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日至七日者,剋期辦事也。』剋,是肯定一個日期。諸位想想:哪一個法門七天 能成功?就連法相宗開山的祖師窺基大師,對《彌陀經》也讚歎備至!他給《彌陀經》寫 了一個註解,《阿彌陀經通贊疏》,是窺基大師寫的,讚歎這個法門是頓極的大成。頓就 是頓超。為什麼說它是頓極的法門?七天成就。任何一個法門裡頭沒有七天成就的,這個 法門一日到七日。 (s按:道宣律師天人供養的故事裡,窺基大師是大乘菩薩,滿山的護法神。)   『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諸位要曉得,「不 亂」就決定往生。怎麼個決定法?生死自在。我們常講「了生死」,這生死真的了了,七 天成功。《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確實有這個例子。宋朝瑩珂法師,這是一個出 家人,是一個破戒的出家人,不守清規造作罪業的出家人。他有善根,有什麼善根?他有 自知之明,他曉得他一生所作的罪業很重,來生一定墮地獄。這一墮地獄,心裡就害怕了 ,就恐怖了。向同參道友請教:我現在造這麼樣的重罪,有什麼方法能夠叫我來生不墮地 獄?同學們就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往生傳》,每看一個人心裡面就生大慚愧心、 大羨慕心。《往生傳》看完之後,他老人家就下了決心,一定是念佛求生淨土。他在寺院 裡面自己一個小房子,寮房關起房門,就一心稱念。他念了三天三夜,不吃飯、不喝水、 不睡覺,就是一心一意的求阿彌陀佛。這三天三夜,果然把阿彌陀佛求來了,這是感應道 交。他的真誠,這是能感,彌陀現身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勸他 好好用功,「十年之後,到你壽命到的時候,我再來接引你。」瑩珂法師就跟阿彌陀佛說 :「我的劣根性很重,惡習氣很深,禁不起誘惑,外面一誘惑,我又要造罪業,再活十年 ,不曉得造多少罪業?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這是向阿彌陀佛提出要求 ,阿彌陀佛也就同意了,說:「好吧!三天以後我來接你,好不好?」瑩珂大師就答應了 。好!三天以後就往生了。   他把房門一打開,他念了三天三夜,告訴大家:見到阿彌陀佛了,跟阿彌陀佛約好了 ,三天以後來接我往生。寺廟裡的同伴、同學都以為他在開玩笑。一個破戒的出家人,平 常沒有人瞧得起,關門念了三天佛就可以往生,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但是三天的時間不 長,「好!我們大家看,看三天以後,你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做早課的時候,他要求 同伴,今天的早課請大家念《阿彌陀佛》送他一程。大家也歡喜,我們就念阿彌陀佛,看 你走不走?念沒多久,他就告訴大家:佛來了。他看到了,別人看不到。「佛來了,我跟 佛往生」,這就走了,三天!此地講一日至七日,一日是一日一夜、七日七夜。三日三夜 ,瑩珂!這個人在我們世間人看是破戒比丘,是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以淨土標準來看,他 是標準的善男子。經上講七天,他是中根,三天成就的,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   淨土宗打佛七,就是根據這一段經文,七日剋期辦事。辦什麼事?生死大事,就結期 念佛。這個佛七,給諸位說,按照經典的教訓去做,我們一般稱為精進佛七,而不是現在 我們一般所見到的佛七。現在一般的佛七,變成佛七法會,不是真正用功。而真正的結期 念佛,過去李師曾經跟我們講過,台中蓮社的建立雖然四十多年,精進佛七只辦過兩次, 李老師自己主持的。他告訴我們大家,參加精進佛七的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為什麼? 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照顧不過來,他的精神照顧不過來。因為這個七天七夜,每一個人念 佛的狀況他都要看得清清楚楚,時時刻刻要提醒他,給他糾正。人太多了,他就沒有法子 ,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一定要如理如法的辦道,稍稍有一點差池,就會走火入魔,那個 事情很難辦了。假如佛七當中惹上魔障,是非常的麻煩。李老師兩次佛七,都有人不如法 ,也就是遭了魔障,他老人家用一年的時間來輔導,才把這個人恢復正常。魔障就是我們 講的神經錯亂,世間人說是神經病,會搞成這樣子。以後他老人家再也不敢辦精進佛七, 就搞佛七法會。佛七法會是每年都有好幾次,精進佛七從此以後就不再打了。人家一個很 正常的人到這裡來,七天之後就瘋瘋顛顛的回去,怎麼能對得起人?對人家家人不能交代 ,對參加佛七的同修也對不起,所以精進佛七相當不容易。魔障從哪裡來?這個要知道, 魔障是心裡頭有所求,求神通,求感應,有這個念頭,很容易遭魔障。所以,如法辦道, 心裡面沒有求,一句佛號念到底,並不求見佛、求什麼,求這個,魔容易來擾亂,你的心 不清淨,障礙從這個地方來的。   一心不亂,也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換句話說,就是生死大事,經典裡頭常 講「所作已辦」,就是生死自在。也有一個說法,利根能夠七天不亂,鈍根僅一天不亂, 中根從兩天到六天不定,也有這麼一個講法。兩種說法都講得通,但是以第一種說法為善 。《彌陀經》給我們講的是七天,《無量壽經》給我們講的是十天,「齋戒清淨,一心常 念,十晝夜不絕者」,這講的是十天。《鼓音王經》裡面,也講的是十天。《大集經》裡 面講的是七個七,連在一起就是四十九天。《般舟三昧經》裡面定的是九十天,三個月。 《文殊般若經》裡面,也是講的九十天。這就是說,諸經所說的剋期求證的時日長短不同 。《彌陀經》的時間最短,也是用心最純,真的,最簡單、最容易、最單純,無過於此經 。因為簡單容易,人人都能做,所以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乃至於六趣四生,都能修,都 能成就。何況《無量壽經》上說,「一心繫念於我,雖止於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剎」, 七天、一天都行。總而言之,念佛這個法門,只要一心,不論時間的長短都能夠往生。但 是往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不一樣,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 很明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他說得好,說淺 深,沒有講念多少,是念的淺深。淺深是什麼意思?理事相應這就深,不相應這就淺;與 阿彌陀佛弘願相應就深,與阿彌陀佛行願相應不圓滿就是淺,淺深是從這個地方分的。更 簡單的一個說法,是與定慧相應,功夫深的,心定、慧開,所以能斷煩惱,能破無明,品 位當然就高;念佛功夫淺,定慧比較弱,能伏煩惱,不能斷煩惱,品位當然就低。這是淺 深,也不難體會到。   下面是講功夫。『一心亦二種』,一心不亂是功夫。『不論事持理持』,事持理持, 實在講都是一樣的,所以在因上一樣,果上就一樣。譬如我們凡夫,說老實話雖然說「唯 心淨土,自性彌陀」,但是什麼叫心性你沒搞清楚;如果你搞清楚了,你就明心見性,那 就不是凡夫,是法身大士。所以諸位要曉得,上智是指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 人家才叫理持;沒有證到法身以前的,統統是事持,是下愚。玄奘大師在《八識規矩頌》 裡面稱阿羅漢,「愚者難分識與根」,那個愚者是指阿羅漢,阿羅漢還是愚者,事持。無 論事持與理持,都是「真信切願、一心持名」,換句話說,「因」一樣。文殊、普賢是理 持,瑩珂法師是事持,他跟文殊、普賢都是真信、切願、一心持名,這三條沒有兩樣。換 句話說,往生西方世界的因,等覺菩薩跟凡夫是平等的,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也平 等;因平等,果當然平等。所以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就是果平等 ,這就是「不論事持理持」。   論功夫,『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伏除煩惱,煩惱沒斷,只是 你這句佛號得力,能把煩惱伏住,不起作用了。這個通常我們叫它做功夫成片,功夫成片 就是很淺的事一心,算是事一心了,事一心功夫淺的。假如把見思煩惱斷掉,那是事一心 功夫深的。我們曉得,見思煩惱在教下裡面講,見惑三界共有八十八品,思惑三界有八十 一品,你能夠斷個幾品、伏個幾品,是事一心功夫淺者;能夠完全斷掉,是事一心的圓滿 。所以,事一心裡面也有三輩九品,這是說不管是哪一種持法,論這個斷煩惱的功夫。   『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開是講開悟,就是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本 性佛』,見性就是見本性佛,禪家叫見性,這個地方叫見本性佛。這是破一品無明,證一 分法身,見一分本性,這個都叫理一心。無明有四十一品,在圓教裡面初住菩薩破一品無 明,就是見一分本性佛。由此可知,淨宗裡面講的「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地位?是圓教初 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無明有四十一品,換句話說,理一心就有四十一品,四十一個階 級,從初住到等覺,看你無明斷多少,品位不斷向上提升,這個叫「理一心」。這是說功 夫。   下面這是講的功德。所謂功德,就是這個功夫它得到些什麼,得到些什麼好處?『事 一心不為見思所亂』,得事一心的人,不會被見思煩惱給擾亂了,你心是清淨的,你心是 定的,因為你已經得念佛三昧。三昧是正定,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正定。心定在西方極樂 世界,定在阿彌陀佛,除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了。見到、聽到了,心不 會被它所動,這就不被見思所動。我們世間人常講「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是講世間 法,也就是說世間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動心了。出世間法動不動心?如果遇到出世 間法,心還會動,那不行,那沒有用處。世出世間法,統統都不動心了。事一心裡面,不 動心就是貪瞋痴慢疑都沒有了,這是事一心。   『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二邊」,用現代科學家所說,就是相對的。 我們知道世間人生活在相對的空間裡面,一切都是相對的。說大,大的對面有小;說長, 長的對面有短;說是,是的對面有非,沒有一法不是相對的。一切法都是互相對立的,二 邊,兩邊對立的。如果證到理一心,兩邊沒有了。二邊不立,中道也不存;你說個中道, 中道跟兩邊是對立的,中道也沒有了。諸位想想看,那你的心多清淨!這個時候是一念不 生,不但一念不生,也一句話都沒有了。所謂是「開口便錯,動念皆乖」,不但不能動念 ,也開不得口。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不是說嗎?說而無說。他自己不落兩邊,是無說。 說是什麼?隨順眾生的知見而說。不是隨順他的;隨順他的,那一句話也沒得說!隨順眾 生,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就是不為二邊所亂,不得已稱之為中道,中道是不得已而建 立的。實際上,你要是執著有個中道,那又落到一邊,決定不能執著。所有一切妄想、執 著都沒有,不為二邊所亂,這叫修慧。所以不為見思所亂,是淺的修慧;不為二邊所亂, 那是深的修慧。   念佛如果得不到這個受用,就不算是真修。功夫淺的事一心,別人讚歎我們,心裡很 高興,那就是生煩惱,貪瞋痴慢沒離開。別人毀謗我們、侮辱我們,心裡就不高興、生氣 ,這樣的功夫不能往生,你沒有得三昧。三昧,講最淺的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最淺的, 世間法講「八風吹不動」。自然的災害不動心,與我無關;人為的毀譽也不動心,讚美我 與我不相干,「我」都沒有,誰受讚美?毀謗、侮辱也不動心。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 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功夫。所以念佛的功夫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從這個地方去體驗,我 們自己有沒有這個功夫?為什麼人家能往生,能夠自在往生,能夠預知時至?說穿了,沒 有別的,就是他對於世出世間法不動心,他的心是真的定了。我們外面境界稍稍動一動, 心水就波動了,這算什麼功夫!依然是凡夫,這不行!換句話說,只可以說跟西方極樂世 界結個善緣,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能往生。   為什麼那個往生的人,他不動心?他把這個世間統統捨掉了,這個世間好也好、歹也 好,與我都不相干,我只是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身體與我都不相干,你讚歎它、毀 謗它,不相干,我藉這個身體念阿彌陀佛,我要生極樂世界;不但你毀謗、讚歎不相干, 打它、罵它也不相干,為什麼?不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去的時候,這丟掉了。諸位要 記住,沒有這個功夫就去不了,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起碼的功夫,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 功夫,最低限度的功夫。心真的定了,願真正懇切了,連身體都不要了,何況身外之物? 所以看到榮華富貴,決沒有一絲毫羨慕之心,沒有得失之心,才叫功夫成片,才叫做一心 不亂,這是事一心。「不亂」是不為見思所亂,這個見思要記住,見惑裡面身見、邊見、 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惑裡面貪瞋痴慢疑,這是講這十大類,細分無量無邊。通途的 法門,不要說斷見思,伏見思都非常困難。只有在什麼時候?入定。所以,定叫定共戒, 入定自然就不犯戒,他身心定了。所以,定當中就有戒,戒裡面沒有定,定裡面有戒;換 句話說,定能伏見思,能伏煩惱,不能斷煩惱。   伏煩惱,看你伏的程度,伏的功夫愈深,你將來生天的等級愈高。天有二十八層天, 這看你的定功,功夫高的就往上升,淺的就在下面,但是不能出三界。出三界要斷見思煩 惱,定只能伏不能斷,所以出不了三界。「四禪八定」叫做世間禪定,意思就在此地。土這個法門,叫「帶業」、「橫超」;換句話說,有伏煩惱的這一點點功夫就能往生。伏 煩惱要定,叫念佛三昧,我們這裡不說定,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就是平常講的 功夫成片,最起碼往生的條件。所以真正求願往生的人,要把這個世界真的放下,不要把 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東西放在心上。世出世間法如果放在心裡面,統統是障礙,這是我們 必須要知道的。 == 南無阿彌陀佛。 真正求願往生的人,要把這個世界真的放下,不要把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東西放在心上。 世出世間法如果放在心裡面,統統是障礙!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69
bbsamtb:阿彌陀佛。魔障是心裡頭有所求,求神通,求感應,有這個念 12/04 15:26
bbsamtb:頭,很容易遭魔障。所以,如法辦道,心裡面沒有求,一句佛 12/04 15:26
bbsamtb:號念到底,並不求見佛、求什麼,求這個,魔容易來擾亂,你 12/04 15:26
bbsamtb:的心不清淨,障礙從這個地方來的。 12/04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