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rystale (觸摸天頂的羽翼)》之銘言: : 基本上是我個人懶惰,導致敘述不週,進而產生以下的疑問。 : 我就稍微認真一點回應底下的論述好了。 : ※ 引述《Shaider (Shaider)》之銘言: : : 你扯這個就很矛盾了 : : 第一 什麼叫做幸福 結婚幾十年就不會吵架 就不會想鬧離婚? : : 所以不管是把妹界的武林盟主 還是金婚銀婚 這都只是很表面的形象而已 : : 去羨慕 或是去比較 我真不知道你是拿什麼標準去看這兩件事 : Hazen 和Shaver 於1987年提出以「依附」觀點來看愛情,他們認為愛情的過程本身就 : 是一種依附過程,人們從小學習到的依附關係,在兩性交往的互動中會不斷出現 : (引自戴靜文,民91)。 : 依據依附理論,當依附對象不可靠時,個體的安全感會較低,就會懷疑自我效能或他人 : ,因而較會採取過度激發或壓抑的策略(Shaver & Mikulincer, 2005)。 這種依附關係 基本上就跟退休金一樣 公司肯發才會有 : 關於婚姻關係比男女朋友關係更加穩定的文章我沒去找,因為我覺得這是常識。 這年頭有句話是分手總比離婚好 : 由以上兩篇文章可知,擁有穩定的依附關係會有較高的安全感。 : 而人類處於安全感較高的狀態時,快樂指數較高。 : (此點同樣我個人認為是常識,非要我找文獻也是可以。) 就跟有退休金的行業 人們比較會有安全感一樣 只不過就跟推文說的一樣 現在是2012 這種古典婚姻關係和伴侶關係不復存在 : 由此得證,一般狀況下擁有穩定依附關係的人,會有較高的快樂指數。 : Wood、Rhoders與Whelan(1989)發現已婚者較未婚、離婚與分居者更能感受到幸福,而未 : 婚者中,有伴侶者又較無伴侶者幸福。Argyle(2001)指出婚姻可以提供物質上的協 : 助、情緒上的鼓舞,以及友誼性的陪伴,因此婚姻關係有助於幸福感受。 : 另由於國情關係,國外研究顯示,未婚同居的幸福指數與結婚後的幸福指數無顯著差異。 : 不過亞洲地區主要還是傾向於結婚。 這表示你疏忽了兩個因素 第一、已婚者有顧慮、面子問題 第二、性自主所導致的性解放 造成婚姻關係就跟老闆不再發退休金一樣式微 剩女就是這兩個因素的產物 也表示說當婚姻不再如退休金穩當時 所造成的不安 導致不婚者有越來越多的傾向 : 另─ : 社交能力不足的人,其情緒的感受傾向負面,寂寞的感受較強,寂寞是個人缺乏親密人際 : 關係時所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感受。Solano、Batten 和Parish(1982)即表示寂寞是由 : 於社交能力不足,缺乏自我揭露常造成人際關係不適應,進而寂寞。 : 雖然親密人際關係並非純粹來自家庭,不過家庭確實為一強力而穩定的親密關係來源。 : 這只是額外的輔證,基本上前面的論述就足夠了。 : 順帶一提─ : (Russell & Cutrona, 1991)發現,老人的寂寞與幸福感有顯著相關,其幸福感包括 : 兩層面,一為生活滿意度、一為憂鬱,結果寂寞與生活滿意度呈負相關、與憂鬱呈正相 : 關。Russell、Kao 等人在1987 年研究大學生的樣本中,也發現寂寞與憂鬱呈正相關。 : 也就是說,老年後有沒有穩定的朋友與家庭支持,是老年生活快樂與否的重要依據。 : 尤其是老年末期,同年齡的朋友逐漸凋零時,家庭便變得更為重要。 現在的價值觀 年輕人從來不去想自己有一天會衰老 月光族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根據最新蘋果日報的調查 現代女性認為親情比愛情重要的超過70% 所以就算結了婚 一天到晚回娘家和拿錢回娘家的比比皆是 就是因為跟自己生的親情 不如生自己的親情 : : 勉為其難答應的結果 大部份就是被當騎驢找馬的驢而已 : 這邊在亞洲地區有研究顯示,確實女方比男方強勢時,容易導致分手。 : 這原因是來自於亞洲地區的社會壓力。 : 至於是不是真正被當驢子,這可能要扯到為啥要在一起的原因,這後面再說。 : 但至少所謂的強勢是『情感上』的強勢,而非現實外在條件。 : 也就是說,只要在情感上有辦法站住強勢的位置,同樣不會容易分手。 : 至於相處之後要如何想辦法做到這一點,因素太複雜我找不到論文支持。 情感上的強勢 就是誰能決定分手 同樣見異思遷 強勢者才能決定是否繼續這個感情 這樣想 大家就很容易思考 這不完全是因為什麼社會壓力 而是 女性某部分的性格特質使然 : : 再講明白點 對方根本一點都不用承認你有啥優點 就可以在一起 : 我前文說得是供需問題,而非優缺點問題。 : 加拿大社會學家Lee (1973) 也曾經由文獻收集及調查訪談兩階段的研究,將男女之間的 : 愛情分成六種型態,情慾之愛 (eros) 、遊戲之愛 (ludus) 、友誼之愛 (storge) 、依 : 附之愛 (mania) 、現實之愛 (pragama) 及利他之愛 (agape) 。情慾之愛建立在理想化 : 的外在美,並且是羅曼蒂克、激情的愛情。遊戲之愛視獲得異性的青睞為一種有趣的挑 : 戰性遊戲,當事人會避免自我情感的投入,且喜歡更換對象,是一種只享受過程,不一定 : 要有結果的愛。友誼之愛是指如青梅竹馬似的感情,由於長期相處而不自覺地視彼此的相 : 屬有如兄妹、好友般的自然習慣,是一種細水長流、寧靜無波的愛。依附之愛者情感需求 : 幾乎達到強迫性的程度,常因戀愛而心神不寧,而且情緒起伏甚大。現實之愛正如社會交 : 易理論 (social exchange theory) 所說的,人們傾向於選擇能夠帶給自己酬賞而減少成 : 本的對象,是一種理智的、顧慮現實條件選擇對象的愛情。利他之愛帶著宗教情操,視愛 : 為一種犧牲、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愛。 : 以上理論有許多學者進行證實,需要佐證我可以再找。 : 有關六種愛情類型的得分與關係滿意度之關係的研究曾有Hendrick、Hendrick與Adler : (1988a )、 Hendrick (1988b)、Levy與Davis (1988) 三個研究做過的研究結果,三者 : 發現情慾之愛、利他之愛得分越高,關係滿意度也越高,遊戲之愛得分越高,關係滿意度 : 則越低。 : 也就是說,跟越有『性吸引力』的對象在一起,關係滿意度越高。自己越喜好付出的人 : ,關係滿意度也越高。而對於只想玩玩的狀況,關係滿意度則較低。 : 當然,彼此狀況因為不同,所以想要打『大魔王』,又要穩定滿意的關係。 : 簡單來說,就是找個想談『利他之愛』的大魔王來打就對了。 : 如果找個想談情慾之愛、現實之愛這類的大魔王來打, : 自然會因為雙方自關係中得到的需求不平等,導致關係最終破裂。 : 如果要我用經濟學來解釋也是可以,不過這東西有點困難,而且同樣已有文獻。 : 追求的重點在於對方想在關係中獲得什麼,這就是小逸會說有些人死也追不到的原因。 : 因為對方就是想要高帥哥,就是想要有錢多金,靠其它條件,免談。 你還是沒參透為什麼有些人死也追不到的原因 不是因為高帥多金 而是每個人的戀愛基模不同 需求不一定只有高帥多金而已 如果這樣就夠了 那我那個賣油的國中同學就不會離婚了 雖說性是基本生理需求 但每個人的所需比例各有不同 要不然就不會有啥戀父戀母戀物情結存在了 : 但無論如何,戀愛關係在很多研究中都顯示,用社會經濟學是可以進行有效解釋。 : 也就是說,戀愛關係存在著『付出』與『獲得』的狀況。 : 即使是付出無私大愛得到快樂,這仍舊是一種『交換』。 : 要說是完全沒理由就在一起,這只是不去探究真正的原因而已。 就跟吃個飯是否要去探求營養均衡一樣…… 有時候 人類並沒有您想像的那麼複雜^^ : : 很不幸的 只要你單純只用追這個動作去挑戰異性 : : 大部份的異性都會變成大魔王 不論長相 : : 就算您所謂的實力差在負的情況下 : 我不認為對方無法發現的『追求行為』會導致與『吸引』不同的結果。 : 既然對方所認知的客觀狀況沒有不同,結果卻有所不同這鐵定是實驗控制變因有問題。 : 也就是說結果改變的原因必定來自:『追求行為其實被發現了。』這點上面。 無法發現的追求行為 如果在沒有吸引的狀況底下 會發生什麼結果 很簡單 大家都懂 無視 雖說是比被發現而被討厭是好一點啦 只不過始終都無法在一起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 : 曖昧這種事 通常是在還沒陷進去時就玩 : : 所以不是說到那個點了才曖昧 : : 更別說自己已經陷進去才曖昧 這是自討委曲、自討麻煩 : 前面說過,遊戲之愛是一種讓人較為不滿意的關係。 : 故這點我不討論效果,因為重點是在一起後的快樂指數,而非有沒有在一起。 : 除非狀況是─ : 『單身時間 > 有伴侶的時間』這才需要考慮追求效率。 : 問題是健康的關係其實是長期且持久的狀態。 : 更何況最終要得到最高的快樂指數,還是非得以穩定長期的關係來做為目標。 : 這在最前面的文獻就有說明了。 您太理想化了 之所以曖昧讓人受盡委屈 完全是因為有一方動了心 如果雙方根本不承認那個關係 那又何來不滿意呢? 又交往是否就比較好 在蜜月期當然比較好 到了後期 嗯 不如甭相識 : : 就是得失心太重 才會想盡力展現優點,掩飾缺點 : : 有自信的人 就把一切都攤在陽光底下 : : 會愛你的自然會愛你 不會愛你的也不會管你那麼多了 : : 更別說那種自信到自戀的人了 自戀到追求自我的完美 : 有目標的時候,自然應該盡100%的努力來達到。 : 沒錯,這就是得失心重。 : 但就因為得失心重,所以成果也較為豐碩。 : 前面有講過,玩樂之愛的滿意指數較低。 : 滿意指數越低越容易分手。 : 當目標是長期穩定的關係時,基本上得失心重也代表著我們不是玩玩而已。 那表示說只要交往 就不容易分手囉XDDD 當目標是長期穩定 但結果是短期結束的話? 得失心重 當感情稍微不穩定時 會加速它的不穩定 更何況成敗不是決定在自己的時候 : : 那種剛見面沒多久 就抱著追對方的念頭的 大多會以失敗收場 : : 為什麼 你在一開始就失去了平常心 : : 溫水煮青蛙要成功 最簡單的條件就是一開始根本沒那麼愛 : 情慾之愛也是愛的一部分。 : 先滿足外表後內在同樣也滿足,這才叫大魔王啊。 : 目標是『長期穩定的關係』,這點我再重申一次。 : 也就是說,外在內在都喜歡,然後就努力去追吧。 : 至於追求過程如何不明顯被發現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能不被發現的話, : 追求跟吸引的效率是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說是更高。 : 因為追求我們可以隨對象改變戰略,而無特定目標的吸引沒辦法做到這件事情。 我再次重申 每個人的戀愛基模不同 所以大魔王的定義 也因此每個人都不一樣 就跟不是每個男人都喜歡林志玲一樣 : : 這不是一見鍾情論的支持者能懂的 : : 光看到女性的外表就昏了頭 會去想了解她有什麼缺點嗎? : 會。 : 當看到正妹出口成『髒』,又抽菸又嚼檳榔的時候就會。 : 當然,除了以上缺點以外,很多人應該還在乎很多其它的事情。 : 至少我還在乎很多其它的事情。 這對某些性慾至上的男人是不成立的 : : 特定對象有時候就是不用想太多也把得到 這真的是看人…… : 純粹是供需理論而已,別把人與人的關係看得太複雜。 : : 所以說囉 你沒見過那種自然而然就在一起的 : : 硬去研究他們有啥優點 我倒是覺得無聊而已 : 研究顯示是供需理論,而非完全是優缺點問題。另,理智之愛就是在看優缺點。 : : 雖說一開始就以貌取人的很多 但有些女的雖然很醜但依舊很有魅力 : : 或許你看不到 但我看到了XD : 魅力跟長相無完全關係,但是鐵定是正相關。 : 同樣內涵的女生,換個正妹外表,魅力鐵定會大幅度上升。 : 這應該不用我舉文獻來佐證。 這是外貌協會的文獻吧 : : 這就是讓一堆女性誤解對異性體貼是種基本禮貌 : : 而予取予求了 : : 再講明白點 就是因為這種練等的行為 讓女性分不出到底是不是在追求 : : 搞到最後 女生認為男生的體貼是禮貌 跟追求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 : 最後導致體貼無用論 : 既然不體貼 = 沒禮貌,沒禮貌算是某種重大缺點吧。 : 也就是說在現在的狀況,體貼不是優勢,而是『基本門檻』。 : 至少我知道當大學是基本學歷時,沒讀大學的人大都很難找到好工作。 是啊 這年頭沒錢不帥不高不體貼=不禮貌 要通通符合才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好男人 補一句 這年頭很多大學學歷的拿得是22K 我那個賣油的國中同學 只有高職畢業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98.61
drumer:倒數第二段有股哀傷感~..... 07/17 23:11
dogbydog:我覺得要多讀點書 不能為反而反 鑽牛角尖的人生是不快樂 07/18 10:30
LSisGood:多讀書是好,盡信書不如無書,理論與實務的距離 07/18 12:35
LSisGood:讀博士不如開賓士,我想S大應該是要表示現在女生的頭腦 07/18 12:37
LSisGood:結構越來越複雜,不是單純理論可以解釋,如果男生腦袋沒 07/18 12:38
LSisGood:進化,那就只好等著吃鱉了。70%認為親情最重要我也認同 07/18 12:39
LSisGood:觀察真是入微阿!!~ 07/18 12:40
dogbydog:樓上也鑽牛角尖了 07/18 12:47
LSisGood:呵~好像有點 07/18 13:16
crystale:讀博士不如開賓士,但是讀博士比較容易開賓士。 07/19 01:00
Shaider:讀博士照樣22K的很多^^ 07/19 08:03
Casper21:樓上,讀博士還22K的,只是洗學歷的草包吧,別以偏概全 07/20 02:24
Shaider:那 c大是第一個以偏概全的^^ 07/21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