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必得讓眾生得到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利益,這才能代佛說法   「上表諸大士契於聖智」,與會的這些諸上善人、法身大士,他們深契於如來的智慧 ,「得無礙之辯才,善應根機,廣宣妙辯,故曰:得佛辯才。」弘法利生,必得讓眾生得 到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利益,這才能代佛說法。古時候講經註疏,必須得大徹大悟,宗門 要求明心見性,教下要求大開圓解,淨土宗也要得一心不亂,才能代佛說法。李炳南老居 士非常謙虛,他告訴我,他上台講經完全憑藉古大德的註解。這是說自己沒開悟,沒有人 講經,不得已而求其次。只要註解沒講錯,把它翻成白話文。首先自己得受用,有一點小 悟、悟處。這個小悟最好別講,因為我們愚痴,智慧沒開,怕悟的是誤會,體會錯了,依 舊要背因果責任,不能不謹慎。看不懂的,沒有搞清楚,輕描淡寫帶過,不犯過失。我們 念到講不出來的,把經文念下去,沒錯;如果我們講,講錯了,要負責任。 古人照本宣科,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初學。初學一定要這樣,學謙虛,學恭敬 ,學負責任,學不敢隨便亂說。今天眾生福愈來愈薄,造作的罪業愈來愈嚴重。你不知道 事實真相,確實生死心不切,了解事實真相,害怕!末法時期能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念 佛往生淨土,這個法門靠佛力。沒有誠敬心、清淨心、恭敬心,真的是難信之法,雖然好 容易成就,不容易生起信心。 二、勸人念一句阿彌陀佛,同佛辯才   《甄解》,「若依根本教,但說一字,亦為得佛辯才,傳如來如實言故」。根本教是 什麼?是教之根,教之本。佛教分三支,戒律、禪定、教下,根就一個,三教一源,一個 源頭流出來的,是自性。依根本教是依真心、本性。但說一字,這一個字是從真性裡流出 來的,也是得佛辯才。佛就是明心見性,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廣義來 說,佛所有一切言論全從根本流出來,就總綱領上講,這一個佛字,或者是法字,佛法。 這一個佛再講到究竟,根本的根本,佛指什麼?指阿彌陀佛。教最後都歸淨土,無論哪個 法門最後統統歸淨土。天台智者大師求生淨土,他是觀想念佛。《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 願王導歸極樂,修禪的、修唯識的(法相唯識的)末後統統都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 以海賢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這句話意思很深很深,真正把根本找到 了。 於是我們就知道,勸人念一句阿彌陀佛,同佛辯才。幫助一個人對淨宗起真正的信心 ,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你一生幫兩個人,大慈菩薩說就比你一個人念佛求生淨土功德要大 ;一生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你的功德太大;能幫助一百、二百,你真正是菩薩;能幫助 上萬人,大慈菩薩說你就是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功德可以平等。這句句話都 是真話。不但菩薩如是,凡夫說法也同諸佛辯才,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眾生。佛確實只有一個願心,希望一切眾生早一天成佛,不要在六道十法界裡逗留,這個裡面很 容易迷失自性、迷失方向真正能幫助眾生一生成就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老和尚說得 好,感應稀奇不要去想,一切順其自然,心就是定的,定生智慧,不生煩惱。我們能真信 真願,到時候就真靈,對於極樂世界決定沒有懷疑,真信切願管用。 三、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能契一切根性   老和尚最後的表法,僧團和睦。若要佛法興,眾生心善,就能興起;眾生心不善,還 是貢高我慢、嫉妒障礙、自讚毀他,佛法就衰了,甚至於滅亡。幹這種事,果報在地獄。 你細心去思惟,太可怕了,為什麼要造這個業?寧捨身命,也不能毀謗正法,不能輕易批 評一個出家人,何況是一個法門,一個法門跟它有緣的眾生不計其數。所以讚揚佛慧功德 ,福報無邊,不能造作罪業。   「開化十方有緣」,佛說這麼多法門全是善巧方便,眾生根機不一,所以開這麼多法 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門契機很容易得度。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能契一 切根性,上到等覺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覺菩薩,念佛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圓滿 無上菩提;六道地獄眾生,一念十念也能往生。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把眾生度盡了,從無 間地獄到等覺菩薩,平等普度,祖師大德稱為第一法門。印光大師在普陀山藏經樓三十年 ,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可是他一生為我們示現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慢慢的把自性的功德找回來   『住普賢行』,著重在「住」字。「上文已言」,已經說過,「諸大士,咸共遵修普 賢大士之德,今文云住普賢行,表諸大士咸安住於普賢大士之大行」。大行是什麼?「各 各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每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所以 前清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 經》,小本就是《阿彌陀經》。這三本是一本,一而三,三而一,只是詳略不同。   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法門完全建立在信願行的基礎上。信願行是一不是二,真 信哪能不發願?發願哪有不念佛的道理?佛號肯定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分秒必爭,我有一 秒鐘的時間念一句佛號就沒有白過,這一秒鐘把佛號忘記,空過了。「但得見彌陀,何愁 不開悟。」我把四弘誓願分成兩階,現前指導我的是前面兩句,第一個發菩提心,「眾生 無邊誓願度」,這是發心;「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積累功德。用念佛,聲聲佛號,每 一聲佛號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功德,稱性的。每個人都有,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只是我 們有煩惱習氣障礙,不能現前,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慢慢的把自性的功德找回來。把起心 動念、分別執著念掉,讓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 分別執著,我們淨土就成就了。淨土是准許帶業往生,煩惱習氣沒斷沒關係,只要這句佛 號能把它控制住、壓住,它不起作用,對我們往生淨土不產生障礙,這比什麼都要緊。   「《華嚴經》中,僅一普賢如斯倡導」。這兩部經做個比較,「今經則無量無邊」, 這部經裡有多少像普賢菩薩一樣的法身大士?無量無邊,「德如普賢之法身大士,咸來集 會,同宏淨宗。」這還得了!太殊勝,以十六正士為代表。 五、不能批評,不能毀謗,不相同的地方要善巧方便把它講圓融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這一句《唐譯》的原文。《魏譯》,康僧鎧譯的,「入眾言 音,開化一切」「《淨影疏》曰:入謂解也」。入就是解的意思,「謂解眾生種種言音 ,用之起說」。眾生言語不同,很複雜。我們住在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八十多種族 群,一百多種語言,十幾種宗教。   宗教與宗教,佛教自己宗派,不和的原因全是煩惱習氣,戒沒有了,禪沒有了,教也 沒有了。剩下名聞利養,爭名逐利。海賢老和尚表法,互相讚歎,不能批評,不能毀謗, 不相同的地方要善巧方便把它講圓融,讓大家不生懷疑。講經教學讓人家生起懷疑,我們 就有罪過,不如不說。人問海賢和尚念佛的境界,他笑而不答,高明。為什麼?甚深之理 一般人很難體會,佛不講。 == 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慢慢的把自性的功德找回來。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讓心裡只 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我們淨土就成就了。 南無阿彌陀佛。 -- 譬如種樹,種久則根淺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則刀鈍而成利。 豈其因淺勿種,任其自枯?因鈍弗磨,置之無用? ——省庵大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31.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8656409.A.68D.html
kissung: 南無阿彌陀佛 01/10 21:37
dakudai: 阿彌陀佛! 01/10 21:43
creative88: 南無阿彌陀佛 01/11 00:45
k2345678: 南無阿彌陀佛 01/11 10:05
ackino: 南無阿彌陀佛 01/13 16:28
youngerwu: 南無阿彌陀佛 01/13 17:50
koalaq: 南無阿彌陀佛 01/24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