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emis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8899 2009諾貝爾獎化學獎,由研究可應用為製作抗生素的核酸醣小體的兩男一女科學家獲獎! 印度裔美國教授羅曼奇須那(Venkatraman Ramakrishnan)、美國的湯馬斯‧史塔茲( Thomas A. Steitz)與以色列的艾達‧尤娜斯(Ada E. Yonath),因各別對研究細胞核 中核酸醣小體的結構與功能,有巨大貢獻,因此獲此獎殊榮。因為他們的研究,使人類對 DNA轉錄與mRNA轉譯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能應用於製作抗生素。 1952年印度出生的羅曼奇須那為美國公民,目前於英國劍橋分子生物實驗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進行研究;1940年出生的湯馬斯教授,目前於耶魯 大學任教。諾貝爾委員會則肯定1939年出生的尤娜斯,於1980年至1990年的研究歷程,走 在一條領航但孤單的研究道路。他們三人也將平分獎金,各得三分之一。 尤娜斯在現場電話連線時,她的孫女也在她身邊。她說,「好驚訝也非常高興,非常感謝 。」她表示,在做研究時,即發現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研究,不過並不確定能做到什麼 程度。她更坦言,一開始根本不知道、也沒發現核酸醣小體(ribosome)在這之中所扮演 的角色,隨研究繼續進行,她即發現核酸醣小體將造成革命性突破。 因任何生物細胞內運作的基本分子為蛋白質,才可具其功能,例如胰島素即為一種蛋白質 。因此,所有蛋白質製作過程中,都由DNA作為藍圖,先將DNA轉錄為mRNA,再藉由細胞核 中的核酸醣小體,把mRNA上的訊息轉譯為胺基酸組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質。 截至2008年,化學獎已頒發100屆,另有八屆從缺;累積得獎者人數達153名,其中聖格( Frederick Sanger)1958年、1980年各以發現胰島素分子結構、設計測定DNA內核苷酸排 列順序的方法而獲獎。另外,只有三位女性科學家獲得此獎殊榮,依序為居禮夫人(1911 年)、居禮夫人女兒的艾琳‧約里奧‧居禮(1935年)與發現青黴素結構的桃樂絲‧克勞 福‧霍奇金(1964年)。 有趣的是,1935年與太太艾琳‧約里奧‧居禮一同得獎的約里奧,是歷年來化學獎最年輕 得主,只有35歲;2002年得獎的姜‧范恩為最年長得主,當年85歲。 回溯前幾屆得獎者,2008年由日本下村脩(Osamu Shimomura)、美國馬丁‧查菲( Martin Chalfie)、華裔科學家錢永健(Roger Y. Tsien)共同獲獎。它們以發現、改良 綠色螢光蛋白(GFP),為後來生物學、醫學與基因研究等開啟更寬廣的研究途徑,而獲此 獎肯定。 2007年則由頒獎當天生日的德國柏林普朗克研究院教授艾特爾(GerhardErtl)一人獨得 。他研究的物體表面化學作用過程,協助科學家了解臭氧層變薄的原因,與不同鐵金屬腐 蝕過程,催生汽車燃料電池的誕生,因而獲此獎殊榮。 -- 深度報導 ★ 極簡閱讀 ★ 清新視野 【台灣醒報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 有意訂閱電子報者請寄信至[email protected]即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6.135
jessti:核酸醣小體 = 核糖體? 10/07 19:20
yuasa:核醣體小體應該是指核醣體(ribosome)的small subunit 10/07 19:58
fantasywing:ribosome台灣叫核醣體 另外一個應該是對岸的譯名 10/07 19:58
yuasa:耶嘿我猜錯了= = 10/07 20:00
fantasywing:網頁出現核酸醣小體(ribosome)大都簡體的 10/07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