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中觀四百論》/德國漢堡 Hamburg, Germany 2007年7月24日上午 : 首先先講到知苦,為什麼我們要知苦呢?因為我們對痛苦的認知越深刻的話,我們對 : 於痛苦的因緣(痛苦的因緣屬於集諦),自然就想要去捨棄他,就想要去消滅他、斷除他。 : 可是痛苦的因緣,並非是靠自然的去斷除,而是以精進力,刻意、蓄意的去斷除(痛 : 苦的因緣屬於集諦,斷除集諦證得的滅諦,不是無常的有為法之生住異滅的滅,有為法生 : 住異滅的滅是無常的性質,而滅諦的滅是斷除無明煩惱的集諦才有,這二種滅並不相同。 : <攝類>:「無常法生住異滅的滅」與「四聖諦中滅諦的滅」,二者相違)。 ------------------------------------------------------------------------------ 補充:斷除的層次 摘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見悲青增格西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斷有很多層次。 第一種,如守十善業、斷十惡,發誓不殺生是斷了殺,這是一種斷。又如比丘是圓滿 一切戒、身三口四全部圓滿地斷一切惡。別解脫戒可以斷除其反面。[1] 第二種,如外道會修止觀達近分禪,修粗靜相—觀欲界生老等粗相,將上二界視為妙 相,最後得正禪,這也是斷,因為會沒有貪嗔(欲界的貪嗔在上二界不會現行)。[2] 又如菩提心很強時,對眾生會沒有嗔恨心(菩提心是由對眾生修持慈心、悲心引生為 利眾生希求無上菩提佛果位的發心,慈心與瞋心相違、悲心與害心相違,所以,當心續中 現行慈、悲等善心所,由利他的慈悲強烈引生為利有情希求無上正等菩提的發心時,對眾 生不會有瞋恨心),但不是真的沒有,不繼續修下去,有一天還是會生出。 修世間道(世間粗靜相道的四禪八定)、菩提心(菩提心是由大悲心引生為利有情願 成佛的意樂)會知道自己沒有嗔恨心,即使刻意去測試自己有無嗔心,也不會生出,但下 輩子不繼續修,仍會生出。 第三種是現證空性。先修止,在止的基礎上觀修空性。資糧道時了解空性,加行道時 以止觀雙運修空性,最後用現證空性之智斷煩惱。[3] 所以有三種斷法: 一是持戒(受持別解脫戒),如比丘戒雖然有很多戒條,但二百多條都在身三口四中 ,不會涉及意。因此,雖然心中很氣惱,但未動手就不算犯戒,動手就犯戒。(別解脫戒 主要斷除身語七支的惡,比如只有內心生氣還沒有構成違犯別解脫戒,但若因為生氣進而 動手打人、口出惡言就違犯別解脫戒。菩薩戒更嚴格,內心意樂違犯就犯菩薩戒。) 第二種,如修菩提心(由大悲引生為了利益一切有情希求成辦無上正等菩提的發心) ,這就不是壓抑,是正面想法提升、負面想法沒有,但是這也不是完全斷。(所謂斷除, 要斷除煩惱種子才是真正的斷,只暫時壓伏斷除煩惱的現行不算真正的斷。) 第三種,是針對種子斷,如斷了分別煩惱(遍計煩惱),生生世世都不會再有分別煩 惱,斷了俱生煩惱某品,生生世世也不會有。(唯有現證空性的智慧才能真正斷除種子) 總之,歸類上,「斷」有三種,以戒斷除,以定斷除,以慧斷除。用語上都是「斷」 ,但內容不一樣。 (所以,戒定慧三者,有不同的斷除層次。戒學斷除最粗猛的身語煩惱,保護身語防 範造作粗猛的惡業;定學進一步降服內心裡的煩惱現行;慧學斷除最深細的煩惱種子。) ------------------------------------------------------------------------------ [1] 別解脫戒,又稱尸羅、波羅提木叉,包括:居士五戒、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 [2] 粗靜相道的四禪八定能夠降伏欲界的貪嗔,此時煩惱暫時不起現行,並沒有斷除種子 [3] 現證空性—現量無我空性的智慧,不僅煩惱不起現行,而且能夠斷除煩惱的隨眠種子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玄奘法師譯):「道(補特伽羅相續中內心智慧發展的道路) 有五種(五個道次第),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無學道)。」 資糧道中品獲得通達無我空性的比量,資糧道上品獲得緣無我空性的止(奢摩他), 加行道獲得緣無我空性的觀(毗婆奢那),見道獲得緣無我空性的現量斷除遍計煩惱的種 子,修道獲得緣無我空性的現量斷除俱生煩惱的種子,無學道獲得斷除一切煩惱的解脫。 CBETA T24, No.1458《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律藏) 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言應勤者,勸不放逸,能與出世聖道,加行為依止故,謂於奢摩他(止)、毘缽舍 那(觀),(止觀)雙修等運,獲聖道故。」資糧道上品獲得緣無我空性的觀轉入加行道 ,加行道是止觀雙運的體性,依止加行道緣無我空性的止觀雙運為不共增上緣,最後獲得 現證無我空性的智慧,現證無我空性的根本定智屬於道諦,斷除煩惱隨眠種子獲得滅諦。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6286372.A.4DA.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12/14/2019 16: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