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完一連串的討論串, 我想回應的是關於人際關係的練習的部分, dark和cloud大的觀點我想是基於立基點不同而來, 人際關係是否需要練習?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我自己並不是什麼聊天或社交高手, 至少現在面對陌生人是可以侃侃而談的, 要跟異性互動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過去也曾經有連打招呼也不會的日子, 而且持續很久。 從無到有的過程,我自然也有「練習」, 但我同意dark大所說的, 人際技巧的練習與彈吉他或其他的技巧練習, 有個關鍵的差異就在於, 人際技巧有其原則在,但實際上怎麼使用, 卻沒有固定的招式可以使用。 通常我們會認為人際關係可以舉一反三, 但對於有人際互動困難的人來說, 其實舉一反三很可能是更困難的, 因為人際互動有太多的「潛規則」, 一句話說出來的效果,除了內容本身, 還有情境、語氣、肢體語言等各種因素, 用學吉他的方式來學人際互動, 可能會很挫折。 我分享自己「練習」的經驗, 首先,最重要的其實是接受自己的沈默, 在大團體中一個人的沈默並不會顯得太奇怪, 因為人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 所以當一個群體聊得很開心時, 只需要稍微附和一下, 不要顯得太孤僻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人際關係「練習」第一步是: 多參加適合自己也還待得下去的社交場合(就是活動), 這會讓我習慣跟人在一起, 我傾向於認為在人際互動或與異性互動上有困擾的人, 最大的關鍵在於「不習慣」, 所以每次遇到類似的狀況腦袋就打結, 我相信只要一個人能順利平安的成長, 就代表他的人際能力沒有太大的問題, 因為人是群居與社會性的生物, 無論我們認為自己的社交能力有多「爛」, 都不可能真的一無所有, 只是需要適度的調整與發揮。 多參加社交場合的目的並不是我要練習開口, 而是單純讓我適應跟別人在一起的感覺, 當然,心有餘力還可以觀察一下別人都在社交場合中做些什麼, 讓自己習慣人際互動中的對話, 我相信每個人長到十幾二十歲了都會有很多話題可以說, 只不過我們不認為那叫做「話題」, 或者不知道怎麼使用, 所以參加各種活動可以立刻活化我們搜尋腦中資料庫的速度, 這比單純看書或請教別人來得有效, 我們還可以連對話的氣氛跟肢體語言都一併觀察到。 其次,我其實是從事務性的對話開始的, (就是比較聚焦在事情的討論) 尤其是學習性質的,很容易就可以跟別人有共通話題, 例如:你覺得剛剛講師講的如何、我在這個概念上不是很懂ㄟ,可以請教你嗎? 總言之就是讓自己習慣「開口講話」, 多半在人際上有困難的人,會給自己太高的期待, 因為我們渴望變得對答流利,或者是可以跟別人一樣, 很自然就能跟女生聊得開心, 當我們心中這樣的期待太大時, 一樣,會把腦袋打結..... 而且我們會擔心自己是否會說錯話, 但在學習場域中,相互討論、請教與分享都是很自然的, 所以我是從這邊開始的。 假設不排斥的話,參加一點比較是內在成長或生活化的活動, 可以適度從事務性對話轉移到比較是社交性或聊天式的話題, 譬如如果我參加一場插花課, 原本討論插花技藝的話題, 很自然可能就會轉移到哪裡買花比較便宜等等, 然後再從地點或買花的過程,逐漸轉入雙方的生活經驗, 而這些轉移的過程並不見得一定要刻意的做些什麼, 畢竟聊天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發生的事情, 通常不是我們可以刻意強求的。 會針對活動性質如此建議, 是因為如果參加的是太冷硬的活動, 譬如什麼金融投資、理財規劃的課程, 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會太難學習話題切換的過程, (雖說對於人際高手來說,參加什麼都可以哈拉....) 此外參加比較是內在成長或生活化的活動的人, 本身可能就比較善於或樂於交談, (只是可能,當然也有個別差異) 如此一來,假設幸運的話, 我們可以安然的處在被動的一方, 讓對方帶話題,而我們只需要回應就好, 但在回應的過程中,我們就會逐漸習慣交談的節奏, 也會自然的理解到與人互動或開話題到底是怎一回事, 然後反過來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有哪些可以製造話題。 所以如果歸納上述我自己「練習」的過程, 大概是這樣的: 1.參加活動,習慣處在人群之中,並觀察他人的互動 2.嘗試在活動中發言、與人攀談,但多半是針對事務性的話題打轉, 讓自己習慣與人攀談的行為。 3.從與人對話的經驗中,回到自身經驗去思考有哪些話題可以使用 4.持續上述1到3的過程。 我個人是這麼看人際關係的「練習」: 那就是慢 慢 來 尤其當我們脫離學生時代之後, 無論要培養什麼樣的技能, 時間相對之下都顯得不足, 我自己也是從適應人群開始, 最後才開始練習對話技巧的。 然後我想說的是,多數的人際技巧都集中訓練在「表達」, 但這是有點危險的事情, 因為當對方出現了不如我們預期的反應時, 只懂得表達,有可能會因為這突發狀況而衝撞到我們的信心, 導致後續對話陷入困境, 所以我的建議是從「觀察」跟「傾聽」開始, 這也是為何我一開始只期許自己去參加活動, 就算從頭到尾我都沈默也沒關係, (怕別人覺得自己怪嗎?沒關係,他們又不認識我阿, 活動結束後關係就終止了,忍耐一下XD) 因為我在練習聽別人說話,還有觀察那些可以很自然交談的人, 到底塑造出什麼樣的氣氛? 這部分就回應到dark大所說的, 人際交談需要讓自己開心, 在不開心跟有壓力的情況下, 我想人際技巧是很難被提升的, 一來是自己會不斷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思考自己接下來要講什麼, 而把注意力從對方身上抽離, 這違反了人際互動中的原則:關注對方說了什麼, 其次是因為抱持著練習的心態, 所以很容易受到對方的回應所影響, 想想看,平常我們就算跟好友聊天,有時也會陷入詞窮的尷尬阿, 又或者是跟女朋友聊天,也不可能永遠都保持在很順暢的狀態下, 但為何我們並沒有太在意這些狀況? 因為我們處在放鬆跟開心的狀態下, 於是下一個話題有時候自己就跑出來了, 又或者對方會自己生話題。 想回應點有些多, 讓這篇文章不是很有條理, 不過我盡力了XD -- 因愛真實,唯愛療癒 我是心靈的行者 邀您一同來 交流心靈療癒的能量 心靈行者的魔法錦囊 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5.65.132
kouheii:為什麼最後會變到人際關係@@ 11/16 15:14
darkfool:原苦主的問題 可能和他人際關係 是有些關係的 11/16 17:14
myukaka:好文~該收精華區 11/18 17:40
ACCR::) 06/25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