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a-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內容有關鍵情節泄露***** *****篇幅較長﹐請選擇性閱讀***** >>之一﹕好人不好﹐壞人不壞--步步驚心人物傳記篇      每個角色都是生動的﹐是真實的﹐沒有徹底的好人﹐也沒有十足的壞蛋。     八賢王的溫婉睿智正直的外表和他爭權的野心﹐是一對明顯的對比。他為了爭權 ﹐可以不惜利用女人的、欺騙女人的。八阿哥的嫡福晉明慧以及側福晉若蘭都是痴情 之人﹐但對象不同﹐明慧一直與若蘭爭寵﹐實則心思不深﹐算是個簡單之人﹐隻是一 門心思愛八阿哥罷了﹔而若蘭表面上屈從於自己的命運﹐確實是“懦弱無爭”﹐內心 又一直保留著對愛的執著﹐另一方面﹐她是無情的﹐八阿哥已經很是寬厚仁慈了﹐而 終究隻能換來她的冷若冰霜﹐感覺若蘭也算是封建時代的一個另類了﹐比起若曦更多 了幾分堅持。      十三阿哥性情豪爽不羈﹐最為欣賞﹐而雍正即位後十三阿哥明顯變得收斂﹐或者 說開始珍惜自己的仕途命運﹐應是因之前十年的幽禁時光﹐感觸頗多所致。綠蕪對十 三阿哥一片痴情﹐但她性格裡終究還是有些脆弱和自卑的﹐身世是她的心病﹐為了自 己愛的人寧願投湖﹐可她卻沒能體諒十三阿哥的用心﹐十三阿哥正得聖寵﹐怎會在意 她的出身﹐就算是明史案牽涉之人﹐皇帝雖不能準其側福晉之位﹐也斷不會因此而遷 怒於十三阿哥﹐如綠蕪是擔心八爺黨利用其身份打壓十三阿哥連帶打壓雍正﹐那她也 應以死明志﹐若是一走了之﹐落得失蹤的結果﹐這個句號也未免畫得不大圓滿。綠蕪 之死﹐總覺得沒有太多必要或者死的太匆忙﹐因為很多話都沒說開就死了﹐應算是作 者力求大悲之結局的一種犧牲﹐桐華太吝嗇﹐不會留給讀者一絲的寬慰和快樂。      十四阿哥本性善良﹐但也充分表現了出他的狡猾。雍正繼位前﹐他左右逢源﹐佔 盡了口碑和好處﹐比起陰險的四阿哥﹐激進的八阿哥﹐他則做的更加圓滑事故﹐但也 是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深得德妃寵愛﹐以至於德妃致死都無法體諒不善言辭的 四阿哥﹐假使康熙真的是把皇位傳給四阿哥﹐想必德妃也是不能釋懷的﹐而當十四阿 哥與四阿哥獨處之時﹐十四則判若兩人﹐傲慢、冷落﹐完全不念手足之情﹐十四阿哥 失勢之後﹐終日飲酒度日﹐除了豪情壯志不得施展﹐更多的還是因失去皇位而抑鬱難 舒。      四阿哥這個角色不算豐滿﹐從始至終都透露著低沉、陰鬱﹐除了若曦與十三﹐他 再無可以坦誠相待之友﹐四阿哥對若曦的感情﹐是最忠貞最執著的﹐但在作者眼裡﹐ 他的本性也確實狠毒﹐作者想讓四阿哥成為一個悲劇性的角色﹐試圖將四阿哥的內心 變化與十三阿哥和若曦的悲慘遭遇聯系到一起﹐不過在他繼位以及繼位後的諸多事情 上﹐尤其是李公公、玉檀的死﹐還是顯露出他本性的孤僻兇殘、獨斷專行﹐這也算是 原作者對於正史野史裡雜七雜八的說雍正弒父欺兄的一個體現。而十三阿哥被幽禁於 養蜂夾道以及若曦被罰致身體虧損命不長久這兩件事對於四阿哥的心理影響究竟有多 重﹐我想不會是最重要的因素吧﹐因為四阿哥之前就曾與若曦坦誠他是覬覦皇位的﹐ 且年羹堯、隆科多、李衛等﹐也都是四阿哥早就培養、拉攏的死忠﹐隻是四阿哥太善 於掩飾罷了。他愛若曦也愛權利﹐當兩者不矛盾時﹐他會做到極致﹐不惜殺害無辜之 人。   九阿哥也有善良的一面﹐也曾兩次為玉檀落淚。起初還以為玉檀是單純的﹐雖然 劇情已有諸多提示﹐如她向若曦傾訴小時的經歷、以及雍正繼位後她依然不肯出宮等 等﹐但還是不願把她與姦細聯系起來﹐直至看到玉檀與弘時對話時才不得不接受這樣 的事實。      十阿哥本性單純﹐就是天真的有點過﹐除了搭幾句話為回不過神來的觀眾釋疑﹐ 也就再沒什麼存在的必要。確實每次出門都忘了帶自己的腦子﹐但他與十福晉卻是百 般的般配﹐思考的少﹐知道的少﹐痛苦也就會越少。      康熙帝﹐劉鬆仁的演繹很到位﹐不乏威嚴﹐也不乏睿智﹐有自負和多疑﹐但也有 寬容和體諒。康熙臨終托孤的那段表現得不夠聰明﹐竟然對四阿哥、隆科多毫無戒備 ﹐若曦多次提及“千古一帝”﹐總感覺作者對康熙有些許的諷刺之意。      最後是若曦﹐主要就是若曦的感情線﹐將其放在最後是因為這個角色最復雜﹐最 無奈﹐也有些苦B﹐與眾阿哥都有感情瓜葛。一開始十阿哥就喜歡過若曦﹐而若曦對 十爺隻是朋友之情﹐因為若曦剛穿越到清代時﹐會用現代人的思維來處理男女關系﹐ 而十阿哥的性格又相當單純﹐所以才會導致很多人的誤解﹐這段感情可以說是最簡單 、最容易撇的清的。而十阿哥與明玉這對冤家的分分和和﹐雖然有點老套﹐但我想這 才是封建社會的主流的婚姻價值觀--夫妻都是婚後才培養的感情﹐婚前連見面都難﹐ 女大門不出二門不入﹐哪有自由戀愛﹐是芙蓉糕還是冰糖葫蘆﹐隻有婚後才能知曉﹐ 反倒是若蘭的堅持讓人感覺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了。      至於若曦喜歡八爺那段﹐若曦自然是真心的﹐但是其中摻雜了一些沖動﹐也有一 些被動(因為是八阿哥多次主動地表現出對若曦喜歡﹐若曦一直都是被動的)﹐也有 一部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在內﹐因為在野史裡八賢王一直都是享有美譽的﹐另外 從她向八阿哥出賣四爺的一眾親信也可見一斑﹐當時還笑年羹堯、李衛等還沒怎麼樣 呢就被若曦出賣給八爺了。但若曦也是自私的﹐她深知八爺最後的下場﹐就是在雍正 繼位後沒幾年就將八阿哥改名為“阿其那”﹐滿語裡有“討厭”之意﹐這是何等的侮 辱﹐且不管正史野史﹐廉親王(也就是八阿哥)均為早逝﹐若曦當時肯定是沒有喜歡 四阿哥的﹐對待四阿哥有所不同是因為她知道這是未來的皇上﹐以及她覺得四阿哥是 個迷樣的人物﹐但卻無愛﹐而且如果若曦當時就對四阿哥有心的話﹐她也應該考慮雍 正在位不過13年就仙逝﹐而八阿哥是雍正四年死的﹐如果做了這樣的考慮﹐也就沒必 要強求八爺放棄爭權了﹐因為不管嫁給誰反正都是要守寡的。不過她當時並不知曉自 己的將來﹐她甚至想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歷史。大老遠穿越來的﹐總不想後半生守寡 的吧﹐所以她如果和八爺在一起﹐就要想盡辦法不讓八爺繼續爭權﹐所以她才硬逼著 八阿哥放棄皇位之爭。至於八阿哥是否愛若曦﹐還真是不好說﹐若曦與若蘭相貌相仿 (這應該是劇本想表達的﹐不過劉詩詩真的不像劉心悠﹐氣質截然不同)﹐八阿哥痴 情與若蘭﹐但若蘭早已直截了當的表露出對八阿哥的絕情﹐所以八阿哥將他對若蘭的 感情轉移到若曦身上﹐也是很有可能的﹐之後不久若曦成為奉茶領班﹐貼身侍奉皇上 ﹐且深得康熙喜愛﹐自然大有利用價值﹐更何況後來若曦得知八阿哥一直都因她對四 阿哥的眼神有所不同而心存忌憚﹐充分說明八阿哥對若曦的不信任。再者﹐若曦勸說 八阿哥不成遂分手﹐之後八阿哥也可以很快釋然﹐沒表現出太多的痛苦﹐從這一點﹐ 至少可以說明八阿哥愛若曦愛得不深﹐或者八阿哥的所有重心都在於爭權﹐至於何時 彈劾太子﹐不管康熙是否有賜婚的決定﹐這也一直都是八爺黨處心積慮要做的事情﹐ 所以爭權才是八爺的關鍵。再對比四爺對若曦的痴情﹐八阿哥就更顯得不夠專一了。      若曦之前學騎馬被四阿哥強吻﹐也曾與四阿哥一同泛舟荷塘﹐但那時她並未對四 阿哥生情﹐當時若曦還說“一個捉摸不透的定時炸彈在身邊﹐太遭罪了。”而她請求 嫁給四阿哥時﹐正值太子向皇帝要若曦﹐所以那時的若曦也是被動的﹐這裡再次體現 了若曦的自私﹐她自然是不願嫁給太子的﹐所以才會哭求四阿哥﹐她深知當下四阿哥 是太子黨的人(在廢太子前四阿哥都是太子黨的人)﹐將來四阿哥是未來的皇帝﹐所 以找四阿哥是無奈之舉﹐是求生。之後才有機會與四阿哥表露真心﹐真誠相對﹐四阿 哥甚至向她表露了“想要”皇位的心思﹐若曦此時才開始死心塌地的愛四阿哥﹐這一 點從末尾若曦給四阿哥的絕筆也看得出。而四阿哥確實是真心愛若曦的﹐甚至是一見 鐘情﹐在八爺府為十阿哥慶壽﹐與若曦在閣樓相遇對望時﹐就已經很明顯了﹐所以才 會對若曦如此坦誠。      若曦對十四阿哥﹐權且認為是友情﹔而十四阿哥百般細心的照顧若曦﹐應該是喜 歡若曦的。至於十三阿哥﹐則是清清白白的好友了﹐沒有感情瓜葛。      從若曦的愛情線來說﹐還是比較單一的﹐愛的就是四阿哥﹐在懵懂時也曾愛過八 阿哥﹐但那時是不成熟的。而所有的阿哥裡對若曦堪稱專一的﹐海枯石爛的那種﹐也 就隻有四阿哥一人了﹐其余的阿哥﹐都不夠專一﹐目的都沒那麼單純。      若曦的自私﹐除了阻撓八阿哥爭權﹐以及為了不嫁給太子而求四阿哥﹐還有最後 傷心欲絕之時為了出宮又要嫁給十四這些比較明顯的事件之外﹐還表現在康熙托孤時 ﹐她的正義感的喪失﹐她當時雖然想十四阿哥如果繼承大統沒什麼不好﹐但她內心卻 又想讓四阿哥繼承皇位﹐因為當時的她太愛四阿哥。    -----------------------------------------    >>之二﹕意料之外﹐卻也情理之中--為何步步驚心﹐是宿命還是犯錯﹖ 有人說﹐若曦努力改變歷史﹐但歷史卻還是原來的樣子﹐是作者想表達歷史不能被改 變的宿命。我反而覺得﹐如果按照劇中的表達﹐其實若曦已經改變了很多歷史﹐沒有 若曦﹐歷史也早已經不再是我們課本上學到的那個樣子了。      若曦的苦﹐在於她知道所有人的下場﹐但他卻不了解這些事件的詳情﹐她想改變 歷史﹐想幫助她的朋友以及她所愛之人﹐但實際上她這一步步的努力又都是在犯錯﹐ 讓人看得甚為揪心。十阿哥是好友﹐可十阿哥卻被皇帝強迫賜婚﹐若曦第一次傷心﹐ 為朋友而傷心。愛上八阿哥﹐卻絲毫無法改變八阿哥爭權的決心﹐若曦第二次傷心。 四阿哥獲得皇位後若曦才得知原來四阿哥做了那麼多殘害無辜之事﹐若曦宮中的好友 相繼斃命﹐李公公玉檀等亦被被殘害致死﹐若曦放覺心灰意冷﹐更重要的一次受傷就 是八福晉告知她﹐當年是因為若曦提醒了八阿哥小心年羹堯、李衛、隆科多、田文鏡 等一眾人﹐才招致八阿哥預謀算計四爺﹐算計不成反害十三阿哥被幽禁十年﹐並且也 導致四阿哥由愛生恨﹐並因此遷怒於八爺黨以及眾阿哥﹐才會如此殘忍的對待自己的 同胞兄弟﹐這一切都是她犯的錯﹐她的所有好意都付之東流﹐甚至適得其反﹐這才是 若曦最傷心之處。      知曉未來﹐不如不知﹐命運如此﹐掙紮終是徒勞﹕      其一﹐因為她太清楚這些人的結局﹐所以才會做出很多讓人意外的事情﹐比如一 開始就對四阿哥另眼看待﹐所以才會招致八阿哥的誤解﹐所以八阿哥一開始就是不信 任若曦的﹐當若曦求八阿哥放棄爭權時﹐八阿哥肯定會懷疑若曦是四阿哥派來施展美 人計的。所以八阿哥也不會對若曦真誠相待。      其二﹐若曦雖知其他阿哥的結局﹐但她卻不知道自己的結局﹐所以成為奉茶宮女 後﹐她對自己的未來依然充滿了幻想和憧憬﹐女人的心理還是很感性的﹐尤其是對一 個21世界的女人﹐雖然眾多阿哥都曾警告過她早日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可她還是心 存僥幸﹐不想搞出什麼事端﹐可實際上她不知自己已經身處其中﹐不能自拔。      其三﹐若曦雖知野史裡的雍正弒父殺兄﹐可謂兇殘冷血﹐但她也知道四阿哥真心 愛自己﹐她深知如果接近四阿哥﹐也就有可能改變雍正﹐讓雍正善待其他兄弟﹐但是 ﹐結果才是讓她大失所望﹐她不曾想到因為四阿哥太愛她﹐早就遷怒於八爺黨之眾﹐ 四阿哥處心積慮的謀奪皇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當上皇帝﹐能懲罰那些給十三阿哥以 及若曦帶來過傷害的人。      總結起來﹐若曦本不想改變歷史﹐但她又不肯臣服於自己的命運和遭遇﹐她又要 掙紮﹐又要為自己而努力﹐最後若曦方知﹐如果沒有自己的掙紮﹐也許歷史就不是這 個樣子﹐歷史可以改變﹐但她總是在錯誤的時機選擇了錯誤的方法。以至於歷史還是 她在課本上、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那個歷史﹗這或許也是作者試圖想要表達的人生哲理 ﹕機關算盡﹐最後還是竹籃打水﹐就算你是來自於未來的人﹐又如何﹖就算你知道所 有人的結果又如何﹖最後你也隻能看著這些傷心事一幕幕的上演﹐無法挽回。就算是 回到現實以後﹐作者也是不肯給予觀眾某種可以投機取巧的奢望。    -------------------------------------------    >>之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堪稱完美的劇本、表演、制作團隊以及略有遺憾的配 樂和周邊      一﹐選角和表演   女主﹕   很多人不喜歡劉詩詩(若曦)﹐但感覺這次劉詩詩還是各外認真的﹐《步步驚心 》裡﹐要用眼神表達的內容可不是一般的多﹐雖比不上鄭嘉穎和吳奇隆﹐但也是很到 位的﹐畢竟劉詩詩不是表演專業出身。總之這部戲可以看到劉詩詩的成長﹐不像《怪 俠一枝梅》裡的燕三娘那麼快餐。      男主﹕   吳奇隆把四阿哥內斂的個性加之對愛情的執著演繹的相當出色﹐角色感情的起伏 落差較大﹐而吳奇隆的表演一點都不矯情﹐反而恰到好處﹐著實難得。我想唯一可以 挑剔的也就是剃了頭的他看著有些滄桑﹐面部的輪廓不太適合清裝戲﹐如果扮回他的 蕭十一郎﹐定會再抓一大批20周歲以下的女粉。   男二﹕   不曉得該把誰當成男二﹐八、十、十三、十四阿哥輪番轟炸﹐每個人都有戲﹐每 個人都不俗。   鄭嘉穎(八阿哥)﹐有著多年的TVB追劇經歷﹐所以對KC已經非常熟悉了﹐看鄭 嘉穎的演技﹐絕對是《步步驚心》整部戲裡最為出色的﹐每個眼神、每個表情﹐都相 當到位﹐把那個溫婉正直睿智的八賢王演活了。      袁弘(十三阿哥)的那張臉﹐不演清裝著實可惜了﹐隻是演技還不夠成熟﹐有些 對白是念出來的﹐感情不夠豐富飽滿﹐瀟灑有余﹐但煽情不足。比起08版《射雕》裡 的楊康沒有大的提升。      林更新(十四阿哥)略顯稚嫩﹐念對白的感情比袁弘還有欠缺﹐而且感覺他的配 音也有些問題﹐不夠生動﹐而最後幾集他的表演則顯得成熟了不少﹐不知為何。身材 高大﹐清裝的氣質不俗﹐適合演大將軍。      女二﹕   劉心悠飾演的若蘭無可挑剔﹐隻是若蘭這個角色比較單薄﹐給劉心悠發揮的空間 不大﹐而劉心悠的古裝扮相美得驚人﹐輕鬆超越劉詩詩﹐非要雞蛋裡挑骨頭﹐也就是 感覺她的頭稍微有一點點大。這麼美的酒窩﹐非演一個整日愁眉苦臉的角色﹐沒什麼 機會笑﹐著實可惜。      配角們﹕      康銘桐﹐才知道玉檀扮演者的名字﹐她的戲難度不大﹐多半是與若曦談心的﹐演 技也顯稚嫩﹐比如若曦雨中被罰的那場戲﹐玉檀來看若曦﹐玉檀的哭戲就很勉強﹐那 段的配音也不給力﹐所以那場戲有些假。不過她的扮相太適合演宮女了﹐與若曦在一 起真的應了那句話--結婚的時候千萬別找太漂亮的伴娘﹐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劉鬆仁(康熙)﹐演技派﹐60幾歲了依然不老﹐不過他在快本坦然“打針啊”﹐ 呵呵﹐雖然他上綜藝節目沒經驗﹐但他的演技是不需要打針的﹐而是一部戲一部戲磨 練出來的。這個康熙皇帝是相當合格的﹐反倒是讓我覺得張鐵林的皇帝著實的不咋地 ﹐太單調乏味。      鄧立民(李德全)﹐才想起來﹐他就是《怪俠》裡的嚴嵩﹐老戲骨啊﹐公公太監 、姦臣專業戶啊﹗      石小群(八阿哥嫡福晉)﹐演技出色﹐就是扮相上有點顯老﹐不過和鄭嘉穎也蠻 配的。      劉雨欣(十阿哥嫡福晉)﹐下巴有點凸﹐確實是美女﹐長相夠洋氣﹐但感覺沒啥 特點。明玉這個角色刁蠻又有點傻乎乎的﹐她演得還不錯。   穆婷婷(四福晉)﹐也就是四福晉﹐雖然戲不多﹐但確實很美很美的﹐感覺她是 最有滿清貴族氣質的﹐印象很深﹐四福晉這個角色也算是整部戲裡唯一沒有缺點的吧 。      另外還有太子爺、良妃、德妃的表演都是很不錯的﹐那個跑腿的小太監也很好。 充分說明﹐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爛演員的﹐隻要導演認真、劇本好﹐剩下的就是好事多 磨﹐總能抓到最好的那一瞬間。      二﹐制作和導演   唐人制作的劇集﹐鏡頭流暢﹐動作、特效都標準規范﹐堪稱大陸古裝、武俠、神 話劇的典范﹐從多年前的趙文卓版《書劍恩仇錄》就可見一斑了﹐再到《仙劍奇俠傳 》﹐以及去年的《怪俠一枝梅》﹐唐人的制作技術日趨成熟﹐隻要劇本不太雷﹐就肯 定不會失手。唯一遺憾的是﹐有些景不是實景﹐比如夜晚學騎馬﹐以及荷塘泛舟﹐還 是有些假的﹐主要是光線處理的不太好。動作戲吧﹐因為少之又少﹐頂多就是騎馬之 類的﹐可能動作團隊沒找那麼牛的吧﹐感覺不是非常的連貫。      三﹐配樂   額﹐隻能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片頭曲一念執著﹐嚴藝丹已經承認是抄襲赤 西仁的Eternal﹐片尾曲三寸天堂副歌部分也與徐懷鈺的分飛相似﹐而分飛的副歌部 分也與鬆隆子的夢的點滴高度相似﹐所以不要深究﹐鬼知道鬆隆子是不是原創的。總 之﹐能唱得出感情﹐能抓得住人心﹐就是好的。唐人的配樂向來都是很出色的﹐比如 《怪俠一枝梅》的相當不錯的啊﹐胡偉立為趙文卓版《書劍恩仇錄》的配樂也是堪稱 經典﹐尤其是那首紅花飄零落。而《步步驚心》劇集內的純音樂以及主題曲的變奏部 分﹐與電視劇的情節結合的還是很好的﹐雖然風格比較散﹐鋼琴管弦樂都有﹐主題不 突出﹐但好在都算耐聽﹐隻是三寸天堂重復了太多次﹐顯得有點拖沓﹐不過還好唱歌 的時候鏡頭處理比較美﹐畫面不至於讓人感覺乏味。      四﹐收視率   浮雲﹐都是浮雲。這部戲絕對是今年國產劇集的典范﹐無人能出其左右。對白考 究﹐鏡頭細膩﹐演技突出﹐劇本更沒的說﹐所以網上那些吐本劇口水的人﹐我隻能說 ﹐你每天還有更多的口水是被你自己嚥下去了。這部戲是唐人很用心的作品﹐至少比 仙劍3靠譜多了。收視率低﹐說明觀眾的欣賞水平有待提高﹐我覺得15、6歲的芒果的 死忠小丫頭片子們是看不懂步步驚心裡所有眼神和表情的。   另外芒果的播出時間太晚﹐話說晚上11點還不睡覺的話﹐會很傷肝的。而且廣告 太多﹐說是一天播兩集﹐實際上是放不全的﹐好在芒果剪片子比較負責任﹐沒有瞎剪 ﹐情節還算連貫。      五﹐各種靠譜不靠譜的橫向縱向比較      橫的﹕《宮》是十足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深度討厭 楊函數﹐討厭芒果﹐但謹記人言可畏﹐低調低調。      縱的﹕有言論稱應抵制“辮子戲”﹐更扯出“驅除韃虜”等不靠譜言論﹐隻想說 ﹕電視劇就是娛樂﹐是扯淡﹐是打發時間﹐誰要是跟電視劇認真﹐那你就輸了﹐研究 歷史的人是不會相信那些野史杜撰、男歡女愛的﹐而那些不研究歷史的人也不會對這 些乏味的東西上心。    -------------------------------------------    >>之四﹕無中生有﹐卻不願無事生非--用歷史的視角來審視劇本      一﹐若蘭、若曦、綠蕪﹐都是匆匆過客    若曦雖然與雍正在紫禁城度過了一段時光﹐可若曦並沒有被正式冊封﹐如果被冊封為 妃子﹐那就會千古留名了。 最後若曦成為十四阿哥的側福晉﹐雖為先皇賜婚﹐但雍正不許其張燈結彩的迎娶﹐而 歷史上不知名姓來由的阿哥們的側福晉有很多很多。 若惜死後被火化﹐所以不會有棺木屍骨留下來。 雍正亦沒有批準綠蕪為十三阿哥的側福晉﹐綠蕪投湖自盡﹐也無屍首棺木。 若蘭死時﹐八阿哥寫了一紙休書﹐棺木運回西部﹐所以若蘭也是過客。      二﹐八阿哥之妻妾子女      康熙四十五年﹐娶嫡福晉郭絡羅氏(安親王岳樂外孫女)、娶庶福晉王氏。(來自 康熙四十五年玉牒) 。      康熙四十七年﹐使女張氏生子弘旺、使女毛氏生一女。(妾張氏﹐張之碧之女﹔ 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      妻妾至少5位(嫡福晉郭絡羅氏、雍正年間死去的側福晉、乾隆年間還活著的張 氏及其他二妾) 。      第一子弘旺﹐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時生﹐母妾張氏﹐張之碧之女。        第一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八日巳時生﹐母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三﹐馬爾泰.若蘭是否確有其人﹖      八阿哥的嫡福晉郭絡羅氏(安親王岳樂外孫女)歷史上卻有其人﹐但側福晉若蘭 則沒找到相關資料﹐基本確定胤□並未娶姓氏為馬爾泰的側福晉﹐胤□一生清心寡欲 ﹐膝下應隻有弘旺一子。劇本為了迎合歷史﹐有意將若蘭寫為一個每天隻知誦經念佛 、從未愛過八阿哥一天的角色﹐孩子流產﹐之後也無子嗣﹐因為本來這個側福晉就是 不存在的﹐這樣也算是說得過去了。至於若曦﹐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至於馬爾泰其人﹐隻能找到如下資料﹕      馬爾泰為中國清朝官員﹐於1738年8月30日-1744年8月10日期間﹐奉旨接替鄂彌 達擔任兩廣總督﹐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對照年表即知﹕雍正在1723~1735年在位﹐而上述馬爾泰於1738年﹐也就是乾隆 年間才開始任職兩廣總督﹐不僅與若曦的阿瑪職位不符﹐年齡也存在差異。      四﹐愛新覺羅‧胤□是否同樣迎娶了郭絡羅氏為嫡福晉﹖      十阿哥妻室﹕   嫡夫人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之女﹔   繼夫人赫舍裡氏﹐佐領常海之女﹔   妾郭絡羅氏﹐員外郎永保之女﹔   妾王氏﹐護軍校靈保之女。      劇中十阿哥娶郭絡羅氏為嫡福晉﹐而根據以上資料﹐胤□嫡福晉並非郭絡羅氏﹐ 但有一妾為郭絡羅氏﹐妾的地位﹐最多也就是庶福晉﹐比不了側福晉﹐更比不了嫡福 晉。    -------------------------------------------    >>之五﹕既有正史﹐也有野史--步步驚心事件重要事件年表      一﹐一廢太子(均為引用)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九月初四﹐康熙帝在巡視塞外返回途中﹐在布爾哈 蘇台﹐召集諸王、大臣、侍衛、文武官員等至行宮前﹐垂淚宣布皇太子胤礽的罪狀﹔      同日﹐皇十八子胤祄死。      九月十六日﹐康熙帝親撰告祭文﹐於十八日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將廢皇太子 幽禁咸安宮﹐二十四日﹐頒詔天下﹐此為康熙一廢太子。         二﹐八皇子胤□結黨﹐太子復位(均為引用)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九月﹐康熙帝痛斥胤□道﹕“允□柔姦性成﹐妄蓄 大志﹐黨羽相結﹐謀害允礽。今其事敗露﹐即鎖系﹐交議政處審理。”胤□告訴皇十 四弟胤□﹐胤□進入﹐營救胤□。康熙帝大怒﹐拔出佩刀﹐將誅胤□。善良敦厚的皇 五子胤祺上前﹐跪抱勸止﹐康熙帝憤怒少解。這件事情鬧得宮廷烏煙瘴氣(《清聖祖 實錄》卷二三四)。      同年十一月﹐復允□為貝勒。      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召滿漢文武大臣齊集暢春園﹐令從諸皇子(皇長子除 外)中舉奏一位堪任皇太子之人﹐說﹕“眾議誰屬﹐朕即從之。”康熙帝的意思是復 立皇太子。令諸臣推舉皇太子之前﹐康熙帝曾找李光地﹐詢問廢皇太子病“如何醫治 ﹐方可痊好”﹖試圖啟發臣下﹐復立胤礽。很明顯﹐胤礽的病由廢皇太子而引起﹐所 以“解鈴還須系鈴人”﹐對癥下藥﹐隻有復立。李答﹕“徐徐調治﹐天下之福。”李 光地為少惹是非﹐未向任何人透露此事﹐以致推舉時﹐諸臣將胤□推舉出來。這次推 舉過程是﹕“集議日﹐馬齊先至﹐張玉書後入﹐問﹕‘眾意誰屬﹖’馬齊言眾有欲舉 八阿哥者。俄﹐上命馬齊勿預議﹐馬齊避去。阿靈阿等書‘八’字密示諸臣﹐諸大臣 遂以允□名上﹐上不懌。”(《清史稿》卷二八七《馬齊傳》)時馬齊為大學士﹐阿 靈阿為領侍衛內大臣兼理藩院尚書。康熙帝指出﹕皇八子未曾辦理過政事﹔近又罹罪 ﹐其母出身微賤﹐故不宜立為皇太子(《清聖祖實錄》卷二三五)。康熙帝傳諭李光 地﹐提醒說﹕“前召爾入內﹐曾有陳奏﹐今日何無一言﹖”這時諸臣才恍然大悟。      再立太子儲位空缺﹐諸子紛爭癒演癒烈﹐使康熙帝認識到有必要把這個缺位補上 ﹐以堵塞諸子爭儲之路。鑒於朝中保奏胤□的勢力大、呼聲高﹐康熙帝考慮惟有用嫡 長子抵制一途可行。後來他說﹕“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無奈﹐將不可冊立之允礽 放出。”(《清聖祖實錄》卷二六一)所以﹐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 以復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次日﹐分別將皇三子胤祉、皇四子 胤禛、皇五子胤祺晉封親王﹐七子胤佑、十一子胤晉封郡王﹐九子胤□、十二子胤祹 、十四子胤□﹐俱封為貝子﹐胤□在此前已復為貝勒。康熙帝試圖以此促進皇太子與 諸皇子以及諸子之間的團結。      三﹐康熙二廢太子(均為引用)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帝巡視塞外回京當天﹐即向諸皇 子宣布﹕“皇太子允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托付此人 。朕已奏聞皇太後﹐著將允礽拘執看守。”十月初一﹐以御筆朱書向諸王、貝勒、大 臣等宣諭重新廢黜胤礽的理由。      康熙帝要求諸臣﹕“各當絕念﹐傾心向主﹐共享太平。後若有奏請皇太子已經改 過從善、應當釋放者﹐朕即誅之。”(《清聖祖實錄》卷二五一)十一月十六日﹐將 廢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四﹐康熙遺詔﹐究竟是皇十四子﹐還是皇四子﹖      盡管劇中暗示皇四子曾給康熙送去丹藥﹐以及隆科多宣布傳位於皇四子等情節﹐ 實際上是在暗示四阿哥謀奪皇位﹐暗示康熙的本意是將皇位傳於皇十四子。但目前至 少可以肯定﹐修改招數一說﹐是野史的杜撰﹐以及藝人們的演繹﹐可信度很低。      以下為引用文章﹐出處不詳﹕      首先﹐根據清朝的用語規范﹐清代檔案中凡書寫皇子時﹐均寫為“皇某子”、“ 皇某某子”﹐目前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一千余萬件檔案中尚未發現例外。按照這 一習慣﹐遺詔應寫成“傳位皇十四子”。那麼如果將其中的“十”字改成“於”﹐就 成了“傳位皇於四子”﹐就讀不通了。      其次﹐清代“於”、“於”二字是不能互用的﹐像詔書如此正式的文件中應該用 “於”字.      第三﹐清代定滿語為國語﹐清代的文書﹐特別是清代前期的文件﹐都是滿、漢文 相互對照的。所以康熙帝的遺詔﹐必定要用滿文。“如果說遺詔的漢文部分有可能被 篡改的話﹐滿文卻是豎寫﹐很難更改。”      而事實上﹐記者經過仔細閱讀“遺詔”﹐發現文書的漢文部分中並沒有出現“傳 位於四子”的字樣。      由此可見﹐《步步驚心》原作者還是為了劇情需要﹐才將繼位以及繼位後的雍正 寫的比較邪惡﹐引用了不少野史上的道聽途說。而實際上﹐史學公認的雍正還是非常 勤勉合格的皇帝﹐文字獄對清代來說﹐如家常便飯﹐康熙乾隆兩代亦無例外。      五﹐雍正對待眾兄弟(均為引用)      八弟允□﹐是雍正皇帝的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 廢也﹐允□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皇帝繼位後﹐視允□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 中刺。允□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皇帝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 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皇帝那 裡﹐命將福晉趕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王爵﹐高 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 “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又被幽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      九弟允□﹐因同允□結黨﹐也為雍正皇帝所不容。允□心裡明白﹐私下表示﹕“ 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皇帝哪能容許允□出家﹗他借故命將允□革去黃帶子、削宗 籍﹐逮捕囚禁。改允□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 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允□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 ﹐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 被毒死的。      十弟允□我﹐因黨附允□﹐為雍正皇帝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 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命允□我齎印冊賜奠。允稱有病不能前行﹐命 居住在張家口。同年借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 ﹐後死。      十四弟允□﹐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又傳聞康熙皇帝臨終前命傳 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皇帝 繼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允□進城吊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皇帝的景陵﹐再將 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皇帝繼位後﹐將其開釋。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胤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胤祥﹐曾 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皇帝繼位﹐即封胤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允祿﹐過繼 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允禮﹐雍正皇帝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 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胤祥和允禮顯然早加入“胤禛黨”﹐隻 是康熙皇帝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六﹐康熙出塞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在熱河、木蘭圍場地方接見﹕蒙古阿霸垓部多羅郡王吳爾佔 喀喇卜、科爾沁多羅冰圖郡王達達布、和碩端靜公主及額附喀喇沁部多羅杜棱郡王噶 爾臧、額附翁牛特部多羅杜棱郡王蒼津、奈曼部多羅達爾汗郡王班第      七月﹐在喀喇沁草原接見﹕科爾沁部多羅郡王代布、喀爾喀部多羅郡王那木紮爾 、和碩榮憲公主      八月﹐在翁牛特草原接見﹕翁牛特部各王公﹐視察新建的和碩溫恪公主公主府      九月﹐在敖漢草原接見﹕敖漢部多羅郡王紮木素﹐蘇尼特部多羅郡王垂基恭蘇隆    -------------------------------------------    >>之六﹕黃粱一夢﹐能否美夢成真﹖--作為觀眾的浮想胡思亂想    一﹐結局太悲催﹐國人沒有平行宇宙的觀念和習慣。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早就開始實踐 平行宇宙的理論﹐而中國的文學向來沒有科幻的喜好﹐中國的科幻題材隻能在古裝武 俠片裡有一些體現﹐飛來飛去的大俠們﹐其實在外國人眼裡就是一種科幻﹐但在大的 機構上還是比較局限的﹐所以這部戲注定沒有大的顛覆﹐結局也注定悲催。    二﹐若曦懷孕時﹐曾幻想如果生了個兒子若曦就給他取名弘歷﹐也就是未來的乾隆﹗ 多牛啊﹗    三﹐中醫乃我國一瑰寶﹐皇上身邊的太醫們﹐雖然有些病他們治不好﹐但他們卻可以 很確定的告訴你﹐你什麼時候會掛﹐你還能活幾年。 四﹐若曦應該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挖個坑埋個罐子﹐比如前門大街﹐現在也是沒啥大變 化的﹐埋點金銀財寶或者水墨字畫之類的﹐萬一自己回到21世紀了﹐挖出來捐給國家 也是好的啊﹐她又不是不知道八國聯軍以後會在中國燒殺搶掠近百年。 -------------------------------------------    未曾拜讀過原著﹐隻看過電視劇﹐自幼愚鈍﹐不大通人情世故﹐對劇情的理解難免有 所偏差﹐隻是自覺感觸太多﹐隻求一吐為快罷了﹐勿笑。 ps:這篇東西之前曾發布在大陸的豆瓣網﹐現在改了很多﹐重新發出來。豆瓣的同主 題影評與此篇同出於我一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64.65.243
oleanderzz:神哪這也太多了……不過原PO你辛苦了 09/25 20:50
ChangYO:好長阿...... 話說,是劉"松"仁喔^^ 09/25 20:58
tinallll:演玉檀的演員不是叫葉青嗎? 09/25 20:59
NANJO1569:樓主好強大!!很專業的文評~推一個! 09/25 21:04
vivianne0000:推內容超豐富的心得~ 有些地方與原po有同感~ 09/25 21:21
elin033:若曦沒有幻想自己如果生出兒子要叫弘曆阿? 09/25 21:21
elin033:她很不想生出兒子 09/25 21:22
elin033:不過原PO前面的人物性格分析很棒~~^^ 09/25 21:22
LuYC:早就有弘曆了阿~ 09/25 21:22
ritallo:太醫那邊預測壽命我也覺得很唬爛XD 09/25 21:26
tinallll:預測壽命很唬爛嗎?可後來都不準呀XD 09/25 21:27
henrychu1984:多謝提醒﹐玉檀扮演者是葉青﹐蕓香扮演者是康銘桐。 09/25 21:28
clv:葉青歌仔戲 讚 09/25 21:30
alwaysplay:若曦想生女兒,而且弘曆早就出生,常和承歡一起玩~ 09/25 21:33
alwaysplay:老康生前最喜歡的孫子就是弘曆~ 09/25 21:34
LuYC:讓我想到番外的小承歡跟他的弘曆哥哥~ 09/25 21:34
windai:推 09/25 21:36
xsummerx:步步的人物真的很豐富,像八八的野心 或許跟他和良妃在宮 09/25 21:48
elin033:嗯嗯!! 人物豐富且人物性格都描寫的很好~~ 09/25 21:49
xsummerx:中不被重視的處境有關 玉檀雖是幫九爺做事 但她對若曦 09/25 21:49
xsummerx:的姊妹情我相信也絕對不假 09/25 21:50
a1052026:一看到史實的部份.我剛剛一時興起去找是否有承歡的資料. 09/25 22:57
a1052026:維基上唯一比較符合的就是和碩和惠公主.十三的四女.雍正 09/25 23:02
a1052026:七年出嫁.雍正九年卒.享年二十歲.如果她真是承歡的話.那 09/25 23:03
a1052026:番外的承歡面臨到的.就是慘淡的結局.只比她爹晚一年走... 09/25 23:05
a1052026:改正 是十八歲卒.更慘!!! 09/25 23:06
orzisme:老康生前最喜歡的孫子不是弘曆 那是乾隆即位後自己講的 09/26 00:11
orzisme:事實上他在康熙旁邊待不到幾個月 最喜歡的孫子應該屬太子 09/26 00:12
orzisme:的兒子弘皙與十四的嫡子弘明 09/26 00:13
conective:O大說得是 只是當皇帝的喜歡拿出來說嘴 09/26 15:15
conective:其實康熙最疼愛的兒子跟孫子不是老四跟弘曆 09/26 15:15
conective:但康熙沒有因為太子之子賢就不廢太子 09/26 15:16
conective:相信在選擇繼位人選上 孫子的參考價值並不高 09/26 15:16
conective:因為弘曆而傳位於雍正的說法個人認為是太高抬乾隆了 09/26 15:17
conective:也太小看雍正的條件了 09/26 15:17
conective:乾隆個人認為只是運氣好加吸收康熙雍正兩朝政治經驗 09/26 15:18
conective:前期比較張弛有度 加上老爸辛苦了十三年纉了不少積蓄 09/26 15:19
conective:不然哪能這樣爽爽的給他敗六十年...說真的清朝皇帝最討 09/26 15:19
conective:厭乾隆了...一整個不食人間煙火又好大喜功 09/26 15:19
orzisme:乾隆就是坐享其成...阿公老爸留給他的全部用光 09/26 16:34
alberich:富不過三代的最佳寫照~~ 09/26 16:44
sneak: 早就有弘曆了阿~ https://noxiv.com 08/16 03:54