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F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lighter (<=幸福滿溢的某人^_^)》之銘言: : 可以理性的討論嗎? 把事情了解清楚 對大家才是有幫助的 : 我分享我知道的部分 給大家做參考 市場上真的很多假基金 假商品 : 但也有很多是合法的 可以做的商品 被汙名化 : 其原因 還不是商場上的競爭 但為何不把資訊更公開 讓消費者判斷 資訊想要公開 該發行公司就該照台灣的法令規則來玩,該付出的成本不能省 不守法,沒被抓到是好運,被抓到就算他倒楣 : 可不可以買國外的保單? : 今天如果我要去國外留學 我是要在國內買好再出國 : 還是出國後 到當地再買? 答案是:都可以 綜合評估其方便性及相關條款 : 合不合法? 看保單 確實是有保單是可以在外國銷售的 : google "國際保單" 相信會有很多資料 : 但大部分保單是要在當地才能買的 要買就要照規矩 : 在台灣當地買香港的保單(在台灣簽單) 確是違法的 你指的是"保單發行地"的合法 但是以台灣的法令來說,未經核可的保單在台灣簽單都是違法的,廣告行銷也是 : 正確的做法是 : 到當地並向持有香港當地合法金融從業人員購買 (簡單說 就是那個人要有香港的牌啦) 這點是這樣沒錯~ 但問題是,台灣賣境外保單的,有幾個有牌? 又所謂有牌其實還有兩個必要條件: 1.通過香港認證考試 2.登記在香港合法公司裡 符合這種條件的應該是寥寥無幾 即使符合,又碰到上段的問題,不得行銷廣告不得在台簽單,怎麼繞都是死胡同 : 上面這段真的有些不理性 : 金管會... 不是只有台灣有吧 香港也有金管會啊 : 不要再聽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和保險公司買保單的保戶 : 都是有法令保障的 更何況香港的保險業比台灣還久 體質也不差(消費者自己比較) : 香港政府的態度更可以從雷曼債事件後續處理中看到 (那台灣政府的處理呢?) : 再次強調 我們客觀的評估 不帶顏色或公司 單就消費者立場 上篇另一位板友的文底下我也推文了 在台灣,有些法令是很有趣的~ 買的人沒事或小事,賣的人就會出大事 當然以消費者的立場,只要我買到好東西就好 賣的人為了佣金也許可以不怕死,但是公眾平台如PTT難道也要跟著不怕死? : 是的 如何分辨吸金商品 真假基金 才是我們更要去了解的 重點就在這了 往前翻幾篇就有~ 一些自稱香港維京開曼馬恩的阿里不達顧問公司 掛幾個頭銜就講的天花亂墜,但也許商品真假卻是查證困難 一般投資人很容易就中招了 而這些"顧問公司"存活得越久,滲透的層面越廣,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 分紅保單 應該不用討論了吧 看公司年報 及歷年分紅狀況 : 我也提過 這波金融風暴 純做保險的保險公司 受傷不大 : 但整體市場下滑 當然還是會有影響 所以這兩年的分紅及年報 很重要 : 而基金的部分 我最近研究的一些對沖基金 這一波損失真的沒想像中大 : 前兩年100% 200%報酬率的 今年也才下跌20幾% 算攻擊力強 也很能守的 : 更有在這一波依然保持正成長的基金 (對了 都是國外的 單筆要1萬美金以上) : 都是金融機關認可 可公開招募的基金 (台灣有聽說 快引進了) : 所以 真的不是高報酬 就是騙人的 就是吸金 : 分享一個分別的方法 : 合法的基金 都會有一個ISIN(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Identification Number) : 在彭博資訊社就能查到 (金融機構應該都有這個東西啦) : 所以看到來歷不明的東西 要懂得分辨才好 ISIN也不是萬靈丹~ 很多HF都不鳥這個的,投資人照樣捧著大把鈔票上門排隊 甚至國內的銀行專業銷售團隊(檯面下專賣境外商品的),也好幾次發生代銷到問題商品 試想,連這些常接觸境外商品的專業團隊都會中招了,又何況一堆平凡投資人 分辨不易,人心難測,有時甚至眼見還不能為憑 這是我對國內境外商品銷售的一些心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4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