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oonee (feynman511)》之銘言: : 我不是佛陀 也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 所以我當然也不知道佛陀會怎麼說 : 我也不知道什麼是佛教徒 和什麼是佛教徒應不應該如何 : 只想問你一個問題 : 在你放下了好壞 對錯 善惡 優劣 成敗 等等二元觀點之後 : 你看到了什麼? 你的問題讓我想到慧能大師問慧明大師的問題 「不思善,不思惡,此時此刻,便是你真實面目!」 六祖慧能的故事很有趣 大家可以去看看 (不過六祖壇經我還沒看過 orz) 感謝你的提醒 我並沒有落入善惡的執念中(所以沒有辨論服貿的對與錯) 我只是藉著此因緣 來了解一下各位大大會如何的處理這種事情 佛法是如何教導的呢??? 現今台灣佛教應是大乘佛教 而且十分注重人間淨土 有人間二字 一定分不開與人有關的任何層面呀 避世是完全不可能達成此理想的~ 再次感謝你的提醒 讓我會更謹慎不落入執念 再來分享一下我對不思善不思惡的看法 1有人把「不思善不思惡」當成「不起分別心」 這看法可能不太完全 大乘佛教對於菩薩修行分成五十二階位 只有到達「六地菩薩」才可以 不起有漏心識分別,照見緣起性空,徹悟諸法自性, 可說真實的佛法已現前,所以稱現前地。 而六地菩薩的程度有多高 舉一個經典大家就知道 大悲心陀羅經裡 觀世音菩薩在聽聞大悲咒時 才從初地菩薩升到八地菩薩 (雖然各經典對階位分別不太相同 但也沒差很多) 並非說「不起分別心」 或是「六地菩薩」程度太高 不用去想了 而是事情要腳踏實地 一步一步去做 不然就會落入老人家常說的:「不會爬,就想跑。」 也會像佛經裡有一個寓言說到:曾有一個愚人,見到三層樓的建築物後, 即要求一位建築師,單為他建第三層而不要底下的兩層。 這有可能的嗎? 2我所認識的不思善不思惡 聖嚴法師也曾在《拈花微笑》中善與惡的一篇文中提到 「不思善,不思惡」的修行方法,分作三個層次 1思善思惡 2不思善不思惡 3懂得思善思惡 這就像禪宗常說的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再到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因此回到這篇討論主題 這種重大爭議 佛教徒該如何處理呢?(引經據典是更棒的呀^^b) 希望可以讓我稍微摸到第三層次 懂得思善思惡這個大門的邊邊 我就很感動了呀~~~~~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100.151 ※ 編輯: yaqqq (61.223.96.15), 01/19/2015 0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