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上士道.學菩薩行.忍辱波羅蜜〉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 初中(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 : 、靜慮;六、般若道理。 : 寅三、學習忍辱 (...接續 #1U5TkoNX (Buddhism): 卯三、忍之差別 : 辰一、耐怨害忍 巳二、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 前文:#1U9QYStl 對讀 新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妙音佛學叢書翻譯組漢譯 巳二 斷除不喜怨敵興隆而樂於見其衰微: 應要這樣思維:「我本來是為了利一切有情而發起菩提心,但是竟然嗔恨那些尋取自 身安樂的加害者。我口裏雖說願一切有情咸皆成佛,可是看見加害者獲得一點名利恭敬竟 會憂惱不樂。這可謂矛盾至極!」 所以,我們必須斷除任何嫉妒別人興隆之心並應至心歡喜,否則,所謂成辦一切有情 利益安樂的菩提心便是有名無實。 《入菩薩行論》(安忍品)說:原本是希望一切有情能得安樂而發起無上菩提心,現在 當有情自己獲得安樂時,為何反而嗔恨他們呢?原本是要為利有情而求成三界咸皆供養的 佛果,現在看見別人獲得少許的名利,為何反而因此生起苦惱呢?眾生是我們應當供養生 活的親人,現在他們既能自力更生,難道不該高興而該生氣嗎?假如我們不希望有情獲得 利益,又怎會希望他們覺悟成佛呢?憎惡別人興隆成就的人會有菩提心嗎?不管仇敵已從 別人那裏獲得利益,又或這些利益仍留在施主家中也跟我們無關,為何要為給予或不給予 而生氣呢? 就算我們懷著樂見怨敵遭殃,願其衰敗的惡心,但是,徒具這種心念只會令自己痛苦 卻不能傷害他們。即使這種害心能夠損害他們,但是亦會害人害己,所以必須思維它的過 患,把它完全斷除。 《入菩薩行論》(安忍品)說:縱使我們的敵人不快樂,我又有何值得高興呢?只是希 望敵人受苦可不能令他們受苦啊。就算能如己所願令他們受苦,又有什麼值得我們高興? 若說這樣我便滿足,那還有較此更令人墮落的心態嗎?若被煩惱漁夫拋下的利鉤鉤上,便 一定會墮入有情地獄,被獄卒投入鑊中烹煮。 若我們把有礙自己或自己的親友遂願的障難,令我們不能遂願的舉動,與及仇家的繁 榮興旺視作全不可喜的事情,便會憂慮不安,假如這種憂慮增加,便會引發嗔恚心。若能 斷除全不喜歡這三類事情的心態,便能消除憂慮,憂慮一旦消除便不會生起嗔恚。所以, 應以前面所說的正理來把這種全不喜歡的心態遣除,我們應以種種方法來斷除嗔恚,因為 嗔恚是一種極大過失。 上述這些佛子正理教授,是含有駁斥煩惱,反觀內心,能勝最大強敵嗔忿的法門。若 我們能以觀察慧妥善抉擇,以種種正理善作破除,便能斷除多種不同的嗔心並能生起多種 安忍。由於這種經驗是由無垢正理所取得的聖教正義定解而產生,所以能留下極為堅固的 習氣。(因此,)捨棄以觀慧進行觀察修的人也就是把所有這些菩薩廣大行捨棄,須知這種 做法便是以有暇人身成辦自他二利的最大障礙,所以要像毒物一樣,避之則吉。 ------------------------------------------------------------------------------ [1] 菩提心(菩提心是由大悲心引生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希求相應的意識心王)的正行是六 度學處。系列文(91)~(126)學習布施度,(127)~(141)學習持戒度,(142)進行忍辱度 [2] 忍之差別分三: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思擇法忍。 耐怨害忍分二:① 破除不忍怨所作害。② 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①破除不忍怨所作害"的子科已進行完畢,此篇講"②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3] <攝類>:「忍辱」與「忍辱度」二者有三句差別,有菩提心攝持的忍辱方名忍辱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不一定都是「度」(波羅蜜多)。例 如聲聞、獨覺乃至外道行者,也會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行持,但是 不能稱為度(波羅蜜多)。有菩提心的發心攝持的布施等行持,才安名度(波羅蜜多)。 [4] <心類>:布施、持戒、忍辱的行持,屬於思心所(與第六意識心王相應的思心所),布 施是思惟於捨的思心所,持戒是思惟於守護的思心所,忍辱是思惟於不瞋恚的思心所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9613297.A.937.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1/22/2020 09: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