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otusea (M.Y.)》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Tainan 看板 #1Is299wT ] : 作者: rotusea (M.Y.) 看板: Tainan : 標題: [昼夢]市區公車及各轉運站未來小巴路網鍵盤規劃2 : 時間: Fri Jan 17 02:17:37 2014 : 以下之小巴路網設計,除為迅速轉運區域內人口,故皆以高密度住宅區為主要路線外, : 亦注重景點與特殊單位之連結。 : 而在路線安排上,除非是避無可避,否則盡量避免容易雍塞的路段。 : 如海安路二段,海安路、臨安路、公園南路之六叉路口等.... : 在班次之安排上,可運用妥適安排,使轉運站營造出隨時都有車搭的感覺。 原文恕刪,筆者僅保留我在這裡做對照說明的民生轉運站周邊路網這一段, 方便各位版友對照。 老實說,其實就算是運輸專業,國內公共運輸路網規劃的實務論證目前還在摸索中, 眼看著日本已經靠著PDCA的流程、有一本完整的公共運輸規劃手冊, 同時搭配各地的地區協議會組織,透過法定流程進行定期的互動、討論與調整, 台灣的公共運輸規劃始終就是還是存在這些「點、線、面」的傳統課題。 就原po認真的程度,老實說他們已經跟一般地方政府在提出計畫時的水準很相近, 他有一個基礎的想法、知道該去連結一些基礎的重要需求點, 也大概有一些合理化的配置(只是不是數論), 最後也大概有一些班距的預估....最後大概就是差了資源配置, 然而,在整個公共運輸規劃內容中,資源配置才是影響最後成敗的重要關鍵。 談資源配置前,我想請大家對照看一下下面這張圖: http://ppt.cc/2leX 對照:民生轉運站之建議設計( http://i.imgur.com/apaO7XP.png )
這一張圖是國土資訊系統的GIS統計引擎,目前已經可以開放給民眾使用和運用。 裡面所顯示的色塊越深,代表就是人口越多(戶籍人口),反之亦然。 我就很簡單說,這種利用重要地標的路線規劃法,如果套疊人口資料時, 就會發現他可能會沒有辦法符合人口分布的需求。 例如在中華北路/海安路西南角的社區、大港觀海橋西側的社區等, 在人口分布圖上他其實顯示有足夠的人口數,但是卻沒有路線服務, 那麼,當地的民眾依舊沒辦法享受到公共運輸的服務成果.... 同樣的,地圖南側的頂美一、二街周邊的社區也有類似的情形。 筆者舉這些例子並不是毛病,而是在我們實務規劃檢討時會一再反覆確認的事項。 如果今天社區巴士真的「社區服務」,他的路線規劃其實是需要非常貼近民眾心聲, 那麼就不能光是在地圖上面單純畫線條。 現在我們在輔導地方進行路網調整、或者是新闢路線等作業之前, 都會逐步逐步利用各類型可以操作的工具,進行更仔細的需求確認, 例如透過已經非常完善的國土統計GIS資料, 調出人口、年齡層、重要地標、重要工商業分布等資料。 最近中華大學團隊在屏東縣做的偏鄉路線檢討,他們還是親自到現場跟當地民眾談, 路線的規劃過程是一步一步找民眾來確認、取得地方共識, 但是在還沒有正式修改和營運前,也沒人說得準這個流程會不會成功。 總之,路線規劃其實是一個有趣但複雜的事情,現在可以用的資料很龐大, 只要下一點功夫,其實就可以推算出來到底哪裡會有需要。 但是問題是,民眾甚麼時候出門、要去哪裡、他們能不能被歸類、他們現在怎麼去。 之後,我們才會去討論,甚麼路線、甚麼車型、甚麼班次,諸如此類。 如果這些事情不逐步逐步落實,那麼任何類型的免費,都會達到一定的限度, 永遠量就是那麼多,開車騎車的依然故我,你我的稅金依然得補貼業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2.137
kutkin:台南先把 小東路 X 中華東路 X 林森路 X東寧路 01/23 14:27
kutkin:這個街廓補齊吧 01/23 14:27
kutkin:你說的頂美一二街那一塊也是一樣 01/23 14:29
kios:推~ 01/23 14:31
eastwing:推薦這篇文章 01/23 23:37
rotusea:大大願意花時間閱覽小弟的白日夢 更且不吝指導 不勝感謝 01/24 01:39
rotusea:由於市府設置規劃市區轉運站 尤其是民生、安億、安平三站 01/24 01:40
rotusea:皆是基於觀光目的 為求符合市府規劃方向 因此也以溝通市區 01/24 01:41
rotusea:重要地點 為主要思考方向 01/24 01:41
rotusea:您所指引之方向 小弟會繼續向前探索 01/24 01:47
rotusea:真的 不勝感謝 01/24 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