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好: 我是PO,在寫完這篇文章之後,讓我思考了很久。 目前在台北工作,總是對人際間的關係始終抓不到一個訣竅 除了上班之外很少跟人互動。 所以當公司要指派海外常駐時候,我便第一個自告奮勇舉手要去 本來以為體弱多病的我會對於中東地區的文化以及飲食都很不習慣。 老闆對我也是沒有太高的期望。 在這半年的經歷中,在當地反倒讓我相當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很快的就融入當地文化,不管是在跟各專業部門,或是個國家來的人種 都能夠溝通順暢,以及相互合作,表現超乎老闆的預期。 不僅語文能力備增,也給自己不少信心。 弔詭的是結束外派任務回台灣之後,似乎又有個烏雲壟罩著我 我想也許是脫離了原生家庭的束縛,以及到了一個陌生環境沒人認識 不太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讓我的心情放開,讓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 ~~~ 現在我仍然是一個人靜靜的在台北過生活。 等我傷好了一點,依然會去爭取海外派駐的機會。 也許那裏才有我的一片天 ※ 引述《skykissx (雨過天青即是自由處)》之銘言: :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第二點,內向者的部分。在進入正文前,我想 : 先說一個人如何發掘自己天份的故事。註[1] Gillian Lynne是一個編舞家, : 她編過百老匯的歌舞劇《貓》和《歌劇魅影》。曾擔任過英國皇家舞蹈團的 : 董事。有一次她談到她如何和舞蹈邂逅的故事。Gillian小時候在學校表現的 : 相當差,學校寄了封信給她爸媽,告訴他們Gillian可能有學習障礙,她無法 : 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她總是動來動去,用現在的醫學來看那應該叫做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但那時還 : 沒發明出這個名詞。她的爸媽為此頭疼不已,她無法好好的坐在位子上,作業 : 也總是遲交。後來她的爸媽帶她去看醫生,醫生聽了Gillian的狀況,要她的父母 : 先離開房間一陣子,他要私下和Gillian談談。她父母離開房間後,醫生扭開了 : 收音機,傳出悠揚的聲音,Gillian不自覺的擺動她的身體。醫生和她父母說 : :「Gillian沒有病,她是個天生的舞者」。之後Gillian被帶到舞蹈學校, : 她回憶道那時的喜悅,她說整間屋子裡都是像她一樣的人「無法端坐在位子上 : ,必須要透過跳動才能思考。」 : 我在想也許那樣的喜悅像是電影X-men裡變種人遇到同類或是被理解接納的 : 感覺吧!有一群人和自己一樣,有一個地方包容你讓你接受自己和別人的差異 : 而不會把那個差異視為是不好的甚至是羞恥的。我想透過以上兩個例子要說的是 : 也許原po的不擅交際在外人眼中會覺得很怪,然後你自己也為此很自卑。但我想說 : 的是光是差異不見得會構成障礙,反而是一個缺乏適切理解差異的環境以及缺乏 : 支持這種差異存在的環境使它構成阻礙。以身心障礙為例,如果整個社會的環境 : 設計是有利於身障者的話,那他們身體的障礙是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因此與其說 : 是先天的不利,不如說是後天所建築起來的社會之牆,擋住了或排除了那些主流 : 不一樣的人。回到原po的例子,原po告訴我 : 「一對一的談話.....通常會好很多...... : 我還蠻在意對方的感受.....所以我都很希望可以認真的對人(是這樣用詞嗎?) : 一群人相處下來..... 大家對我的評語會是 "你很憂鬱,自閉,害羞" : 單獨相處.... 通常可以給人較開朗....甚至有健談的印象出來....」 : 以及 : 「社交應該會比較累.....聊天或是玩樂 : 之後 我都需要一個人安靜獨處一下....讓自己冷靜一點... : 會稍微想一下剛剛的過程.....以及試著記起一些細節.... : 算是細膩.....也可說是我想太多」 : 這兩個特徵都符合Marti Olsen Laney[註2]所界定的內向的人。 : 在此內向與外向有別於一般人認定的區分,書裡把內外向視為一個能量的 : 連續體(energy continuum)。他們取得精力的方式不同,並且各有擅長之處。 : 外向的人透過social會越來越有活力,但缺點是很難一個人靜下來面對自己。 : 內向的人social要耗費額外的經歷,需要自己獨處來回覆精力(如果用電玩 : 的用語就是social 很耗魔,需要獨處來回魔),優點是很能掌握內在世界, : 但缺點是很容易陷在其中出不來。所以內向的人之所以在群體聚會時會顯得 : 害羞、少話,原因是因為注意力他通常只能專注在一個人身上,超過兩三個人 : 就會非常非常累,而且他需要時間想一下才能回答,因此社交是一件很痛苦的 : 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個兩難是要想選擇「煞風景」或是「筋疲力盡」? : 而此類人較擅長一對一的談話,書中建議和他們談話不是你一直問他問題,因為 : 他們的話,通常很少而是你可以叫他問你問題,很可能可以聊到很深入的部分。 : 而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談到個人有興趣的話題時他們反而會異常的健談滔滔不絕。 : 我認識的一個學弟也是屬於那種話非常非常少。但有一次看了這個書之後, : 我才開始注意到他一些特別的地方,他是個好的傾聽者,而且有一次意外發現 : 他對於古典樂相當的在行,提到古典樂整個人就像是拿掉眼鏡的超人一樣神采 : 奕奕。那時我才懂書上說的,內向與外向的人的差別只是發光的方式不一樣, : 外向的人向外,內向的人向內。 : Marti Olsen Laney企圖打破大眾對於內向者的刻板印象,而內向者之所以容易 : 背負一些不必要的偏見在於「我們的文化重視並推崇外向的特質。我們重視行動、 : 速度、競爭和魄力。所以,人們會排斥內向的個性並不奇怪。我們生活在一種對 : 反省和獨處持否定態度的文化之中」。但是Marti Olsen Laney要告訴內向者的是 : 我們不用徹底改變,而是可以依循自己的本性找到相應的生存之道。而外向者也可以 : 藉由閱讀這兩本書來理解和你性格不同的人,或是如何養育內向的小孩,或與內向 : 的伴侶相處。書裡面有更細緻的談到社交與工作該如何「求生」,相當精彩值得 : 一看。 : 在發掘內向孩子的優勢一書裡有談到父母是否要讓小孩多交點朋友的問題。 : 書中舉了個實驗說明受歡迎與被喜歡的不同。有個心理學實驗是這樣子的,要一群 : 小朋友指認誰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大家多半都指向同一個人。但有趣的事情來了 : 要大家選出你最喜歡誰最想和誰當朋友,最受歡迎的人未必是最受人喜歡的人。 : 甚至研究顯示最受人歡迎,最social外向的人有時會因為太過強硬,並沒有去了解 : 和他性格不同的人的想法,給人有壓迫的感覺。 : 最後透過內向者的例子我們可以重新省思catch板所說的自我提升的意涵。我們 : 談的自我提升究竟是一個標準化的作業,大家都成為某個樣板的萬人迷。還是可以 : 是一種自我追尋風格的過程,不必每個人都一樣,而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適合 : 的方式,也許這是另一種「自我」提升的真諦也不一定。而藉由了解和我們不同價值 : 觀與性格的人我們更能反省檢視自己的價值觀與性格,找出自己適合生活的方式以及 : 與他人適切的關係達到幸福。 : 註[1]: : 會知道這個動人的故事是來自於Ken Robinson在TED的演講 : 。這個演講相當地幽默並具啟發性,值得一看 : 學校教育扼殺創意嗎?Ken Robinson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GKAIS7Q4g
: [2] : 以上提到的書有兩本 一本是 : 內向者求生術:內向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 How to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9724 : 發掘內向孩子的優勢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51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41.18
Shaider:恭喜你找到自己可以一展所長的地方 03/25 15:40
tamano:真的是令人佩服的自我冒險!恭喜有所得!感謝分享心得! 03/25 16:06
epidote:很羨慕你到國外可以放開的個性 我不管在哪都沒辦法改變.. 03/26 07:44
Mercury0625:我覺得到一個陌生環境就有差,甚至是單單使用不同的 03/27 02:32
Mercury0625:語言,像我覺得叫我用破英文跟外國人聊天,都比用母語 03/27 02:33
Mercury0625:根本國人聊天還要開放許多 03/27 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