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同學分享在FB上的網誌 他自己寫的 用一些心理學的觀點分析 他說他不敢PO上來怕被噓 所以我就幫轉貼 其實不太確定要用"分享"還是"議題" 不過大家可以討論討論~ --- 到底愛的本質是什麼?其實我也無法一語道盡,而且也很難取得大家的共識。不過對於戀 愛上會遇到的種種問題,我倒是可以提出以下幾個模式來解釋之。 第一個是認知失調。所謂認知失調,指的是心理邏輯上感受到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產 生了衝突,這些事情在物理邏輯上可能不必然是衝突的,但是在一個人心理上若是矛盾了 ,則它就會感受到認知失調。提出認知失調的費斯汀格,做了兩個假定:「當失調存在時 ,由於個體心理上的痛苦,個體則試圖減少失調,達到認知和諧,以減少心理上的不舒適 體驗。當失調存在時,除了努力減少失調外,個體還積極地避開可能導致增加失調的情景 和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件事情存在,而他卻沒有意識到的話,則不會產生認知 失調。 舉例:一個人很愛賭博,但是卻一直輸,大多數的人都無法面對自己輸的事實,因為承認 自己輸,就等於承認自己浪費時間、金錢去做一些對自己有害無益的事情,因此賭徒會不 斷賭博下去,堅信自己能夠翻身。或是當一個有酒癮的人,可能會覺得喝酒是很快樂的事 ,這時候他沒有意識到喝酒對身體不好,儘管他曾經得到這樣的訊息,但這個訊息目前不 再他的意識內,則不會影響他的心理邏輯,但是被醫生點出時,他就會產生了認知失調, 這時候他會企圖減少失調,以達到認知和諧,也會積極避開增加失調的場景和信息,選擇 不去意識到,於是這時候他有可能選擇認為「只喝一點點不會怎麼樣啦」,並且不再去看 醫生以避免接受到警告的信息。 第二個是勒溫的心理環境。勒溫提出了B=f(P.E)=f(LSP)來解釋一個人的心理空間,一 個人的行為(B)取決於個人(P)和他的環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行為取決於個體的 生活空間 (Lsp)。一個心理環境不僅僅取決於物理空間,而是包含了他內心如何解讀這個 空間,也就是個人跟環境的交互作用。例如,一個人剛看完絕命終結站,他可能會覺得動 眼科手術令他害怕,儘管實際上手術台並不會如電影一般爆走。又,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吧 ,小時候關完電燈,就會快步衝回房間,覺得身後有鬼怪在追著自己,但是實際上,鬼怪 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心理環境的概念,並非只是物理空間組合而成,還包 括個人如何解讀這個空間,是兩者交互作用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空間不僅僅由我們 察覺到的東西影響,一個人也可能受到沒有意識到的因素影響。例如,一個人很想去追一 個女生,但是每次那個女生出現的時候,他都會害羞地躲起來。此時,如果我們 依據他 的話來判斷,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他沒有覺察到他與目標之間存在的障礙」;如果我們 依據他的行動來判斷,則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他確實有意識到他與他目標之間存在著障 礙」,因為他的行動表明了這一點。那麼,他實際上到底有覺察到這些障礙嗎?我們無法 得知。但就勒溫看來,我們不須回答這個問題。倘若個體的行動表現得有障礙似的,那就 說明了是存在障礙的。 我們可以將勒溫的心理環境加以延伸。當一個人處在一個生活空間時,他將受到那個環境 與當時的心理環境影響,但是當他轉移到另一個空間時,則思維將有所改變。舉例來說, 當我還沒有上台大之前,都會覺得上台大是很美好的事,但是等到進入了這個空間時,卻 覺得日子還是一樣要過,還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去面對。 第三個是佛洛依德的超越快樂原則。佛洛依德認為,人並非是離苦得樂的,他發現,許多 經歷一戰創傷的人,會不斷回想起當時的創傷場景,儘管這本身是不快樂的,佛洛伊德解 釋說,因為他們不這麼做,就會害怕失控,因此這麼做反而給了他們安全感,也就是我們 會遵循所謂的「強迫重複原則」,不斷重複一件事情,即使那件事情不一定是快樂的,但 是在重複之下,會帶給我們安全感,舉例來說,一對情侶可能常常因為吵架而鬧到要分手 ,但是即使別人在怎麼勸他們分手,他們也不會分手,他們透過吵架來維繫彼此的感情, 一旦分開之後,反而開始感到了不習慣,缺乏了安全感,因此又將複合;亦即,如果沒有 了吵架的戀情,他們就不覺得這是愛情了,因為會缺乏安全感,唯有透過吵架,才能取得 心理上的安全感。 第四個是依附理論的概念,許多人在戀愛中,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樣貌。Bowlby在提出 依附理論時,將人分成了三個類型:「安全型依附」、「矛盾型依附」、「逃避型依附」 ,所謂安全型依附,即一個人小時候和母親的互動充滿了安全感,大多數的時候,母親都 能滿足孩子的需求。矛盾型依附則是,小孩子需要母親時,母親有時候會給予回應,有時 候卻不會給予回應,使得他們對母親產生了矛盾感,一方面需要她,一方面又害怕她。逃 避型依附,則是母親幾乎都不能給予孩子回應,使得他對母親感覺到了疏離與冷漠,衍生 出後來認為世界缺少了愛,而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接著,我將對愛情的許多模式進行探討。 首先是進入愛情之前。有許多人對於愛情,是採取一種逃避的態度的,或許自己曾經受過 傷害,或許是透由社會學習覺得愛情是危險的。這些人,基於心理上的本能,還是會需要 建立依附關係,但是建立依附關係,就和他們的認知產生了矛盾,於是乎,他們就認為自 己不需要愛情,來化解這個認知失調,每當想要愛情時,就說服自己,其他東西比愛情更 加重要。這也和依附理論有關,當小孩子無法形成安全型依附,則他會對於和他人建立親 密關係感到焦慮,其中,矛盾型依附者會不斷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卻不斷感到矛盾, 他們的戀情是充滿不穩定的,而且會強迫重複這樣的戀愛模式,可能交往對象不斷變換, 或者是在交往過程不斷爭執等等;逃避型依附者則較有可能直接逃避親密關係,以其他目 標來轉移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的執著。當然,不可能用這三類的人來區分所有愛情模式,有 很多因素是後天加上去的,如一個矛盾型依附的人,可能遇到了一個很愛自己的人,使得 他慢慢建立起安全型依附關係;或者一個安全型依附的人,因為不斷受到情傷,而使自己 開始逃避親密關係。當然,誠如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要脫離早期的依附關係,建立起新的 依附關係是困難的,因為採取了不同模式,他們將會不習慣,感受不到安全感,如一個長 期處於矛盾型依附的人,遇到安全型依附的伴侶,伴侶可能不斷容忍他的怒氣等等,而不 和他起衝突,但是矛盾型依附的人,卻會因此覺得,「我和他都沒有吵架,很不習慣,我 們應該沒有愛吧」,因為這樣的模式讓他缺少了安全感,所以會有這樣的思維,而且這思 維可能他本身沒有意識到邏輯上的矛盾,認知失調論著重的是心理邏輯,而非物理上的邏 輯,儘管愛應該是快樂的,但他卻認為不斷爭執才是愛。 接著,我要探討的是,許多人對於如何進入愛情,會感到不知所措,可能不知道如何和喜 歡的人互動,進而吸引他,或者是不斷告白被打槍,感覺到愛之不可行等等。處於這樣模 式的人,他們本身內心是焦慮的,認為對方永遠不可能和自己再一起,但是卻又不斷的想 要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這裡是一個認知失調的點,因此通常他們會不斷想要接近對方, 刻意忽略對方不會和自己再一起這點,或者認為自己只要對方幸福就好了,不一定要和對 方成為男女朋友。而這種循環將會不斷地持續,或許有一天會開始喜歡上另一個人,或許 他會喜歡那個人很久很久,但是無論如何,「認為對方永遠不可能和自己再一起,但是卻 又不斷的想要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卻是持續存在的。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提升 自己的魅力,改善自己的個性等等,不斷重複這樣的行為。給這種人的建議就是,多讀一 些自我提升的書,以及改善人際關係的書,還有多注意自己的打扮,來提升自己的內涵及 外表。「正因為強迫性重複原則是很難脫離的,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予需要幫 助的對象,一條明確的路,讓他能夠提升自我的同時,也充滿了安全感。」 接著探討剛進入愛情的人。許多人剛進入愛情,都會覺得不習慣,尤其是初戀者,或者是 長期單身的人。當我們從一個心理空間,轉換到另一個心理空間時,不習慣是必然的,但 有些人此時會產生了認知失調,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喜歡對方的。我認為是喜歡的,否則 之前的喜歡是什麼?只是自己不習慣,所以缺乏安全感罷了,但是多和對方相處之後,沒 有意外地化,必然也可取得安全感的。 接著,戀愛會進入熱戀期,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時候人的大腦會充滿了多巴胺,使得 自己不斷興奮,食慾大增,睡眠減少,長期處於亢奮狀態,眼中永遠只有對方而已,但是 這樣持續下來,對身體的負荷是很大的,因此身體會慢慢習慣化,否則會威脅到自己的生 命,大約半年到一年,多巴胺就會消退下來,熱戀期也就結束了,而且要達到相同的高峰 是很難的,就好像吸毒的人必須越吸越多,才能分泌等量的多巴胺。 但就在此時,許多人會突然覺得自己不愛對方了,心理環境的改變,使自己失去了安全感 ,而感到不習慣,突然覺得對方的缺點很多,覺得別人比較好,但是理智的部分又告訴自 己,這樣做是不道德的,於是又產生了一個認知失調,化解的方式往往有兩種,一種是告 訴自己其實自己還是愛對方了,接受這個本來就會發生的事實,誠如孫中興老師所說的, 如果真的突然不愛了,那之前那些愛是什麼?但另一種化解方式就是,開始不斷挑剔對方 不好,不斷起爭執,終至分手。而這類型的人,則會不斷在戀愛中,進行這樣的循環:「 吸引→熱戀→冷卻→分手」,他們習慣於這樣思考,使得第一種化解方式始終沒有進入他 的意識思維,這時候,如果另一方能夠付出耐心等等,或許可以改變這樣的情況,但是通 常是很難以避免的。事實上,在熱戀過後,大腦會分泌腦內啡,使得兩個人相處會感覺到 平靜,但是Schachter-Singer實驗告訴我們,同樣一種生理學上的分泌,可能受到外在環 境以及自己的心理認知影響,產生了不同的情緒,實驗是這樣的,給受試者注射腎上腺素 ,接著給其中一組人看一個人搞笑,給另一組人看一個人瞪著他,結果第一組的人感到快 樂,另一組的人感到不爽。事實上,只要轉念一想,開始回想對方的好,想想對方對於自 己做過什麼,有多重要等等,其實就能改善這樣的情況。其實,人只要不斷感念對方的恩 德,使得對方對自己好的部分,進入我們的意識之中,就可以改變我們心理環境的狀態了 。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認知失調不必然將導向壞的地方,而是看我們怎麼解讀他,就 像是一個賭徒,如果他承認自己錯了,把認知失調導向自己學到了一個寶貴的經驗,停止 賭博,則這樣的失調化解,就是一個促使自己向上的動力了。 當然,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感念別人的恩德,往往使我們很難去討厭別人,但是,過度 的包容反而可能使得對方變本加厲,因此,我們在感念他人恩德的時候,也應該想想,自 己是不是過度的美化了對方?感情是需要兩個人一起維繫的,有時候一方不斷給另一方機 會,但是另一方的行為卻仍然沒有改變,這時候,或許分開才是最合適的吧。雖然分開又 將進入到另一個心理空間,或許會有許多的不習慣,或許會產生認知失調,但是要知道, 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過得更加幸福快樂,這時候一樣會有許多的不安全感,因此這也 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如果能夠有親友的支持,則分手的痛苦將會減到最少,要知道, 一個人的生活並非只有愛情而已,不是愛情不重要,而是愛情跟友情、親情等人際關係, 不能有著過度失衡的情形。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我寫這篇文章,僅僅是將我所學的,套用在我所觀察到 的普遍現象上。如何應用還是得看個人。希望能夠透由這篇文章,讓所有讀者意識到先前 所沒意識到的事情,能夠意識到,就是踏出改變的第一步了,唯有改變,才能讓自己脫離 強迫性重複原則,把自己的認知失調往好的方向化解,就好像,一個人要避免腳被刺傷, 與其在所有的地板上都鋪上毯子,不如自己穿上一雙鞋子,唯有改變自己,才是使自己幸 福的捷徑。 --- 完畢 有點長 希望這樣的排版不會讓板友們很難讀Orz -- 大一:「你怎麼遲到了?」 大二:「你今天怎麼沒去上課?」 大三:「你上課去嗎?」 大四:「你怎麼上課去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0.165
zs71928:推 好文 12/24 21:18
furudelika:也太長了吧,你同學神人 12/24 21:24
furudelika:好文阿 12/24 21:24
Berith:GOOD! 12/24 21:30
hisped:大推, "唯有改變才是使自己幸福的捷徑" 12/24 21:34
tingmeow:看一堆字就頭暈勒@@ 好勵害喔 寫論文了這個 12/24 21:59
skycloudsim:大推,受益良多,尤其是脫離強迫性重複行為那段 12/24 22:08
loveisth520:推認真 可以懂你朋友想表達的意思 12/24 22:45
Kuan823:室友推~ 12/24 23:16
abcd5136:好文! 強迫性重複行為真是心有戚戚焉... 12/25 00:03
TQTa:原來每個人都有強迫重複性行為經驗,我以為只有我會這樣... 12/25 00:04
boby5202:給個讚收穫不少謝謝你 12/25 00:36
wake7078:你的理性分析文 真的很棒! 12/25 01:20
polaris1377:太神了...這個在詳細點,就可以拿去寫論文了 12/25 08:55
Fuzishan:心理系的… 12/25 09:12
abc5555:幸福之路艱辛坎坷XD 讚!! 12/25 12:10
QQjump:舖地毯不如穿鞋子的譬喻真好! 12/25 14:27
jason0925:好文推 但很艱澀 =3= 12/25 18:07
arthurkot: 好文推 其實文太長了沒看XDDD 12/25 19:14
furudelika:神文 12/26 16:29
zaq1qaz:神人推 12/26 17:40
seastar1987:還滿有意思的一篇文 12/26 21:26
yacumo:好文 覺得很有道理! 12/27 10:19
kevinlee09:我看完了,很屌,感覺又認識了自己更多 12/27 17:23
ianchen300:真的很謝謝這篇作者,讓我了解自己也知道該怎麼做^^ 12/28 15:16
furudelika:超屌,要放精華區嗎? 12/30 12:31
Marukoko:好文!!! 不過第三個好像也可以用skinner的操作制約說明?! 12/30 19:14
kizz:做功德 給推! 01/01 17:42
edda20047:好文推 01/10 23:40
Gitai:很棒!!! 04/05 15:46
NlVW: 01/27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