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F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恕刪~ 乍看之下 你單純的覺得 "只要我的存款沒有一直增加→我就覺得沒有存錢→我沒有安全感" 但是實際上 對你自己來說 怎麼樣叫做"沒有存錢"? 似乎你的"絕對準則"就是一個月不能花超過$3,000 所以這個月月初有了社交聚會 花超過$3,000就覺得這個月沒有可支配的生活費了 但是你之前還有存款啊 存款是你理財後的部份成果 而我想 存款大部分的意義就是"讓你要用錢的時候 有活躍的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舉一個你自己的反面例子 你願意存幾個月的一萬元來買一支i-phone犒賞自己 這時候你每個月"存"下來的一萬 然後把他"花掉" 實際上你當月也是花超過三萬甚至更多 這個開銷你就不會讓自己沒有安全感啊~ 取而代之的是滿足感 不是嗎? 要知道有多少人滿足自己慾望的同時 心底背負的是很深的罪惡感與恐懼感 "完了 我這個月買了i-phone 下個月要繳更多的卡費....錢不知道夠不夠...." 但你是踏踏實實的擁有你應得的 這也可以代表一種存款"對你"的意義 而且從你的文章看來 實際上你還是有購物的習慣 只是你存到一筆錢 買給自己的時候 你不會沒有安全感 這其實是價值觀的問題 雖然這個說法不太禮貌 但我覺得你心底的想法是這樣的: "生日買了幾千塊的東西給朋友 我覺得我的錢不見了 但是我買了幾萬塊的東西送給自己 那是我存的錢買給我的 所以我心安理得" 我想 單就你提及自己"本月份"的開銷已經"透支"來說 如果你可以從"因為我之前有存錢 這個月的開銷剛好又比較大 所以挪用支錢存的部分" 這個觀點來看的話 也許你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恐慌感了 你的朋友跟你說 "因為你有存 所以你可以這樣花" 聽起來很粗糙 我想是因為 很多人都會覺得"因為我每個月都有在存錢 所以這個月透支沒關係" 但實際可能會導致"每個月都存 但每個月透支的部分都比存的多" 而你的情況是 "我這個月花比較多 動用之前到已存款的部分" 則是意外的開銷 所以合理運用擁有的存款 這兩種事情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方面 你對自己"透支"的定義比大部份的人嚴苛太多 實際上你還是擁有足夠的資產來應付你現在的需求與慾望 有多少人根本對自己的開銷一點概念都沒有 賺了三萬塊的薪水花了四萬元 就以為"因為我用信用卡刷了 下個月再繳" 還不知道自己透支了? 其實我覺得主要你對自己存款的意義與目標 是兩回事 我所謂的目標是指 你有沒有想過存到一百萬你才覺得夠 還是一千萬才夠 還是永遠不夠? 建議你可以檢視自己過去的平均支出 包括基本的保險 投資 購物 生活雜支 娛樂社交等 是不是實際上 你的收入+資產是足以應付這些支出+負債 如果是的話 其實你並沒有透支啊~ 假想看看 如果你現在實際有一百萬的現金在手邊 要你掏一千塊出來吃大餐 你還會覺得心痛嗎? 或者一千萬 或者一億? 如果答案是Yes....坦白說 我覺得這可能要找心理醫生 (開玩笑的啦) 我的意思是 根本問題是相對價值而不是絕對價值 如果你永遠覺得不夠的話 只會一直被錢追著跑而已 要給自己可以放鬆的空間吧 -- 其實我覺得你應該思考一個核心問題 為什麼你會覺得存款總是不夠讓你有安全感? 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我大學的時候因為跟家裡處的不好 沒有跟家裡拿生活費 因為課業還有學務的關係 沒有時間打工 所以挖空從小到大存的微薄積蓄 曾經還窮到要賣掉悠遊卡(記得那時候卡片價值有200元) 才有錢坐車吃飯 或者是拿加油站的加油券跟朋友換現金....窮到很可恥(遮臉) 所以畢業後開始工作 也跟你一樣瘋狂的要存錢 每個月只准自己吃麵包泡麵度日 沒有社交生活 只想存下每一分錢 很可惜當時我還不懂得理財 只知道傻傻的一直存一直存一直存 沒存個幾十萬現金就覺得惶恐 但甚至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會有甚麼風險 只是一直愚昧的覺得 "我要存錢 我要存錢 存款不夠 天要塌了" 真的 我可以理解你的惶恐 但我不知道你恐懼的來源 是因為親友也曾經貧困到左支右絀 或者甚麼事情讓你萌發再多的存款也不夠的念頭? 這才是心理恐懼的根本問題 然後請解開這個心結 你的理財規劃會比較理智 以我的例子來說 之前我跟我先生爭執 我需要50萬的急用準備金 我才會開始投資 但其實這50萬已經遠超過我真正需要的準備存款 這樣下去 要等到我開始可以經營健全的理財結構時 可能又要浪費掉三年來存這筆錢 時間是很寶貴的 說不定在這個期間 正好是景氣大好的投資機會呢? --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你要不要兼差? 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認為 你的狀況不至於需要兼差(雖然沒有實際說明資產數字) 但以經營人生的觀點來說 還是建議擁有穩定的工作會比較好 不管是繼承家業 或者等你夠有錢可以找個靠譜的經理人來幫你管理公司 然後投入自己真正冀求的職業或產業 我就聽過有人投資收入比自己薪資收入還高 但他還是繼續領那個死薪水的 因為他想要投入人群 不想要年紀輕輕就提早退休 無所事事 或者失去部分社交生活 同樣的問題 你是不是要用存款再來學新東西、無論是專業或興趣 雖然這是人生與生活的範疇議題 但是我想還是與你的理財規劃有所關係的 先從要不要繼續學習的部分來說 我認為是要的 這無關理財 只是因為普世價值都認為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不一定要針對你現在經營的公司或者產業去做進修 有可能只是學學攝影繪畫 或培養興趣 藍天蔚說:你要對這個世界隨時保持興趣 人家才會對你有興趣 又可能你的興趣其實是賺錢/存錢/投資 雖然都跟錢有關 但是執行的方法並不同 而回歸到理財的觀點 你的機會成本是"如果我去學東西 公司就要多花錢再雇人" 可是公司本來也有付你薪水啊 你真正的成本是你要花錢去學東西 自己又少了這份收入 但是這樣的成本差異有沒有報酬空間 如果你學到你真正想學的 我想這份報酬更為珍貴 總之 錢不是萬能 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 沒有錢的人只能不停賺錢去追逐他的生活 但有錢的人可以選擇他想要的追求的生活 我想你是後者 你很幸運 請好好把握^^ -- 最後結論 你問大家說 "我應該以甚麼為存錢的目標" 我想跟你說 個人價值觀不同 別人不能定義你的"應該" 我想你的問題只是 需要旁觀者幫你釐清你的狀況 點出你"可能"是以甚麼目標存錢 這樣也許你會寬心得多 因為有的人想住大房子 有的人想開名車 有的人只要衣食無虞卻不需要昂貴的物質滿足 有的人慾望無限膨脹需要把錢滾到千萬上億才能支應自己的慾望 也有人只需要穩定的幾萬塊收益就能安穩的維持一家溫飽而無須追求更多 還是得問問你自己的真實需求 再來斷定你自己的"應該" 其實看你的文章 我覺得你似乎有點鑽牛角尖的個性 以至於對整個人生(工作、學習、理財、生活、價值觀等)都會不斷的自我辯證 然後覺得走不出那團迷網的混沌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