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住深定門   「《會疏》」說,「深定者,所住三昧微妙幽玄,非二乘(阿羅漢、辟支佛)及初心 (初發心的菩薩)所能為」,達不到這個境界。「唐譯云:一切種甚深禪定」,註解「一 切種者,謂一切種智。全理之事,故云甚深」。事很淺顯,理很深,理直通法性。什麼人 能見到?法身菩薩。「故知深定,實是理定,非僅事定」。事定容易修,理定難。淨宗學 人心裡只有一句佛號,佛號之外什麼都放下,這一句佛號就是理定。這聲阿彌陀佛、阿彌 陀佛、阿彌陀佛接著念,這是事,理太深,理是圓滿的自性。   「又《淨影疏》曰:住深定門,起行所依。無心往來,直以三昧法門力起,故須住定 。」道理不懂,功夫不得力,道理明白了,哪有不得力的道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 是住深定門。只要心專一,沒有不成就的。一就是住,不能搞多。起行所依,念佛求生淨 土,就憑一門深入。無心往來,這個心是妄心,起心動念,把這個放下,直以三昧法門力 起,這才要住定。我們在這裡慢慢練,練轉識成智。三昧起用就是智慧。智是自自然然起 來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那是真實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起用,本有的。「下明起行」 ,起行,「悉睹現在無量諸佛,攝行寬廣」。   「淨影師之意」,小慧遠,遠公說,「悉睹諸佛是行門,起此行門,依深禪定。不待 起心動念,直從三昧法門之力起行」。見佛,並沒有起念頭想見諸佛,諸佛境界現前了, 這是三昧力。三昧是能感,諸佛就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要想怎樣怎樣,那是求佛 ,那也是感,應不應完全看清淨心。心愈清淨,應愈明顯、愈快速;心不清淨,妄念、雜 念還很多,縱然求也沒有感應。必須要三昧感,自然應,不是有心求,是自然應。 二、專的時候你得清淨,得清淨就解脫,解脫染污的煩惱   「若依本經則定中見佛,正是彌陀第四十五定中供佛大願」「願文」「十方佛剎 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沒有起念頭,動念頭定意就失掉,沒動。自 性本定。所以修定與真心、自性相應。心是動的,與自性不相應,與自性不相應就是與自 性裡頭本具般若智慧不相應、自性本定不相應,當然跟自性的功德就有距離。 聞名號要什麼?專心。老和尚所謂「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要專一。專是什麼 ?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專的時候你得清淨,得清淨就解脫,解脫染污的煩惱,就是見思 煩惱,得普等三昧,得諸深總持,住三摩地,一直到成佛。念佛三昧,怎麼住法?海賢老 和尚做出最好的榜樣。一切是我們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自己本有的,只要把障礙 除掉。這三種煩惱減一分,自性裡面智慧德能就透一分,它自然往外透。   這個深定、三昧,彌陀大智大願之所成,其深無底,其廣沒邊,深沒有底。這樣的禪 定自自然然感常寂光中的法身如來,所以你自自然然能看見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就是定 起用。賢公有一天燒了十二支香,香爐上都插滿,有人問他怎麼燒這麼多?他說我今天看 到屋裡屋外統統是阿彌陀佛,床上床下全都是眾生在聽我念佛。這是感應,無量無邊的阿 彌陀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將來成佛都是阿彌陀佛。我們用什麼心、態度來看 一切眾生?他是阿彌陀佛,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恭敬心、孝順心,這是性德,自性第一 德,這是真心,用這個心跟佛菩薩感應道交。阿賴耶是胡思亂想,妄想雜念,這個不行, 這個感應的是妖魔鬼怪。 三、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一定得到阿彌陀佛加持,不知不覺得到普等三昧   「由願文可見,會中諸菩薩皆蒙彌陀智願之力,因得聞彌陀名號,皆得普等三昧等甚 深禪定,故蒙願力加持,定中供無量諸佛。既往供佛,必定見佛,故云悉睹無量諸佛。」 這是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一定得到阿彌陀佛加持,不知不覺得到普等三昧。普是普遍, 等是平等,法身菩薩所證甚深禪定。它的作用就是「定中供佛願」,定中供無量諸佛,一 尊都不漏。供佛是修福,見佛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明心見性,破無明證法身,才有這 個能力。我們煩惱習氣很重,沒有這個能力,但是遇到阿彌陀佛,真是如獲至寶。處事待 人接物要用真心、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決定有好處,修積的功德不會漏掉,這是無 漏法。虛偽不誠實,心地染污不清淨,沒有恭敬心,你修的功德全漏掉了,自己不知道。   「又《般舟經》云:是菩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他 自然現前。「不於此間終生彼間」,在這個世間死了,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便於此 坐見之」,十方剎土諸佛現前,我們都能供養。「佛言」,釋迦牟尼佛說,「菩薩於此間 國土,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關鍵在專念。我們要相信佛的話。「專念故得見」「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報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信願持名。   「是以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這是讚歎,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稱為寶王三昧 。「故甚深禪定」,《大集經》說,「悉睹諸佛,都消歸念佛三昧也」。無量無邊諸菩薩 ,他們所修的三昧到最後統統歸念佛三昧。都是以這個條件,三昧就是得生的條件。三昧 是正受,正常享受;正定,沒有任何夾雜,沒有妄念、雜念。「清淨平等覺」就是念佛三 昧。「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議,一乘願海不可思議。」我們真正能放下萬緣,像海賢老和 尚,一生就一句佛號,加一部經,其他的全放下。把心清得乾乾淨淨,清淨平等覺現前。 一乘願海是讚歎佛、佛的願力、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感應見佛剎,見一切佛,一個不漏。 四、我們要常常想這個問題,常作如是觀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怎麼到的?阿彌陀佛念念都現無量無邊身,接引遍法界虛空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眾 生,他發願他就要接引。佛的報身在極樂世界大講堂講經說法沒中斷。我們的報身跟阿彌 陀佛的報身一樣,在講堂聽經也沒動,佛分身去接引,我們也分身。我們去供佛,修福聞 法。我們所聞的法,所修積的功德,在我們這個世間無量劫都修不到,他一次完成。何況 天天去、時時刻刻不間斷的去!在那個世界成無上道,個個成就,人人成就。與我有緣的 眾生,我們天天念佛迴向,希望他在這一生當中消災免難,福慧增長,將來必定有一天遇 到淨宗法門,認真修學,同生極樂國。我們在極樂世界等待他,歡迎他。怨親平等,不平 等就染污了,要平等。而且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決定不能有一個夾雜。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一念,指極短促之時刻,但其時限,諸說不一」。 這一念是多長?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一秒鐘 二千一百兆次的一念,極短的時間。《仁王經》,「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 百生滅」,這是一剎那。「《往生論註上》以百一生滅名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兩 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剎那也。但《智度論》以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 剎那者此云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兩者均謂一念即一剎那」「茲為簡單易記,故 從後者」,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念。我們現在更精密,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 生滅,一個生滅就是一念,就在面前。我們的身體、念頭、起心動念,乃至於一切萬物, 統統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我們要常常想這個問題,常作如是觀,它幫助我們放 下。我們放不下是把它當真,知道是假的,我們所有一切念頭都落空,這是真的。 == 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決定有好處,修積的功德不會漏掉, 這是無漏法。虛偽不誠實,心地染污不清淨,沒有恭敬心,你修的功德全漏掉了。 南無阿彌陀佛。 --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 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省庵大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31.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8052375.A.E75.html
kissung: 一念。阿彌陀佛 01/03 21:14
dakudai: 阿彌陀佛! 01/03 21:48
creative88: 阿彌陀佛 01/04 00:09
ackino: 南無阿彌陀佛 01/05 11:49
bravemedal: 南無阿彌陀佛 01/05 12:14
youngerwu: 南無阿彌陀佛 01/08 18:09
koalaq: 南無阿彌陀佛 01/24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