,就想 這個像。口裡面念佛的名號,心想佛,口念佛,不要想別的,想其他的就叫夾雜。   念佛,我們的目的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在我們一生當中不容易做到,但是這是我們 念佛的目標,是我們修學的方向。決定不能夠偏離,一定要遵照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方 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是說的方法,就是執持名號的方法,要用「都攝六 根,淨念相繼」,這樣的執持就對了。淨念,這個念清淨、純一。心想佛,口念佛,這就 清淨了,沒有雜念;相繼就是不斷,想佛、念佛都要叫它不間斷。所以,你每天念佛的時 間愈長愈好。如果念佛裡頭有雜念,效果就不純,換句話說,就不相應。沒有雜念才叫相 應,有雜念就不相應了。當然,我們念佛念到沒有雜念,這是功夫上的問題。初學一定有 雜念,一定有妄想。雜念、妄想起來,要曉得那是正常的現象,不要害怕。應該怎麼辦? 不要去理它就好了,把你的注意力量注意在佛號上;也就是雜念、妄想不要去理它,專注 在佛號,這樣你那個雜念、妄想自然就沒有了。如果你注意在這個妄想上,我念佛妄想怎 麼這麼多?它就愈念愈多。妄想從哪來的?是你再加上念頭,注意再加上它的力量,那妄 想的力量超過念佛的力量。妄想不理它就算了,漸漸它就少了。通常功夫用得得力,大概 兩、三年之後,在一個小時當中,還會有兩、三個妄念,那個功夫就相當不錯。這些妄念 為什麼去不掉?給諸位說,總是世緣沒放下。世緣統統放下,妄念就沒有了,總是世緣放 不下。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但是要做。   下面,跟我們說了七天,淨土裡面「打佛七」,佛七就是從《彌陀經》上來的。《彌 陀經》裡面給我們限定一個期限,七天,七天就能成就。成就到一心不亂,跟諸位說,那 就自在往生。只要你到一心不亂,你想往生就往生,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生死自在」;我 想在這個世界上再多住幾年,也不妨礙,也可以。你得一心就行了,你就有這個能力,什 麼時候去,隨心所欲,想去就去,想留就留。這個七天要念得相應才行,你才能得到。如 果念得不相應,念七個七天,七十個七天,七百個七天,都沒用處,所以要念得相應。怎 樣相應?我們在講堂裡面講得太多了,諸位細心去體會,對於念佛的效果才能真正得到。 下面蕅益大師還有很詳細的解釋,我們看註解:   要解【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即助緣。聲聞緣覺菩提 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 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彌陀聖眾。 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行人心識。不往而往。託質寶蓮也。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 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阿彌陀佛是萬德洪 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 直捷也。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不名聞慧。執持 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 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 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一日至七日者。 剋期辦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 不亂。鈍根僅一日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一心亦二種。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 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 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 前。心不復起娑婆界中三有顛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種極樂世界。不為二邊亂。故感受用身 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當知執持名 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 欠。上上根不能踰於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 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歎其難信也。】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即助緣。』施戒禪,這三個 字是六波羅蜜的簡略,就是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些等等是福德, 即助緣。註解裡面,蕅益大師為我們說明能不能往生的狀況。「菩提正道」,菩提是梵語 ,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正」,揀別不是邪。「正道」,就是大乘佛法裡頭常說的「 真心本性」,或者叫「真如本性」。禪宗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心性是正道, 菩提是覺。「菩提正道」,這一句用禪宗的話來講,就是明心見性,明跟見都是覺,心性 是正道。這叫善根,這是親因。在淨宗裡面就是深信,深信確實有極樂世界,深信確實有 阿彌陀佛,深信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這個地方決定沒有錯,深信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證明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決定不錯,這是真正的善根,這是我們得生淨土、一生成佛的親因。   「種種助道」,這一般講是六度、四攝,前面說的三十七道品,都可以說是福德,說 是助緣。在此地,我們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正發心去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四攝、六度、 三十七道品統統具足了。就像蕅益大師講的,這就是真正的無上菩提心,全都具足了,這 是助緣。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日常生活裡處事待人接物,一絲一毫的善心、善行,統統都 迴向西方求生極樂世界,這就是福德。我們一切不為人天福報,不求今世、來生好的果報 ,不求!來生的福報不求,這一生的福報也不求,只求往生西方世界,只求莊嚴淨土。這 個心純,這個心切,這是非常殊勝的助緣。   『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他們的信心不容易生起。『人天有漏福業』,有漏的福, 所以福德少,有漏的福就是福報裡面摻雜著對於這個世間的貪瞋痴慢,摻雜這些東西在裡 頭,所以雖有福沒有德,是有漏的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這都是往生淨土的 障礙。『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這是明顯清楚的告訴我們,善 根福德要怎麼修。「深信切願,執持名號」,那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這是真的,是決定的 事實。這是世出世間最大的善根、最大的福德,如果不是第一善根福德,你怎麼能修學第 一法門?你怎麼能在一生當中得到第一成就?   『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散心是散慢之心,這個心念佛,福善 就不可稱量。但是諸位要曉得,這不一定能往生。為什麼說他福德不可稱量?不可稱量則 多,多到不可思議,這散心稱名。雖然這一生不能往生,他跟西方極樂世界種下了緣,結 了緣,將來他什麼時候能夠一心執持名號,他就決定得生;他跟阿彌陀佛結了緣。跟阿彌 陀佛、跟西方世界結上緣,那個福善就不可稱量。但是他什麼時候得生?那就看他什麼時 候用信願執持名號,那他就得生了。「況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 、多因緣。 信願行,在淨土宗稱為三資糧,用現代的話來說,是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的三個 條件,這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行,一定要三個條件統統具足;真信、切願、執持名號。古 人說:「信願持名是善中之善,是福中之福。」這個道理非常之深。因為理很深,這個事 只有諸佛如來才明瞭、才知道。即使法身大士,已經見性的菩薩,對於這個事與理還不很 清楚,要不是佛為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是凡夫,業障習氣很重,佛雖然跟 我們說明白,我們還不一定能相信。那些大菩薩們,他們業障習氣少,智慧多,佛給他們 一說,他們就相信了。所以,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接引華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容 易!世尊在這個世間弘揚這個法門,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難!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 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如果我們也相信,不懷疑,也能接受了,那就是佛在《無量壽經》 上所說的,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的修行,善根福德今天成熟了;如果不成熟,你對這個法 門不會接受的。由此可知,無量劫所修積的善根福德今天成熟,人數當然不多;如果人數 多,那就不可以說為難信之法。實在講,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期成熟的人,是屬於少數 。   『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彌陀聖眾,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行人心識,不往而往 ,託質寶蓮也。』感應道交,我們這邊念佛,佛也念我們,這叫感應道交。我們念佛的心 十分親切,彌陀念我們的心也十分親切,這些全都是事實。我們並不是聽到佛在經上這麼 說,我們就相信了,祖師這麼講,我們也接受了,這只是所謂「依聖言量」。我們沒有親 眼看見,只是相信佛菩薩、祖師大德說話誠實,不欺騙我們,我們信聖言量。今天實在講 ,不只聖言量,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事實,確實我們領悟了不少。我們的相信 有足夠理論的依據,這個信決定不是迷信,所以從正信契入了真信。真實相信了,感應道 交就非常的明顯,我們俗話常講「佛菩薩加持」。這個加持自己會感覺得出來,換句話說 ,接近到明顯的加持,自己能感覺到。   「文成印壞」,這是比喻,比喻感應道交。文成印壞是出自於《涅槃經》。古大德翻 經,用我們中國這個比喻。古時候鑄印,印是鑄的,不是刻的。現在這個印都是刀刻,古 時候不是刻的。鑄印先用蠟做一個模子,一般印是銅印,有銅的,有鐵的;還有用泥的, 叫封泥,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陶器。用這些東西,把這個蠟印合在一起之後再燒。這一燒, 我們就曉得,那個蠟就熔化,印就成了,印是這樣鑄成的。所以,先用蠟做一個模子,就 叫文成印壞;這個印,就是那個蠟印,蠟的模子壞了,那個鑄的印就成功了。這個比喻是 什麼?這個蠟模子比喻我們這個身體,文成比喻我們念佛的功夫,就是往生。我們功夫成 就,佛來接引,我們跟佛去了,這一個身體就是那個蠟模不要了,丟掉了,我們跟佛去了 ,比喻這個,比喻得很好。   這個法門,我一再跟諸位同修宣說,我講的都是事實,這個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 這一生往生,絕對不是死,所以這個法門確實是不死的法門。要往生的時候,你看到佛來 接引,你並沒有死,沒有斷氣,活人!看到佛來了,跟佛走了,這身體丟掉了,不要了, 所以說是活著往生的。福報大的人,臨走的時候他體力夠、精神夠,他會跟家裡人講:「 佛來了,我看到了,我跟他走了」,交代清楚,這是福報大的人。福報差一點的人,就是 在病得很重的時候,體力衰了,他想告訴人,沒有力氣,說不出來了。我們往往幫人家助 念,看著他往生,走了,好像他是念佛走的。臨走的時候嘴巴還動,沒有聲音,可能他嘴 巴動,不是念佛,他是說:「看到佛了。」他要跟佛走了,給我們說,他說話沒有聲音, 這體力衰了。實在都是活著走的,沒有說死了以後往生,沒有這回事情。諸位要曉得,死 了以後,決定迷惑顛倒,沒有我們活人清醒。就像作夢一樣,夢中境界總不如清醒的時候 那麼清楚,要差一等。死了以後,神識就更迷惑了,又要差一等,哪有那麼清楚?所以往 生統統都是活著往生,都是見到阿彌陀佛、菩薩、天人大眾來接引。那就是有的說出,有 的說不出。福報更大的人,不生病,預知時至。這個我們在學佛這麼多年來,我們所看到 、所聽到的,真正的事實很多很多!   台北李濟華老居士往生,現在在舊金山甘老太太親眼看到,看他走的。在講台上講經 ,講了一個半小時,下了講台,坐在沙發上就走了,親眼看到他走的。他講經講完了,向 大家辭行:「我要回家去了」,他是回西方極樂世界的家,那麼清楚、那麼明白。這些都 是平素「真信切願、一心念佛」所修得的。往生,不能預知時至,不能沒有病苦,說老實 話,我們信願行的功夫不夠,這個要知道。我們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我們一定 要在這三個條件上加強,加強到自己將來往生能自在往生,那不是最好的嗎?   自在往生,有沒有人做到過?跟諸位說,我見到一個人,所以我很相信。哪個人?我 在台中親近的李炳南老居士,他就是自在往生。他可以做到,我們也能做到。他是不是念 到一心不亂?這個我不敢講,我從經典、經論所說的,細心去觀察他老人家,一心不亂好 像沒有得到,功夫成片他得到了。功夫成片裡面也有九品,上品功夫成片就生死自在;換 句話說,上品功夫成片,我們每一個人肯努力都能得到。這個努力的要素,那就是一定要 放下萬緣,心一定要清淨,決定不染世緣;不但世間法放得下,佛法也要放下,然後我們 信願行才專才精。只要做到專與精,經上說就能把阿彌陀佛累劫修行的福德,變成我們自 己的福德。這個大的福德,就足以能夠達到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 住幾年也不礙事。功夫到達這個境界,你不會貪戀這個世間。為什麼不去,還多住幾年? 必有緣故。什麼緣故?還有一些人跟自己有緣,多度幾個人,多帶幾個人去。說老實話, 就這一樁事情。如果看一看,緣沒有了,給他們說也不聽,沒有緣了,自己馬上就去了。 所以,想住幾年不是貪戀這個世緣,不是的,是為了這個世間還有一些眾生可以得度,這 才是住世正當的理由,跟諸佛菩薩乘願再來無二無別。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69
bbsamtb:阿彌陀佛。「深信切願,執持名號」,那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12/03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