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分享原由: 有時候我們努力回應、幫助對方,但效果卻不如預期 或許,是我們搞錯了方向... 分享內容: 「是喔,呵呵~」 「謝謝你的資料,那我先洗澡了喔!」 「應該的啦,我可以陪妳一起去買啊!」 (已讀) 你給我看手機上的Line對話,抱怨著: 「原本聊得都還不錯啊,誰知道後來對方就愛理不理了。」 這位朋友是某國立大學碩班畢業高材生,目前在科技大廠擔任RD工程師。 外在條件不錯,收入加上年終也算優渥, 而且頭腦很好,做事很有邏輯、效率。 「你們原本在討論什麼呢?」我忍不住詢問。 「她說下個月終於要去日本玩了,想買台單眼或微單帶去拍照。 你也知道我平常就有在玩攝影,想說好好發揮一下專長, 所以我開始幫她推薦,找了一些資料給她。」 果然很有效率,我心想。 「而且我還跟她仔細分析,N家跟C家的發色差異,以及鏡頭的擴充等等。 誰知她後來說想選S家某台外型好看的,我就又花時間跟她分析這款的缺點。 買那台不如買我現在當備用機的這台啊!」 正當這朋友準備開始講述攝影經時, 我趕緊打斷他。 「等一等喔,我先問一下。她是要跟誰去日本呢?」 「好像是幾個好朋友吧?」 「那她們要去日本哪裡玩呢?」我再問。 「呃,大阪吧?好像還會去東京?」 我心想,你大概記錯了,大阪跟東京可不近,應該是京都吧… 「是自助旅行,還是跟團呢?她是第一次去日本嗎?她為什麼想去日本呢?」 我一連塞了幾個問題,當然重點不是要知道答案。 「呃…我不知道耶,這些重要嗎?」 「當然重要啦,因為你可能搞錯她找你聊天的重點了。」 ***************************************************** 類似的情況,或許在你與對方聊天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 你感到莫名其妙,明明自己努力幫忙,說得頭頭是道, 為什麼對方的回應卻是冷冷清清? 你有時會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 但又覺得好像沒錯,甚至有種好心被雷劈的冤枉感。 這種感覺很嘔,對方的冷水總是澆熄你的熱情。 最後,要嘛苦嘆自己是魯蛇,要嘛將對方貼上公主標籤。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通常關鍵在於我們沒弄懂,或是弄錯了對方的情緒與需求。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努力付出,但沒搔到癢處,還可能無意踩到地雷。 這是多可惜的一件事, 你明明很為對方著想,想幫助他 卻將力氣用錯地方,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不管是追求或相處,在愛情中我們都需要有「同理」的能力。 同理是什麼呢?google可以找到許多解釋 在這裡我們用簡單白話的方式來討論。 它指的是你能夠逐漸瞭解對方的心情與想法, 而且不只是理解,更能體會對方的感受, 也就是「感同身受」, 一種能夠站在對方立場看事情、體驗經驗的能力。 同時在瞭解對方感受後,能藉由適當回覆,讓對方知道「你懂他」 短短幾行,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如此重要。卻也如此不容易做到。 為什麼對多數人來說,同理是困難的? 首先,這不是我們太習慣的事情。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不要哭、不能掉淚、忍一下就好 所以我們習慣「內斂」、「淡定」(尤其是男生), 久而久之,我們變得不太接觸情緒。 偶爾碰到情緒,就好似摸了熱水壺趕緊縮手, 將它丟在一旁,甚至用沙土掩蓋起來。 這讓我們對情緒感到生疏, 所以自然也不容易理解對方的情緒。 即使你聰明地發現對方情緒,或對方很明顯地表露情緒(做球給你), 仍然不知下一步要做什麼,甚至給錯回應、做了些效果不佳的事情。 另一個讓我們不易同理的原因 來自學習過程中對於「理性」的重視(尤其是某些學科領域)。 我們習慣用最好的方法,達到最滿意的成效; 我們重視邏輯與效率,以快速完成任務; 我們目標放在結果,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然而,人是擁有豐富感情的 人所在乎的除了現實事物,還有內心感受。 當你不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需求為何、在意哪些 只以自己所認為的方法去互動時 那就會發生,努力付出卻打不中對方的「點」的窘境。 以上方的故事來看, 這個女生說「下個月終於要去日本玩了,想買台單眼或微單帶去拍照。」 她的心情是什麼呢? 我想,主要是開心、期待、雀躍,也可能帶著些緊張。 她的需求是什麼呢? 我想,主要是希望有人與她一同分享這些開心。 買相機是不是個問題? 我想,也是問題,但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這朋友太過聚焦在後面那句「想買台單眼或微單帶去拍照。」 同時又出現不少台灣男生常有三個的習慣: 急於表現、搶當好人、理性分析 當與有好感的對象互動時,出現了一個能表現自己專長的機會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忍不住火力全開 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優點。 這點並沒有錯,前提是如果這是對方要的。 如果對方開口直接請教某個你熟悉的專業問題, 那自然是你表現的機會,但也同樣要在互動中判斷,對方想聽的深淺。 如果對方不停「喔、嗯、是喔」,那你會知道自己講太多了; 如果對方不停詢問、緊貼著你的分享,那你會知道這是對方有興趣的。 這些,其實就是同理的運用:瞭解對方的感受、找出對方要什麼。 第二個常有習慣:搶當好人 在這故事中,女生沒有直接要求或詢問資訊 所以我們暫時無法判斷,她到底需不需要我們幫忙 那為什麼我們要在資料不足下,就搶著幫忙呢? 其實沒有必要趕著幫人找資料、分析、評論。 一來,不需低估對方的能力(或許她早就為買相機做好功課了) 二來,不需當對方看似需要協助,你就立即跳下去。 當個隨傳隨到、予取予求的好人,對追求或相處真的能加分嗎? 這點我是抱持比較存疑的。 你的回應(或幫助)若能切中要點、適時適量,效果一定更好。 要如何辦到? 跟能否知道對方的感受、需求有關, 這也就是「同理」的重要。 第三個常有習慣:理性分析 先前說過,這是我們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 理性、效率、邏輯,是不斷被稱頌、肯定的。 它們沒有不好, 只是在與人互動時,不能只有這些。 你回想一下, 與別人運用理性、邏輯進行進行分析評論的感覺如何? 是不是硬梆梆的、比較冰冷甚至有些枯燥? 當然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互動能有收穫、學習, 的確這是種「知識」的獲得,理性層面的滿足, 然而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愛情在很多時候是種感性層面的東西。 太多的理性,反而不容易打中對方心裡的需求。 回到我朋友的回應上。 他努力地找資料、給經驗、分析評論, 但這卻不是對方要的。 對方可能是希望有人能和她聊聊, 即將去日本玩的快樂心情(球都做給你了)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改一下方向: 「哇,日本耶,要去哪裡呢?」(蒐集資訊、延續話題) 「妳們規劃怎樣的行程呢?」(蒐集資訊、延續話題) 「我聽說那邊很漂亮,還有……也很棒」(分享經驗,增加互動) 「哈,感覺妳很期待齁?」(同理對方心情) 「聽完妳介紹,我都想去了」(肯定對方) 如果她要的就是你能分享她的開心, 那往這個方向的聊,想必會相談甚歡。 當然,當氣氛熱絡聊得差不多後, 可以再自然地提到「這樣你可以考慮X家的單眼,當旅遊機很適合喔!」 更厲害一點的,「週末有空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去挑相機。」 重點在於,瞭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然後聚焦集中火力。 一位學者Maslow提出過人的幾個需求 這些需求有層次,下層滿足了才能繼續追求上一層。 即使你滿足了對方下層的安全或生存需求 例如對方要什麼物質你都能提供、遇到什麼困難你都能解決, 但未必就能滿足對方上層的「愛與隸屬」或是更高階的需求。 甚至,你自認對他很好 但他仍會覺得「你不懂我」、「你給的不是我要的感覺」。 每次講到感覺,天就黑一邊。 付出這麼多,卻敗個一個「感覺」 相信很多人都心有不甘吧。 這個「感覺」,我覺得其實就是「瞭解我的需求,並滿足我的需求」 而這個「需求」,除了物質層面,有更多是在心理層面。 當你同理的能力愈好,往往愈能給對方想要的「感覺」。 下次再來聊,要怎麼培養「同理」的能力。 -- 瑪那熊異想世界(以及對愛情的碎碎唸) http://www.wretch.cc/blog/ManaBea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24.114.100
Shaider:這篇忘了一個根本 就是不管幹啥 每個人都要快樂 08/08 15:49
Shaider:盲目的迎合一個人 過程並不快樂也不見得會成功 08/08 15:50
Shaider:感覺不是像調廣播頻道 一台不對換另一台 08/08 15:51
Shaider:重點是個人魅力散發 而不是處處當小媳婦迎合對方 08/08 15:51
Shaider:互相吸引 才是王道 08/08 15:51
您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 同理是瞭解對方的感受、對方的需求 但不是要「盲目迎合一個人」。 事實上我的文章常宣導, 不要總是當好人、小媳婦這類的觀點。 瞭解別人的心情需求, 才比較能做出切中核心的回應 而不是一相情願地給對方「我們自以為對方想要的」 當你瞭解「喔,原來他的意思是這樣」並做出回應 而對方也認為「哇,你真瞭解我」時, 我想雙方都是很快樂的,也會有種「彼此更靠近、更瞭解」的感覺。 不管是追求或相處, 我們都是在與「另一個人」互動, 很難完全不管對方,自己做自己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換個角度來看, 若能聽懂別人在說什麼,讓人覺得「你真懂我」 而且能適時給予對方良好回應、適當滿足對方心裡需求的人 不也就是個具有魅力、吸引力的人嗎? :) ※ 編輯: ManaBear 來自: 120.124.114.100 (08/08 16:43)
showwin:同理心 跟 討好..我覺得要知道其中的分別 很容易就過界了 08/08 19:32
ErinChu:好文補推一個 08/18 23:31
linzoie:大推,終於找點自己的盲點… 09/28 01:10
waterman815:推啊!寫的真好 04/03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