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Bonaqua:末學有一比喻,願大德分析。02/25 08:39
Bonaqua:悟道 = 健康,四念處 = 運動。02/25 08:40
Bonaqua:發願、佈施、三歸依、持戒、念佛、修四禪八定 = 運動種類02/25 08:40
Bonaqua:若末學認為,佛說任何一法門皆圓滿含攝四念處,合理嗎 ?02/25 08:42
與其把發願、佈施、三歸依、持戒、念佛、修四禪八定比喻成運動種類, 還不如比喻成介紹運動的理論、書籍和教學影片和幫助運動的器材。 這些東西可用來幫助運動,但和自己親身運動不同。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感覺才是最基本的, 人將自己的感覺概念化之後才有了語言、文字和各種理論, 這些概念化的觀念統稱為概念法, 自己最原始的感覺又稱為五蘊或六根六塵。 不過人在定義概念法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無明和各種煩惱, 例如在定義什麼是我、什麼是我所有的概念過程中, 不知不覺已經在製造無明和煩惱了。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拿一瓶墨水潑一個平凡人, 那個平凡人會很不爽,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衣服被墨水弄髒了。 不過如果有人拿一瓶墨水潑阿羅漢, 阿羅漢的心理完全不會不爽, 因為阿羅漢並沒有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衣服這類錯誤的概念。 一般人把自己感覺概念化的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自動產生的, 例如杯弓蛇影或是看到黑影以為是看到鬼還被鬼嚇到, 因為無明的緣故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製造概念法製造煩惱。 修四念處的目的就是要捨棄所有概念法如實覺知自己的感覺, 打破不知不覺製造概念法製造煩惱的習性, 因此修四念處一定要以剎那生滅的感覺為禪修所緣不能以概念法為禪修所緣。 發願、佈施、三歸依、持戒、念佛、修四禪八定等修法是利用正面的概念法製造善業, 修四念處是捨棄所有概念法如實覺知自己的感覺, 這兩者的禪修所緣不同不能同時進行。 心沒辦法同時認知剎那生滅的感覺和概念法, 如果有人覺得心可以同時認知剎那生滅的感覺和概念法這是錯覺, 因為心剎那生滅的速度太快使人誤以為心可以同時認知不同東西。 這和電腦的情況有點類似, 電腦可以開很多視窗表面上看好像可以同時做很多事, 不過追根究底電腦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只是電腦運算速度太快使人誤以為電腦可以同時做很多事。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不斷覺知自己身體動的感覺, 一開始他會覺知動的感覺連續變化, 正念變強後他會破除連續性概念體驗到動的感覺變化是不連續的, 一個動的感覺生起然後滅去,接著下一個動的感覺生去滅去‧‧‧ 他會體驗到動的感覺不斷在剎那生滅,這是身念處的修法。 如果他打坐的時候感覺到腳痛, 他可以不斷覺知自己的腳痛。 一開始他會覺知腳痛的感覺連續變化, 正念變強後他會破除連續性概念體驗到腳痛的感覺變化是不連續的, 一個痛的感覺生起然後滅去,接著下一個痛的感覺生去滅去‧‧‧ 他會體驗到痛的感覺不斷在剎那生滅,這是受念處的修法。 不過如果他只是思考或念誦文字的上的動和痛, 這沒辦法讓他如實覺知感覺的剎那生滅。 因此不管是任何禪修, 都必須要先搞清楚禪修的所緣是什麼, 心必須定在禪修所緣的範圍內。 舉例來說修出入息念時心必須定在覺知氣息的"出""入"鼻孔, 這是概念法的禪修, 心必須要專注在氣息"出"和"入"的方向概念, 修出入息念時不會去理會身體動的感覺或是腳痛的感覺。 氣息的"出"和"入"不會剎那生滅, 因此這種概念法的禪修目的是要讓人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修四念處必須把心固定在剎那生滅的感覺, 概念法的禪修如出入息念則必須把心專注在固定的概念法, 這兩者不能混在一起修。 要是混在一起修心會不斷亂跳這樣就無法得到夠強的定力, 如果搞不清楚禪修所緣是什麼, 無論要修什麼東西都不會成功。 修佈施、三歸依、持戒、念佛、四禪八定等概念法禪修 可以在修前和修後發願滅盡所有苦, 例如可以發願願我早日斷除所煩惱, 如果想成佛則要發更大的願。 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些由正面概念法製造的善業用來當作幫助自己滅苦的助力, 發願滅盡所有苦的作用是要運用這些善業的善報來幫助自己滅苦, 例如加強自己修四念處的動機, 讓自己善業的善報能提供有利修四念處的身心和外在環境。 雖然可以利用正面概念法製造善業來幫助自己修四念處, 但修四念處的本質是要捨棄所有概念法和所有概念法無關。
Bonaqua:因為末學本以為各法門都不離 "身受心法",所以有這想法。 02/25 10:48
身受心法是五蘊的一部份,就算是外道的法門也離不開五蘊。 不過人可以透過自己的五蘊認知剎那生滅的感覺(真實法), 也可以透過自己的五蘊認知概念法。 唯有捨棄所有概念法,才有辦法認知到所有感覺的剎那生滅(真實法)。 只要你能分清真實法和概念法的不同, 你就知道為何只有修四念處可以讓眾生覺悟, 也會知道外道無法覺悟的根本原因。
Bonaqua:老實說,我是一個修念佛的,所以在實修過程常常有與四念處 02/25 11:07
Bonaqua:相應的感觸,所以才會提出這些問題。 02/25 11:08
當你念佛有和四念處相應的感觸時,你已經沒在念佛了, 你離開了佛的概念,直接體驗自己的感覺。 念佛的禪修所緣是佛的概念,這種禪修方法最多可以讓自己暫時克服五蓋, 得到近行定。 雜阿含經(四七四)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因為念頌文字的禪修方法無法讓心足夠寂靜, 因此任何念誦思考文字的修法都無法讓人證得初禪。 因此如果修念佛修到克服五蓋得到近行定後想要證得初禪, 就要捨棄所有文字語言改修其他禪修方法例如出入息念如此才有機會證得初禪。 如果對初禪沒興趣也可以捨棄所有文字語言, 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 總之念佛的禪修所緣和出入息的禪修所緣以及生滅法, 這三者完全不同也不能同時修。 知道自己的禪修所緣是什麼, 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這樣就不會出錯。
odbc:依經典來說四念處涵蓋的範圍很廣, 我認為本質上來說02/25 11:23
odbc: 四念處應該是共法吧....02/25 11:24
修四念處必須捨棄所有概念法,如實覺知自己的五蘊, 和其他利用概念法製造善業的禪修不同, 這兩者不可同時進行。
godmanhand:我以為佛陀有教訓過法無法高下@@...怎麼又有唯一解?02/26 10:40
godmanhand:抱歉,無有高下02/26 10:41
並不是做任何事都可以讓自己滅苦走向涅槃, 不可能有這種事, 只有修四念處才能讓眾生滅盡所有苦走向涅槃。 -- 中阿含因品念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若有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 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 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9.217.37
Bonaqua:感恩大德分享,受益良多。 02/26 23:59
Bonaqua:另末學心念阿彌陀佛,只是求生西方淨土而已,參禪修定這類 02/27 00:01
Bonaqua:概念其實並沒在末學現階段思考的方向。^ ^" 02/27 00:01
Bonaqua:而有時候念佛已經不是語言文字,而是兒子憶念母親的感覺。 02/27 00:06
Bonaqua:這是一些小經驗,順便與大德分享。 02/27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