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r2915 (swimlover)》之銘言: : 我覺得很多台灣人很自私,希望大眾運輸的成本低於私有運具才來使用 : (成本全含,意指需要算入時間、舒適度等等機會成本) : 可是那真的太難太難了,我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衛武營到五塊厝 : 這裡有全世界最偉大的鐵路系統,地下化又高運量 : 是花了大家多少多少的錢,但是大眾運輸始終不敵私有運具 : 你可能會說大家都會搭吧?但是算一下時間金錢因素 : 捷運怎麼看都還是大輸(17元,3+5(期望值)分 vs 4元,6分好了) : 這還不含你走到月台的時間 : 有人可能會說我會搭!因為舒適的價值對我來說比較大 : 可是這還是捷運最有優勢的地方,起訖點都是捷運站 : 萬一你家離捷運站走路還要5分鐘,那很抱歉,捷運怎麼算都不可能會贏 : OD的例子很難舉的恰當,我所要表達的是大眾運輸很難贏私有運具 大眾運輸不是很難贏私有運具,那牽涉到我們要不要把私有運具的成本「明朗化」... 就以使用者的金錢 / 時間成本來說,大眾運具 / 私有運具的成本考量大致是這樣.... A. 大眾運輸 1. 票價 2. 旅行時間成本(指大眾運輸系統的起訖時間成本) 3. 候車時間成本 4. 接駁時間成本(例如走到大眾運輸站點) 5. 轉乘成本 B. 私有運具 1. 該旅程燃料成本 2. 車輛停放成本(包含停車費、找車位的時間成本) 3. 接駁時間成本(主要指起訖點走到停車位置的時間成本) 所以其實重點並不是票價或燃料,而是時間,這是運輸行為中最重要的目的, 「在期望時間內完成甲地至乙地的移動行為」 那怎麼樣去「平衡」兩者的「時間」,其實這就牽涉到土地使用管制的策略, 舉例來說,例如像是台北車站週邊的「機車限行」+「停車限制」策略, 他其實就是提高了私有運具的時間風險,因為你可能要花很多時間找車位, 或者是必需要把車停在很遠的地方、再步行到目的地, 因此相對來說,台灣人不是很自私的民族,台灣人是「很懶得走路」的民族, 只要在那個地方把某種運具的步行距離拉得很大,那其他競爭運具就可取得優勢... 至於怎麼樣去拉開這個距離、提高限制或提高直接成本(金錢), 這裡面牽涉到不同區域中的時間價值考量,其實這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問, 我們的大眾運輸政策現在也在這些課題中不斷拉扯, 說穿了,我不認為台灣民眾討厭大眾運輸,但是除了台北都會區外, 其他區域的大眾運輸時間成本太高,絕對是非常嚴重的課題...... -- fabg's 航空鐵道交通生活部落格 新家到這邊:http://fabg.pixnet.net/blog (fabg@運輸邦) 舊家在這裡:http://www.wretch.cc/blog/fab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36.179.46
IkarusWillie:推薦這篇文章 10/09 01:15
emu300ct:推薦~這門學問很不好懂,我現在也還在學習中 10/09 01:16
PECOPECO:讚 10/09 01:32
btpenguin:幫這篇文章按個讚 (點) 10/09 01:46
Guis:講白了就是你已經有一個很方便的~~ 幹嘛去換不便的 10/09 01:55
Guis:(在所有因素都未改變的狀況下) 10/09 01:55
NiChu:推薦這篇文章...(不知為啥有種在看申論題答案的感覺...XD) 10/09 09:52
spencers:台北市以外的車輛停放成本太低了! 10/09 09:56
spencers:騎樓都可以停『汽車』 檢舉也無用 無能的政府幾乎不開單 10/09 09:56
Chungli28:推客觀的文章 10/09 12:29
andrew16:推...長知識! 10/09 14:40
abcde509:推藍天飛翔 10/09 17:48
vespar:推薦這篇文章 10/10 21:20
eastwing:推點出問題核心,也希望大家能認清問題本質全貌 10/10 21:57
ecpoem:推 10/11 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