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MU_MHQ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MartialArts 看板] 作者: jdemon (MONSTER) 看板: MartialArts 標題: [轉錄] 彈腿與八極拳 時間: Tue Apr 8 20:16:49 2008 http://www.baji-hk.org/indexmain.htm 資源庫 > 師長講壇 > 彈腿及八極拳 彈腿及八極拳 講者:林松賢教練 (講於2004年10月22日本會拳理講座) 一   香港的社會環境,和台北其實很像,平常要抽空來練拳,真是很不容易。 然而練拳相對於其他的運動,這卻是廉價的,而且對身體、對頭腦而言, 都會很有收獲。在練拳的過程中,就算只練了一招、兩招,對將來往往會很有用。 打球的話,至少也要有二人;相對於練拳,卻是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練的, 可見練拳是相當方便,是很適合現代人的。   作為一個有心練拳的人,從一開始就是為自己安排好,無論如何一定要撥出時間 去練習。拳術一定是這樣子的,只要你去練,你就會得到;反之, 你甚麼都不會得到。不過大家在練習時,應要朝比較自然的方式去練, 不要操之過急。正如我們蹲樁,不能一下子就要蹲很低蹲很久,而是要漸漸地 逐步去加強,要循序漸進,這樣子你的身體才能習慣,這樣子對身體才有幫助。   要知道,「運動」並不是一直動就會把身體鍛鍊好的,在動的過程中, 我們更要重視適當的休息。   在日本,有一本書名為《運動有害身體》,該書提及很多奧運選手, 因為長期不斷進行超負荷的練習,結果導致了許多身體的傷害。 由此可知過度的運動,就會造成傷害。正如我們如果長期打沙包, 打傷了手就塗跌打酒,讓他皮肉復原就繼續打,期望這樣來強化身體; 但長期而言,這不但是沒有用,甚至會讓身體更差。因為在中醫的概念裡, 受傷一定會有瘀血存積,如果我們不把瘀血先清理掉,就繼續去運動, 只會讓瘀血越積越多,間接影響血液運行,久而久之構成心臟的負擔, 最終會變成高血壓。   而我們的鍛鍊身體的方法,首先就是要讓血液流通暢通, 在感覺很順暢的情況下去運動肢體,讓身體內不存在障礙。 我們這概念,是和中醫對保健身體的理論相符合的。 其次,是透過肢體操作,去加強保護自己的能力。 我們如果把身體操練純熟,身體對外界的敏感度便會增加,就更能體會外界變化, 例如天氣變涼了就能立刻感覺到,從而知道加穿衣服來保護自己。   其三,我們透過固定的團體練習,使大家的動作依照標準而統一。 因為自己一個人練,久而久之動作會依自己的意思而變, 而失去了招式本身的意義。唯有一群師兄弟一齊練習, 才能使大家動作不致偏離,並透過互相修正,讓大家都合符動作的標準。 在標準的動作之下,就能大大減低因錯誤動作而帶來的傷害了。   萬一真的受傷了,記得第一時間去找醫生。其次,可以透過開展的運動, 例如柔身六法等,慢慢調適身體,減輕身體負擔。 這方法,對付日常累積的壓力,也是相當見效的。 二   在我們練拳的過程中,「彈腿」這套路一般是第一個學習的課程。 彈腿的特性,是幾乎全為開展的動作,而開展中又不能做超過身作的標準, 一超過標準便是翻筋悖骨。要保持動作開展,而又不能太過, 因此動作角度的拿捏是很重要的。而展開時肌肉又不能硬起來, 要保持放鬆和彈性。所以當手放出去後,便要想著放鬆, 同時可觀察旁邊的人,把自己的要領調整。 由此看來,彈腿在學拳的過程,可說是相當重要的部份。   彈腿的動作,是拉長放鬆的動作,因此初學時不要想去發勁, 因為一想去發勁,動作一定會變形。要等招式都熟習了之後,才可以嘗試用力, 但千萬不要用太大力,否則很有可能會受傷; 不要以為自己作動作是不會受傷的。所以在開始嘗試用力時, 只能輕輕試著用力,之後慢慢一點一點地加上去,一步一步地去練習用力的方法, 才是有效率的學習。   而彈腿裡,有非常多踢腿的動作, 而這些抬腿踢腿的動作,是用「彈」來發動的, 做的時候,把腿提起來,小腿自然地彈出去,這才是所謂的「彈腿」。   當做砸捶的時候,感到手臂很緊動作做不順的話,就試著把肩膀放鬆, 抬起手臂,然後再拳放下去。一收一放地做,一步步地熟悉動作。 當大家的動作純熟已達一定程度,而遇到大家動作的做法略有分別時, 可以透過互相討論,及詢問助教及教練,比較看看這動作的這一種做法好, 或第二種做法好,抑或是還有第三種可能性。 當有了幾種選擇時,如果看到別人的做法能打得很順, 你也可以自己試試看,比較看看。   每一個動作,一時間有能有不同的重點,例如出拳時,就注意拳為主; 出腿時,就注意腿為主;然而在實際上,拳和腿仍是一體的。 其實我們的腿步上步,是整個動作裡最重要的部份。 我們的目的是將身體送出去,而腿和手只需要配合步子,以去構成一個動作。 出拳的順序就是這樣,你的手和腿平常也是如此,去配合身體的動作。   打拳的確是有「節奏」這概念,但一定要招式先熟,才能打出節奏。 這二者是並存的。古人是先有技擊,才有節奏,那節奏是為了技擊而用的。 而在表演時的節奏概念,就大大的不同, 因為表演時會有「亮相」,動作做得很大,因此連節奏也不一樣了。   如果你練拳的方向是為了表演,那你的節奏就隨著動作而做; 如果是要技擊用的,那就完全不同了。   總而言之,在練習彈腿時,動作要放鬆一點。 打每一招,先把手和腿收起,然再發出去,這樣子有關的部位才能練得到。 三   我從七六年開始,就在劉老師門下練習。在當時而言, 我只知道本門有八極拳,但感覺得遙遠,自己根本碰不到。   其實我在最早開始練拳的時候,是練南拳的。後來練了三年螳螂拳之後, 有機會進入劉老師門下,經過一段時間後,終於開始學習八極拳。 在當時那年代,是很少人練八極的,在台灣只有劉老師和中央國術館在推廣。   然而,我對八極拳有比較深入地認識,卻是最近幾年的事。 那是在劉老師去世之後的事,當時我們一群師兄弟失去了倚靠, 唯有自己進行研究。 慢慢地,我們發現過去我們往往是用螳螂拳或其他的拳種來解釋八極拳, 這是不錯的,因此我們才開始嘗試整理出八極拳的拳理, 用八極拳的拳理來解釋八極拳。當我們能有把握地說出八極拳的原理, 就是近幾年的事情了。   而且,劉老師的貢獻,也是經由他的學生才得以光大的。 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就是松田隆智,如果不是他透過漫畫,使八極拳廣為人知, 恐怕今天八極拳仍是沒沒無聞,而海外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練它。   在九零年時,我們一群師兄弟去了大陸一次參加武術交流會; 後來又再去了一次。經過兩次的觀察, 我發現到其他系統的八極拳,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這種不一樣,或許是李師祖老年時對拳術的參透, 並融入槍、棍法,使我們的拳和其他系統變得不一樣。 雖然長春系和我們比較接近,但終究還是不一樣。   當然,我不是談正統,我們也沒必要去爭正統。 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保留著老師的拳,練的是李書文晚年的八極拳。   而在我們練的八極拳裡,「小八極」是從紮根練起,也就是蹲蹖步。 在過程裡,我們嘗試不用力地去蹲,很呆板的蹲,把動作練成自然,從而練好下盤。   在八極拳裡,很注重單腳訓練,這是為了把一腳當兩腳用。 要用一腳來支撐自己,還能打得到敵人,這一腳一定要很紮實。 也就是這樣,我們的下盤訓練一定要很紮實。 有許多拳種,例如詠春拳等,多是站定來打的,就和八極不一樣。 因此八極拳是很難用的,因為要從腳步以至用力,都要訓練過才行。   當有了小八極的基礎後,就可以練大八極。 大八極動作比較大,是練習發出力量方法。 之後的六大開,是有幾個訓練層次的。 例如用身體來訓練下盤,便會透過低蹖訓練,來使下盤的結構更穩固。   然後,我們才會練劈掛,練大槍。   練大槍是很重要的訓練,因為當大槍一拿起來,沉肩墜肘、含胸拔臂等要領, 就很自然地全部做到,糾正了身體的一切錯誤。 但是現在很多人,不懂得如何練槍,而我們則有一套完整的訓練及理論, 可以精準地去進行練習。   如果我們沒有這一套訓練方法,練習的成果和原型一定有偏差, 一旦出現偏差,就會容易受傷。 記住,練拳時不要焦急,因為拳這東西,越焦急是越練不好的。   就訓練用拳而言,練單招明顯比較好的。 尤其是已經出社會工作的人,在有限的時間下,練單招的成效會較好, 對技擊應用而言也較有效。   練套路,往往是應付的性質,往往是為了教學生、吸引學生而編造的。 練單招才是實際,也是最好的訓練,因為真正打人的時候,實際出一招就結束了。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古人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事跡, 從而印證這講法。多看多學的確是有好處, 但如果想要練成絕招的話,單招訓練是不可免的。   至於練拳的呼吸方法,當在練習走套路時,就不要理呼吸,只要自然就好。 要注意的,是蹲樁的時候,那時要數自己的呼吸,但一定要暢順, 不要把自己的呼吸越練越亂。 而出拳時,我們一定是吐氣或閉氣的,如果是吸氣的話,就一定不對。   「哼」「哈」勁,是運拳時感到氣積於體內, 透過哼、哈來吐氣,使呼吸順暢,並使力量完整。 其次,發聲也可以有驚嚇敵人的效果。 -- Now Serving the Best Free Internet Radio to 67,003 Fans http://www.sky.f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24.131
masktrue:一連串好文 推 04/09 00:47
chind:彈腿真的是好物 如能精熟就有相當程度 04/09 01:18
takano:這篇真是經典 04/09 01:4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