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S_TEAC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小弟不才 很榮幸可以和版上的老師作寶貴的交流 為補強昨晚口齒不清、邏輯不明之遺 特把昨日所述轉化成文字 與版上無法與會之老師分享 關於學生狀況 我將之分為三個大方向--操行(態度)、課業、家庭 一、操行方面:我再細分為心理、課中與課後 1.心理層面是我最注重的一點 在每年的國三招生說明會上 我都會向學生和家長明確表達 「健康的學習心態,才能帶領學生邁向成功」 尤其是壓力高張的國三 甚至高三 到了應試末期 體力幾乎殆盡 都是在比毅力 誰的精神面比較健全 誰就能多跑一碼 甚而未來在面對挑戰時 都能克服難關 所以 從日常的規矩 去培養健康的學習態度 我常跟學生以及家長說 「我可以接受成績不好,但不能接受規矩不好!」 作業要寫、聯絡簿要簽名、考卷要訂正簽名、回家要唸書 上課不可以趴著、不可以穿拖鞋、違禁品不准帶 不可以吃東西(包含口香糖、珍珠、波霸、椰果、布丁) 可以討論、不能聊天 手機不可以有聲音 (其實還有 族繁不及備載~當我學生命很苦啊!) 這些規定 是黑的一面 會讓學生煩悶 罵老師機車 但是 我總會在課堂進行中 反覆地提醒 並且會說 為何要這麼規定 「趴著氣會不順 卡在胸部 男生會長不高 女生會長不大」 「老師真的都是為你著想啊~用心良苦啊!」 這些善意的解釋 是白的一面 在黑與白之間 這些小鬼們 你說他們不成熟嗎? 其實他們懂 懂得老師的關心 只是要常上發條 一堂課要提醒個十來次都很常見~ 規矩的養成 會訓練學生有規律的作息 正面應對困處的態度 還有對於彼此的尊重 2.在課中的優秀控班能力 絕對是老師要躍居成為一線講師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誠如賴老師昨晚所言 專業科目的能力僅是及格 控班能力則是加分 在課程進行中 學生吵鬧、不守規矩 絕對要避免 在每年新班開課時 我必會聲明我的班級規則以及違規罰則 不能遵守的 就請你另擇高明 要留下來的 無論男女 違規就是要接受懲罰 不會有例外 賞罰分明的這一條線要抓緊 賞不能濫賞 罰不能亂罰 賞要加碼 全班都加碼 不罰特赦 全班都大赦 絕對要讓學生感受到、記住 老師永遠是玩真的 營造輕鬆的上課氣氛 的確是讓學生敞開心房、接受老師的好招 但是 很常發現 班級秩序失控 新老師無可奈何 甚至學生爬到老師頭上 師不師而生不生 相當令人頭痛 此時 老師的威嚴就必須仰賴長期的經營 尤其是第一堂課的下馬威 第一堂課的威嚴沒建立 後頭若想要重建起 就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3.課後的練習與複習 這又是我學生命苦的地方~ 邱老師的學生=功課很多的學生 一週的作業題目量在60~80之間(學生初期必定怨聲載道、哀鴻遍野) 這時候 我就會做出解釋~ 「不會啊~ 一天寫十題 每天半小時 六天就寫完啦!」 「你們寫幾題 老師也寫幾題耶! 很公平啊! 「而且你們只有一個班的份量 老師有十個班耶!」 這麼做 除了讓學生多接觸不同版本的問題 降低面對陌生考題的緊張感之外 還可以無形中養成他每天複習的習慣 剛開始 學生必定是前一天才動手寫作業 但是要寫好久 動輒兩小時 所以 我這時就會在每一堂課檢討作業前 開玩笑地問說 「前一天才寫作業的舉手~」 「寫超過一小時的舉手~」 「有沒有超過兩小時的?」 「就跟你們說了嘛~天天都寫,不是會很輕鬆嗎??不聽話嘛~」 兩三週之後,他就會開始採用我的建議 天天寫十題 天天都複習 堅持這樣的動作 學生的課業成績往往就會有所成長 當然 長久來看 要學生寫的心甘情願 就看老師怎麼作了~ 我都是堅持徹底檢討作業 「作業題目只要你發問 我就檢討!」 我會營造出一種 我很重視作業 希望你也重視的氣氛 有寫作業的同學 我就會以檢討作業的方式來回饋你 雖然是累了自己 其實換得學生的情意相挺 還蠻爽的! 而且我們常會聽見學生在抱怨學校老師的不外乎 「上課都在罵人~然後一直趕進度!」 「考卷和作業都隨便檢討!」 所以 我就很謹慎 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老師~ 二、課業 我分為補習班內、學校內、全科 1.班內的成績一定要作出口碑 除了讓原本高分的要維持住之外(這通常不難) 也要讓低分的人不放棄 持續學習 追求突破 方法很多 除了我上述的一些日常小動作之外 額外補課、針對學生學習狀況個別處理 都是可以採取的措施 最重要的是 孔老師子說過的 因材施教 一班30個學生 來自30個不同的家庭背景 有30種不同的學習能力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 精確地分析並個別掌握住 除了多問前輩之外 多借重班主任和行政導師的在地性能力 有很多學生 是打小學就在這裡上課 或者行政導師跟家長很熟 這些都是老師們背後無形的豐富資源 所以 一定要很尊重行政導師啊! 他們是勞苦功高的後勤資源部隊 沒有他們 我們真的會很辛苦! 2.校內課業 通常在國三所會遇到的狀況 很常是班內與校內進度不同而有衝突 而我這幾年都堅持 將國三進度作完全盤連貫的介紹之後 一月份才會開始進行複習的動作 國三自然 是一整串的觀念連結 要中間打斷 再花時間接上 是一件浪費時間、精力 低效率的事情 家長:「老師,學校複習考會考不好!怎麼辦?」 學生:「老師,學校複習考會考不好!怎麼辦?」 老師:「考試就考啊~考了再說!」 「考試,你要很重視,也要當它是個屁!」 「考試,你要重視它幫你找出了你還不會、不透徹的!」 「分數只是個屁,即使是我的考試分數,都是個屁!」 當然,這中間絕對會有學生或是家長不認同而流失 但我還是會堅持下去,堅持自己的步伐與節奏 隨人而起舞 只會讓自己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主動迎面出擊 逆勢操作 營造屬於自己風格的班級 3.全科的提升 這對於較資深的老師 或是班主任 都是會去作思考的點 學生的榜單 全科皆優絕對比單科突出還令人讚賞 所以 以全科的高度去作思量 與班內其他科老師相互洗學生出來 互相配合 進而提升學生全科成績 (我一直都很相信自己的補習班師資很好,都是一時之選) 利人也利己 主任更是會很開心 三、家庭:這部分是最為複雜 最難以控制的 我又將它分為讀書環境、家長態度、兄弟姊妹三項 1.唸書環境 營造一個良好的唸書環境 對於學生的幫助絕對非常大 在電訪中,我會進行讀書環境的瞭解 書桌整齊與否?電腦放在哪裡?有沒有音響? 通常都是幾點在唸書?孩子在唸書時,父母在作什麼? 父母絕對有責任 提供良好的讀書環境給孩子 無論是在家裡,或是尋求補習班的協助,或是去K書中心、圖書館 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2.家長態度 家長對於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抱持著怎樣的態度? 好還要更好?盡力就好?隨他去?甚至扯學生後腿? 學生在房裡念書,家長卻在外頭碰紅中!這該怎麼唸書呢? 每一種不同的心態 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舉例來說 我最近有一位A生 四堂課中請假了三堂 當我致電過去給家長 才發現他的父母對於A的學習 態度就是180度不同 父:「不要給她壓力,輕鬆長大就好!」 母:「現在就要有負責任、承受壓力的態度,不然以後怎麼生活?」 一個家庭裡都不定調了~身為老師的我,只能給家長一個承諾 「孩子如果想學、願意學,我們絕對願意全力協助!」 所以 家長的態度往往會左右了孩子學習的意願與態度 我以前也常常花了許多精力去和家長溝通 甚至再教育他(她) 但是 熱情常常會被澆熄 現在的我仍是會嘗試溝通、對家長再教育 只是不如以往從前那樣地堅持 不再搥心肝 「一個不願意信任專業的家長 就當他無緣吧~」 3.兄弟姊妹 家中手足的優異成績 往往會讓學生活在一種被比較的陰影下 「哥哥可以考上一中,為何你不行?」 「姊姊沒怎麼念也能考上省南女,妳怎麼念得這麼累還只有家齊?」 作比較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有時反而會激發出落後者的鬥志 但我大部分都是會避免去作比較 並且去瞭解學生背後的手足唸書狀況 做出分析之後 再跟家長、學生溝通 結語:手執教鞭越久,越會發現分數背後 所隱含的因素多到讓人數不完 可控制的 不可控制的 內部的 外部的 etc.... 至今我仍在不斷地學習精進,這陣子有一位同事(行政導師)辭職 原因是要繼續進修 考心理輔導所 我聽到之後真的覺得很羨慕她 希望她學成之後,能繼續回來補習班,幫忙學生與家長 感謝版主昨晚讓我有此寶貴機會 與各位老師分享這些年的一點經驗 希望此舉能拋磚引玉 版上先進們可以不吝分享 再一次感恩版主! 感恩各位老師! 最後 我想分享今天在看電視時 大學生了沒裡頭的一句話 我看了之後 真的是很有感觸啊~~~ 台灣沒有升學壓力 只有就業壓力! 就業門檻造成了學歷掛帥主義 祝各位老師 教途順安 邱哲 摸透C語言,摸不透C罩杯 推倒方程式,推不倒半個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33.159 ※ 編輯: dunhillman 來自: 118.171.133.159 (08/21 15:52)
butterbread:先推!!太多東西可以拿出來討論了,謝謝邱老師不吝分享 08/21 16:25
butterbread:老實說,我看完後眼框都紅啦QQ,這篇文章解決了我最近 08/21 16:41
butterbread:卡在心裡很久的疑問...,再次感謝 08/21 16:42
shaunon:推推推!!!邱老師謝謝您的分享!!!^^b 08/21 17:00
LaiFan:T_T邱老師 從文章中看得出你人生歷盡滄桑...經驗的累積 08/21 17:16
Eleazer:從文章中看得出邱老師是個非常用心的老師 推~~~ 08/21 17:52
dunhillman:賴老師 那個滄桑就不用說了~咱們 ...彼此彼此!(拍肩) 08/21 18:28
tracy9102:邱老師講的真好 感謝分享~獲益良多 08/21 22:06
grigl:拜~~讀~~完~~謝謝分享! 08/21 22:56
greenegg:真不虧是邱哲老師...(筆記筆記)大大推 08/23 01:31
jglr7129:感謝老師分享 08/23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